2007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0618200058)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85413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0618200058)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7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0618200058)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0618200058)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0618200058) .pdf(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八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外交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深刻认识邓小平 国际战略思想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掌握中国对外关系的发 展历程, 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政策和原则以及国际地位和作用。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 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在对外开放中的适应能力。 重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授课时间: 4 学时 第一节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1.20世

2、纪 50 年代中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的建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 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新的一页。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另起炉 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项基本方针,指导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开展。 “另起炉灶” 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切外交关系,对 旧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逐一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或承认、 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 步加以肃清后,再按新的原则与之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就是倒向以苏联东欧等社 会主义国家为代表

3、的进步力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这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顽固与中国人民 为敌, 。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支持中国,以中国为友。因此新中国采取联苏抗 美的“一边倒”战略,使当时历史条件下可以而且可行的必然选择。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明确确立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基本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 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 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此后,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一直贯彻在中国政府的外交工作中。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开端。首先,中国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3 日,中国与苏联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苏联成为第一 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 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先后与中国建交。1949 年 12 月 16 日至 1950 年 2 月 17 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首次访问苏联,2 月 14 日,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及两个附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关于苏联贷款 给中华人民

5、共和国的协定,两国建立了结盟关系,这对于巩固的新生政权,打破帝国主义 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密切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保障两国的安全以及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中国同亚非一些民族主义国家建交,也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到 1955 年底,中国已同25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外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再次,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对中国采取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和威胁 的政策,中国不得不同美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从新中国成立到50 年代中期,中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外 交成就,巩固了新生政权,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 2.

6、50年代中期以后至60 年代末的“两条线”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经受严峻考验。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 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和涉及国家利益方面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分歧,苏联的大 党主义、 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日益膨胀,企图将中国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 道,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向中国施加压力。特别是1958 年向我国提出共建长波 电台和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断然拒绝。于是苏联方面采取一系 列严重步骤,把两党分歧扩大到国家的关系。1959 年 6 月,苏联单方面取消了向中国提供 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的协议;同年 9 月,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中公开偏袒印度;1960 年

7、6 月,苏联撕毁了中苏之间的250 多项合同和协议。此后,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集结重兵, 屡屡挑起边境事件,至1969 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后,两国关系几近破裂,被推到了战 争的边缘。面对苏联对中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中国展开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这一时期, 美国仍然推行反华政策。支持在台湾海峡地区进行挑衅活动。在 印度支那地区, 美国公然出兵介入越南战争,干涉老挝内政,入侵柬埔寨, 又一次威胁到中 国安全。 中国坚定地支持印度支那三国的抗美斗争,给予了它们各种形式的援助,直至它们 取得最后胜利。 同一时期,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1963 年 12 月至 1964 年 2

8、 月, 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亚非13 个国家, 提出了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 原则和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1960 年,中国同古巴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拉丁美洲地 区同中国没有建交国的历史。 1964 年中国同法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同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也是对美 国孤立中国政策的沉重打击。同时, 中国与日本的民间交往频繁,为恢复邦交正常化奠定了 基础。 60 年代,中国实行了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被概括为“两个拳头打人”。中 国顶住了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支持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966 年开

9、始的“文化大革命”曾使中国的外 交工作一度受到干扰,但很快得到纠正。到1968 年初,与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有50 个。 3.70年代“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突破。60 年代末 70 年代 初,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霸主地位,其他 多种力量崛起的局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发生,世界 经济霸主地位丧失,大大牵制了美国在国际上的活动能力。而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同美 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对外扩张势头咄咄逼人,在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为了扭 转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不得不进行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政府针对苏联对

10、中国造成的严重 威胁, 采取联美抗苏的外交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为 此,中国重点改善与美国、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 关系缓和开始。此后,中美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关系正常化的举措,最终于1978 年 12 月 16 日,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废约、撤军、断交,宣布从1979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 年 9 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接受了中国政府关于建交 的

11、三项原则,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台条约”应予废除。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交。 1978 年 8 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两个法律性文件是中日两国关于发展友 好关系的基础和依据。 1971 年 10 月 25 日,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 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 3 位的 2758 号决议。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出现了中国同

12、西方国家建交的高潮。 1975 年,中国同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到 1979 年同中国建交的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20 个。另外中国还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又有新进展, 1970 年至 1982 年,中国同56 个国家建交。在1970 至 1980 年十年间,同中 国建交的国家有75 个。从此,中国开始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用。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被概括为“一条线、一大片”,即从中国经过日本,从中东到 西欧, 南边到澳大利亚、新西兰, 最后到美国, 这就是 “一条线”,周围的国家是 “一大片”。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

13、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有:第一, 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80 年代后,邓小平冷静观察和客观分析了国际力量的变动趋 势,改变了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在短期内 有可能避免世界大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的力量继续发展壮大,在20 世纪内,世界大 战打不起来, 21 世纪要发动战争就更加困难。因此,中国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要 团结和支持一切维护和平的力量,积极推进国际裁军,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 第二,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中国适当拉开了同美国的距离,努力促使中 苏

14、关系的缓和,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中美关系 在严格遵守双方签署的公报中所规定的原则的基础上正常发展,中苏关系在消除三大障碍、 恢复正常后,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这一战略调整使中国在变动的 国际局势中占据着主动地位。 第三,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认识到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的异同划分阵线、决定亲疏的做法实不可取,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才更好维护国际利益。 第四, 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 的对外开放是全面的,既

15、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 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开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吸取人类的优秀 成果。 第五,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在1982 年针对 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一 国两制” 构想表现出中国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有关各方面的正当权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国际争端, 为发展与不同制度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也为当代世界各国正 确处理彼此争端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2.80年代的中国对外关系。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指导

16、下,中国 适时调整对外政策,迎来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首先,中国与大国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中美两国于1979 年建交后,双方依然保 持对苏战略的一致,同时在经济、 贸易、 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得到了大大 的加强。 80 年代初,由于美国坚持售台武器的立场,中美关系出现曲折,但通过双方领导 人互访和各级官员磋商,于1982 年 8 月 17 日发表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国承 诺,它向台湾出售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的水平,并准备逐步减 少它对台湾的武器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将这一问题最后解决。由于双方的这种谅解和协调, 友好合作得以稳步发展。1989 年春夏之交的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妄图以压 促变,从而严重地损害了中美关系,使两国关系出现了建交10 年来最严峻的局面。 中苏关系的缓和与关系正常化。中苏两国关系在80 年代走向缓和。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 4 苏联在 80 年代末消除了妨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苏联从中苏、中蒙边界撤军,从 阿富汗撤军,支持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89 年 5 月,苏共总书记戈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