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84116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残疾后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残疾后的心理过程:七大过程残疾人的心理特征:自卑、孤独、依赖、抱怨、敏感、多疑影响残疾人的心理因素:残疾人的年龄、残疾的类型与程度、人格、意志品质、经济、教育、伦理习俗第二节 残疾人相关心理问题及康复方法认知问题:否认、认同延迟行为问题:药瘾、酒瘾视频欣赏:交锋残疾人心理1、 焦虑症紧张、恐慌程度与现实不相称,过分警惕,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类型:(1)泛虑症(慢性)持续的精神紧张,慢性焦虑症,持续半年以上。表现为:无明确对象的游弋不定的广泛性紧张不安、焦虑、烦躁、提心吊胆、不安预感。五大症状: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出冷汗、晕厥、恶心、腹胀

2、、便秘、阳痿、尿频尿急等。主观症状严重,客观症状轻或阴性。(2)惊恐发作(急性)每月发作3次以上,每次小于或等于2个小时。多在夜间梦中发生,白天也可出现。患者发作时有濒死感觉、失控,心脏剧烈跳动,胸口憋闷,喉头堵塞感,呼吸苦难。惊恐-过度呼吸-呼吸性碱中毒(CO2呼出过多造成血液偏碱性)-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更加恐惧例:汪某,女,25岁,KTV坐台小姐。近半年来,常常感到有一种莫明其妙的紧张、恐惧。每天至少发作12次,每次发作大约35分钟。发作时心慌、气急、胸闷、心神不定、焦躁不安。总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非常痛苦。在朋友的陪伴下,她来到心理咨询门诊,经病史询问及心理测试

3、,诊断为“轻度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以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临床上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之分。 急性焦虑也称惊恐发作,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出现的惊恐、恐惧和紧张不安。常伴有大祸临头感、失去控制感、喉部窒息感和死亡来临感。并出现剧烈的心跳、胸闷、呼吸急促、咽部受阻、站立不稳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分钟,长者可达一小时以上,但一般约为15分钟至半小时。由于发作时有剧烈的心跳和呼吸急促,患者往往去心脏科就诊,但大部分病人心脏检查除窦性心动过速外,均为正常。慢性焦虑也称广泛性焦虑症,常与生活紧张、工作重压、事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等心理因素有关。常出现心跳、胸闷、气促

4、、头昏、眼花、疲乏、震颤等症状,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噩梦、易惊等常为慢性焦虑的重要特点。这种病人常常就诊于内科各系统门诊,但往往查不出阳性器质性病症。 治疗: 1、支持心理治疗:包括劝慰、鼓励、适当的保证、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让患者认清自己的躯体症状是功能性的,并非是身体某一器官患有重病,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使轻症患者焦虑得以解除。肌肉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并能起到焦虑情绪自行缓和的效果。 2、药物治疗:常用苯二氮杂卓类药、受体阻剂、多环类抗抑郁剂,如百忧解等。近年来发现阿普唑伦具有良好的抗惊恐发作的作用,且对轻、中度抑郁有效。对

5、于用药剂量较大的患者,在结束治疗撤药时,宜缓慢。2、 恐惧症对某种特定事物和情境产生不合理的强烈恐惧,紧张不安,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明知道无伤害但无法控制恐惧情绪。合理恐惧与不合理恐惧类型:(1)场所恐惧:对高处、广场、闭室、黑暗和拥挤场所的恐惧。场所恐惧在恐惧症中占60%。患者怕登高、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排队、购物、看电影等。(2)社交恐惧害怕在公共场所被人注意、当众讲话、鞋子、餐厅食堂用餐、去公共厕所等。常见:对视恐惧、赤面恐惧林子,某高校大二学生,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3个月前,因一次在参加演讲比赛的时候说错话,而被同学抱怨了几句,之后就渐渐出现怕与人交往,怕发言,怕别人

