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84212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第9课《哦香雪》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授课人:李海虹,【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赏析作品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3. 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学习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习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第 一 课 时,导 入 新 课,作 家 作 品,理 清 情 节,把 握 主 旨,第 一 课 时,导入新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

2、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2006 担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2006年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

3、后发表反映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82年第5期的青年文学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和大部分青年作家一样,铁凝也在这篇作品里倾注了相当多的抒情成分,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铁凝的小说哦,香

4、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初读作品,畅谈感受 学生活动:请谈一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小结: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体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散文体小说不重点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 这篇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

5、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 “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名人眼中的哦,香雪,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老作家孙犁给铁凝的一封信),铁凝眼中的哦,香雪,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

6、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识记字词,读准字音 皱褶(zh)嘟囔(d nang)吮吸(shn) 捂(w)瞥(pi) 怂恿(sng yng)娇嗔(chn)辗轧(nin y)搡(sng) 窸窸窣窣(x s) 隧(su)道 积累词语 刻意:用尽心思。惆怅:伤感,失意。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整体感

7、知,把握小说三要素,1小说以什么为背景?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点拨:背景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人物一群纯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主要情节文中通过对以香雪为代表的这些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写,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丰富的情感。 2“大山”、“火车”在小说中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它们象征了什么? 点拨:“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再读作品,理清情节,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知识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

8、自爱 结局香雪深夜归,小结: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火车开进深山以后: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第

9、二个。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这些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火车开进深山以前: 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生活贫穷落后,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香雪与其他姑娘们都表现了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而香雪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打

10、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铅笔盒。,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点拨: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比别人的追求更高,也正是这样,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不同的是,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香雪为什么一定要换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点

11、拨: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点拨: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 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把握小说

12、主旨,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与思考一、三题。 2圈画出小说中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相关景物描写的语句,以供下节课讨论交流。,第 二 课 时,分 析 人 物,赏 读 佳 句,难 点 探 究,拓 展 训 练,第

13、 二 课 时,赏析人物形象,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点拨: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不同的“世界”十分渴盼,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积极主动。,2.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点拨: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 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14、。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 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3. 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点拨:作者在刻画香雪这个人物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 小说主要重点描写了香雪这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其中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她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作者对这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香雪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

15、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以上几处景物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怕不怕犹豫坚定 自卑、封闭、落后自信、开放、进步,月夜山景,“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

16、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你喜欢香雪吗?请选择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 小结: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小山村台儿沟的一个十七岁女孩子,“美得叫人心疼” ,像大山里面的精灵。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她是纯净无瑕的、明净秀丽的、不掺杂质的、看人看生活的眼光一直是透明 的、纯净的。 这篇小说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时,主要抓住语言、动作、细节、肖像和直接心理描写,而且还使用了衬托手法和对比法,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课堂活动,赏读佳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