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84132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考研试题.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人类化石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发掘于欧洲及西、中亚部分地区的更新世化石标本。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属,与智人(Homo sapiens)并列在人科人属之下。在之前,它曾经被归类于人属智人下的一个亚种。2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

2、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个比方,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中国乡

3、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大家千万不要轻看了这个比喻,正是通过这个比喻以及它所代表的“差序格局”概念,费先生揭示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1,自我主义。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 3,特殊主义伦

4、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4,人治社会。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5,长老统治,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3礼物理查德保罗埃文斯4杨成志(1902.5.11991.5.30) ,字有竟,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19231927年就学于岭南大学,并主编南大青年、南大思潮和南风等刊物。1927年任中山大学助教。1928年受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指派,赴云南调查少数

5、民族情况。以后杨成志深入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调查研究奴隶社会结构及彝族生活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写出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等专著。这是中国较早的民族学田野考察著作。同年返校后,由中山大学派往法国留学,获巴黎人类学院高等文凭和5“船货崇拜”(cargo cult)被认为是所谓复兴运动这一世界现象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变体。这种现象是对社会变化所引起的物质和道德丧失的一种反应。这类运动是一种适应性的战略,目的在于取得与个人目标相对应的集团目标,在于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该秩序将重建参与者的生计和目标意识。必须这样来理解船货崇拜,即: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

6、-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与社会组织和信仰相适应的;除非条件本身发生了变化,否则这些船货崇拜将不会改变。6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作篇章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研究的课题如:篇章结构、篇章连贯、信息结构、句子的主位结构等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法语领域的出现,一般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

7、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7实验民族志8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维克多特纳。在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

8、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9交表婚:男子应与自己父之姐妹或母之兄弟的子女缔结婚姻的制度。在中国,交表婚又称“姑舅表婚”。 所谓“双方交表婚制(bilateralcross-cousinmarriages)”,即一个男子可娶父亲姐妹的女儿或母亲兄弟的女儿为妻。张光直先生曾根据周代文献中的舅姑称谓推测古代中国实行过这种非常有弹性的制度。他指出,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娶妻对象会依特定条件而变化,有时完全以父方为主(只能娶父亲姐妹之女),有时又完全以母方为主(只能娶母亲兄弟之女)。前者一般出现在地位平等的政治集团之间,而后者则往往发生在地位不

9、同的亲族之间,用以维持双方微妙的、不稳定的政治平衡。10“萨满”一词也可音译为“珊蛮”“嚓玛”等。该词源自通古斯语saman与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意,后逐渐演变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一词主要通行于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北方各民族中,在世界其他地区对类似的神职人员各民族均有不同的称呼,但国际学术介也将其统称为萨满。萨满一般都分为职业萨满和家族萨满(也被称为家萨满)11南方古猿是早期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最初生活在非洲(大约300多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

10、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已与人类相近。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研究南方古猿,对于探索人类的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12人种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也称种族,在生物学上,人类各种族都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不同的种族相当于在一个物种下的若干变种,他们都起源于一共同祖先。不同的人种虽然在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特征差异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又经长期隔离所形成的。人种(race),亦称种族, 是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特点和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组成的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13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14艾弗拉姆诺姆乔

11、姆斯基博士(Avram Noam Chomsky,1928年12月7日)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他还通过对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的口头行为的评论,发动了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挑战在195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者学习精神和语言的方式。他那自然的学习语言的方法也对语言和精神的哲学起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乔姆斯基层级:根据文法生成力不同而对正则语言做的分类。乔姆斯基还因他对政治的热忱,尤其是他对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批评而著名。乔姆斯基把自己归为自由社会主义者,并且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同情者。一般认为他是活跃在美

12、国左翼政坛的著名主要知识分子。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8多的。15民族学考古学16深描格尔茨提出的深描方法,无疑是文化研究理论的一项重大革新与拓展.在他看来,文化是体现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性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性科学,他所追求的是析解,即分析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这种解释科学以民族志的描述为基础,通对他者文化的深描,了解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在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意义,从而达到对地方性知识的观察、理解和深描好比破译通行密码,并将这些意义系统描绘出来德国人文学科的

13、理念中,让人类学走出了仿自然科学的方法,形成一种极富张力的解释理论。 准确地来说,格尔兹只是一个理论的建构者,而非方法论的探索者。他探讨解释理论的可能性大于确切性。 深描作为解释人类学的一种方法,缺乏深浅标准,同时也没有判断的好坏。17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有时或称象征与阐释人类学symbolic and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是文化人类学主要学派之一,主要人物有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维克多透纳Victor Turner与大卫许柰德(David M. Schneider)等。象征人类学兴起于196

14、0年代,其视文化为一套由象征与意义构成的象征体系,因此人类学家必须视异文化为文本,借由田野调查等长时间的研究方式,解读并细腻地诠释当地文化。虽然象征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概念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其主张观点与结构主义人类学相似,与文化唯物论的看法相对,同时也反对结构功能论等人类学家对于亲属等结构性研究的观点与主张。在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中,象征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往往成为其质疑与批判的对象。理论概念如同其他人类学派,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其文化理论的讨论之上。虽然象征人类学强调象征在文化里的角色,以及个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由于对文化与个人的角色解释不同,其文化理论可大略分成“纪尔兹”与“透

15、纳”两种理论取向18收继婚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广义的转房婚也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等的情况。19“过渡仪式”这个术语与阿诺德-范-盖内普相联系,他在1909年出版了一本著作过渡仪式。通过过渡仪式,社会进行自我复制,例如成人礼、婚礼、葬礼等等。人们被给予新的身份而不用改变社会结构,各种典礼的公众化特征每年都在提醒居民,社会提供了大家相互间的伙伴关系、权利和义务。1 20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

16、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社会设置,即组织起来满足一个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丛)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21社会性别即一般所说的性别。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是人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社会性别理论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运用它来指导鲜活的实践活动也应是一个不断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