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84443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8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设计)太中银铁路工程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到中卫(银川)新建铁路工程标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一、 工程概况及总体情况简介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2 工程概况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4 主要设计说明1.5 围岩级别及不良地质段分布1.6 主要工程量1.7 工期目标1.8 隧道工程施工部署二、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劳动配备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劳动力配备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驻地建设 施工便道 施工供水、供电 火工品仓库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主要分项工程进度指标及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施工进度计划 工期目标 保证工期的措施五、主要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说明 总体施工原则 总体施工方案 施

2、工方法 主要技术措施 主要施工工艺 隧道监控量测六、冬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冬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隧道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防洪渡汛措施七、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质量目标 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八、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安全目标 安全保证体系 爆炸品使用管理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九、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措施十、施工环保、水保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 施工环保、水保目标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管理机构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十一、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文明施工措施 现场管理措

3、施 驻地管理措施 文物保护措施十二、其他应说明事项一、工程概况及总体情况简介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站前及重点工程(第一期)施工招标文件、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施工资料。 国家、铁道部、有关省区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则等。太中银铁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社会民情等及我单位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编制原则 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依据施工招标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铁路工程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以确保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以确保质量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

4、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针对当地自然条件、高空作业、不良地质等特点,制定各项技术组织措施。 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为原则布置施工总平面。 工程概况隧道位于宁夏区盐池县境内,进口位于红柳沟镇二道沟西北约,地势平缓,无冲沟,地形起伏不大,地表植被稀少,无基岩裸露,出口位于乡李阳沟村南约,情况与进口基本相同。隧道进口里程,出口里程,隧道全长米,为单线隧道,隧道进口位于半径米曲线上。出口位于直线上,隧道内坡度为、的上坡和的下坡,隧道最大埋深。隧道洞身在处与靖惠石油管道()斜交,交叉角度,隧道埋深,在处与大红公路斜交,交叉角度为,隧道埋深。隧道洞身附近有口

5、扬黄井(输水管检查井),分别在右侧、右侧、左侧及左侧,距离隧道中线距离。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形地貌隧道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西部边沿地带,隧道地貌为低中山及前缘低丘缓坡,为一走向近低山分水岭,其宽约,长数,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局部基岩裸露,地表生长低矮杂草,覆盖率为。其中分水岭东侧深切冲沟发育,地形较陡。特别是在处冲沟,呈鸡爪形,断面呈“”型。沟深、沟宽均为米,沟底侵蚀严重(沟底距离洞顶),基岩出露,沟壁无植物生长,分水岭西侧地形较缓,局部发育的冲沟较浅,沟深,断面呈“”型。 工程地质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隧道洞身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新黄土(仅分布在进出口处及白垩系下统()泥岩加薄

6、层砂岩。洞顶()分布第三系渐新统()泥岩(含石膏)加薄层砂岩、石膏,其他底层由新至老分述为:()新黄土:浅黄色,底部渐变为砖红色,以砂质黄土为主,底部渐变为黏质黄土,坚硬,土质均匀,具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局部表层含少量圆砾及石膏晶体,层厚。进口及洞顶处,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普遍分布于地表,进出口覆盖较厚。()泥岩与砂岩():两者呈互层状,泥岩以紫红色为主,局部灰绿色,块状结构,砂岩以棕褐色为主,细粒结构为主,中厚层状;局部加石膏晶体层。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其底部均匀分布厚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局部地表()分布石膏晶体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其产状为。()泥岩与砂岩():泥岩以棕

7、红色为主,棕褐色次之,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砂岩以砖红色为主加少许灰绿色及灰白色,细粒结构为主,少许中粒结构,中厚层状;,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岩层产状:进口处 ;出口处 。 地质构造天环向斜位于马家滩断褶带以东,陕北斜坡以西,轴部北起盐池县宪儿庄,经天池以东处,向南经候家河,并在隧道出口附近通过。隧道通过该向斜东翼,并靠近该向斜轴部。该向斜平缓开阔,规模较大,形成时代早白垩世晚期,喜马拉雅期又有活动。钻探显示,隧道区呈一舒缓背斜构造,该背斜位于天环向斜东翼,属于天环向斜向斜群的组成部分。 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不良地质:隧道通过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特殊土:隧道通过区地层进出口处分布有新黄土,

8、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厚,湿陷等级为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白垩系下统()泥岩与砂岩互层状,经对砂岩、泥岩取样化验,两者有弱膨胀性,自由膨胀率为。经试验证明隧道洞身围岩岩样浸水状态下,崩解形式和速率存在差异,快速崩解岩样无法测定饱和吸水率,说明隧道区岩石膨胀性不稳定。 土壤冻结深度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水文地质特征 区域水文地质与场地水文地质特征隧道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冲沟处、地势低洼处雨季时有微量地表水。隧道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水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砂岩,补给来源全靠大气降水。隧道区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地下水由南向北运移。线位通过一中低山垭口地貌,部分地下水自分水岭沿岩

9、层裂隙向东、向西运移。隧道区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随季节变化,季节性变幅。隧道区位于天环向斜东翼且靠近向斜轴部,应为一富水构造,但受地层岩性控制,隧道洞身及上部无后层含水层,该隧道地下水水量不大。由于泥岩层的隔水作用,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有承压性。 环境水侵蚀性评价根据定测岩样、水质分析结果,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号),隧道围岩及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侵蚀性分段如下: 泥岩具盐类结晶侵蚀,环境作用等级。 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镁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等级。 主要设计说明 建筑限界建筑限界采用新建时速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号)中“时速公

10、里客货共线铁路桥隧建筑限界()”,并满足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铁科技函号)中要求的建筑限界设计。 轨道 隧道内采用有碴轨道,轨道类型为重型,轨道高度为。 洞门设计隧道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 隧道衬砌设计本隧道暗挖段按新奥法原理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洞采用整体式衬砌。设计参数如下: 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厚早强混凝土,掺加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米,环纵向间距;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 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开挖;拱部、

11、边墙及仰拱喷射厚早强混凝土,掺加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度均为米,环纵向间距;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拱墙及仰拱增设格栅支撑,格栅采用钢筋构架而成,格栅间距为。 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厚早强混凝土,掺加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组合砂浆锚杆,锚杆长度均为米,环纵向间距;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拱墙及仰拱增设格栅支撑,格栅采用钢筋构架而成 ,格栅间距为。级及以上围岩复合式衬砌段辅以拱部超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