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84134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一)语言的概念 1. 语言是什么?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巴别塔的故事Tower of Babel,(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嗡嘛呢叭咪吽 ng m n bi mi hng,(3)语言是思维(意识)的工具 催眠术(心理治疗),(4)语言是特定社会中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符号 符号是表示特定意义的形式。 形式的类别:视觉、听觉、其他实体。 “特定意义”来自人的约定,和符号的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 自我约定:读书时做的标记 小范围约定:挂在窗台的笤帚、烽火 社

2、会的约定:红绿灯,2)音义结合: 为什么是声音?而不是线条?,3)约定俗成:任意性 明明是水,英国人偏要叫它“窝头”(water);明明是五个,法国人非要管它叫“三”(cinq);明明是鞋,日本人偏要管它叫“裤子”() 象声词: 汪汪 wow,bow 咯咯 cluck, cackle and cluck,4)系统性: 数字“1”代表什么? 1=2, 8,13,100,(二)语言的体系 1. 语言的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2. 语言的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三)世界的语言状况 世界上语言的种类:2197种以上。 世界上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的语言有14种汉、英、印度、俄、西班牙、

3、德、日、法、印尼:葡萄牙、孟加拉、朝鲜、意大利和阿拉伯语。按被规定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国家数目来说,英语占第一位(约44国),法语第二(约31国),西班牙语第三(约22国)。 联合国规定使用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共有6种: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 联合国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用力调查报告,汉语被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英语,排在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之前。,(四)几对概念 1. 语言与言语:索绪尔Saussure 普通语言学教程 言语是特定环境中对语言的使用过程及结果。 语言是社会的,而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潜在的,而言语是表现的。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怎样

4、的?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言语的变化,最终导致语言的变化;没有使用者,语言就死了。 而没有语言,个人的言语活动也就失去了凭借的工具,无从实现其交流功能。,2.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根据习得顺序所下的定义。儿童出生之后最先获得的语言就是第一语言,儿童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获得的语言即为第二语言。,3. 母语和外语:母语一般是指儿童所属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外语,是指祖国之外的国家的语言。 在日常使用中,常常将母语和第一语言混同,与第二语言相对。 第二语言学习包括:中国人学外语、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外国人学汉语、少数民族学外语,等等。 目的语: Target languag

5、e学习的对象,准备掌握的语言。,(二)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培养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生成语法学派区别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他们认为,语言能力是内在的,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语言的知识,即所掌握的语言的规则系统,据以理解和生成句子、判断句子的正误。而语言运用即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言语。,受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启发,海姆斯在60年代(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海姆斯认为,乔姆斯基所

6、谓的语言能力只是一种语法能力。然而,一个儿童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母语的,他不仅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还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也就是说,他习得的是这样一种能力: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说的时候对谁说、说什么、怎样说,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的合法性、可行性、得体性、现实性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三)语言教学的原则 正确处理语言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处理语

7、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一)四个阶段 1. 初创期1950s-1960s初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源、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

8、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2.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北京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开始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

9、971年,北语被撤消。,3. 恢复期(70s初70s后期) 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4. 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1)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 (2)学科建设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3)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4)刊物 语言教学与研究

10、1979年9月, 世界汉语教学 1987年9月, (5)师资 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 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目前全世界共有9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学习汉语的重要场所。,(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初

11、创阶段(50s初60s初) a. 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 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 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 改进阶段(60s初70s) a. 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 提倡“精讲多练”。 c. 采用“相对直接法”。 d.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 引

12、入了情境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改革阶段(80s至今) a. 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 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 c. 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 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 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

13、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对外汉语名人 吕必松:1986年提出了“总体设计理论”: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归结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四大环节。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朱德熙、陆俭明、许嘉璐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对外汉语教学大事(1950-2004),1950年7月,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清华大学教务长、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任班主任。该班于1951年初正式开始授课。 1952年,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亚、朝鲜教授现代汉语。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向国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截至2004年,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1314人次。 我

14、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篇论文是周祖谟教授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刊载于中国语文1952年第7期。,1958年,由北京大学编写的国内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俄语译释本)在时代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我国共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教辅1000余种。 1961年,从11所高等院校中文系以及部分外语专业选拔应届毕业生,作为出国汉语教学储备师资。此项工作延续了4年,共选拔培训了112名出国储备师资;此后,于1972年和改革开放后分别招收了多批出国储备师资。 1962年4月,北京广播电台(1978年5月日改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日语广播中开设“汉语讲座”。这是我国在对外广播中开设汉语教学节目的开始。

15、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日以39种语言对外广播汉语教学节目。,1965年1月,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这是我国唯一一所以教外国人汉语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也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现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已达420所。 1978年暑期,北京语言学院接受法国28名短期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这是我国举办短期汉语教学的开始。现在,短期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式。 为适应短期汉语教学模式的需要,第一套短期汉语教材于1980年5月陆续印行、使用。这套教材包括了汉语三百句、口语起步、中级口语、汉语、当代文选、汉语外贸会话、中国文明浅说、

16、北京漫游等8种。 我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电视录像片中国话于1981年10月由北京语言学院电教中心摄制完成。,198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语言学院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1990年。HSK通过鉴定,并正式实施。2002年,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研制HSK(少儿)、北京大学研制HSK(商务)、首都师范大学研制HSK(文秘)、上海师范大学研制HSK(旅游)。自考试实施至今,HSK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共有4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4所大学开设了第一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现全国有62所高等院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近4000人。,1985年8月,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世界汉语教学界的第一次规模盛大的学术讨论会。 1987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现由国务院11个部门的领导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