6、注视自己,在与男同学交往时出现紧张,面红,出汗等症状,后来发展到怕见人,怕去上课,也不敢到一些公共的场合,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自己也明白这样的状态是不好的,也尝试着通过有关的心理知识去进行调节,但因屡试不成功,只好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林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也敢在会上发言了.(3)物体恐惧又叫单纯恐惧。患者恐惧对象为特定物体,如某种动物、昆虫、鲜血、尖锐物品等。(4)疾病恐惧3、 强迫症患者行为不受自主意志的支配,即使行为违反自己的意志却一再身不由己的重复出现该行为,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1)强迫观念患者强迫

7、自己把思想集中于某事物上或者思考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观念并非自愿产生,企图摆脱但无法摆脱。强迫怀疑: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不必要的怀疑,由焦虑而驱使其反复检查;强迫回忆:对做过的事情,以至无关紧要的事情,进行反复回忆,或将过去的经历急欲回忆起来,虽然明知道无任何实际意义,但不可克制的非回忆不可。强迫性穷思竭虑:大多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时间发生的原因进行无效的反复思考。明知道毫无意义和必要,甚至感到荒谬,却难以控制。如思考“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为什么1+1=2而不是等于3”,“为什么桌子叫桌子而不叫椅子”等等。强迫联想:强迫意向:不伴随行为但有明显的冲动,害怕自己控制不了而犯错误

8、。(2)强迫行为按照某种规则或刻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由强迫观念引发的外显行为。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门左足先跨,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一步;上床睡觉前,按照规定次序脱衣脱鞋,绕床一周,枕头和床的靠背不能挨着。原因:(1)遗传:双亲或同胞中有强迫性格特点和患者有强迫症的,均较对照人群为多。(2)强迫型人格特点:2/3的强迫症患者具有:拘谨、刻板、追求完美、缺乏灵活性、犹豫、深思熟虑、富有思想、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准确,有很高的道德水准,过分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十全十美,喜欢整齐、清洁、有条理和秩序。但是总是觉得不完善、不安全,有不确定的感觉。(2) 有人认为

9、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小林,男,19岁,武汉某高校外语系一年级学生。入学初,他发现自己看到不顺眼的同学就想啐(吐口水),不久,他见人就想啐。他明知啐人是不礼貌的行为,会引起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但他控制不住自己,见人就不由自主地想啐,这种冲动十分强烈,不啐就浑身不舒服,这使他苦恼不堪,以致不得不整天躲在宿舍里,连课也害怕上。4、抑郁症以持久的心情抑郁为特点,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其抑郁程度与经历不相符合。该症以持久的心情抑郁为特点,言谈反映内心的郁闷、孤寂、凄凉和悲哀,感到处处不如意,似乎与世隔绝,丧失了对外界和人际关系的兴趣,闷闷不乐、沮丧、声调平淡、叹息、泪流哭泣、疲乏、头背

10、痛、四肢不定位的不适感,严重者有自杀念头。原因:(1)遗传:有资料报道,家族中有神经症,自杀者多患该症,可能有遗传原因。(2)心理因素:生活中遭受的损失、挫折引起的情感失调,自尊心受伤害等。在一定性格基础上发生,如:情绪不稳,多愁善感,依赖心重,处事悲观,内向闭锁,心情忧郁等。另患抑郁症的人身上,常有错误、片面、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观念。例一是位年方二十一的女大学生。一年级时,她的成绩称得上良好以上。后来她渐渐感到脑子转不动,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信心,总在消沉沮丧中度过,接着学习成绩下降,以至数门功课不及格。同学们发现她经常哭泣,少动,少语,老师发现她情绪低落,认为她患了抑郁

11、症,建议找精神科医生诊治。然而,在同一学校念研究生的哥哥却责备她不争气,否认她有精神病,拒绝让她接受治疗。一周后,她跳楼自杀。 例二也是一位女大学生,第一学期成绩名列前茅,第二学期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记不住事,总是早醒,终日疲乏无力,情绪不佳。她认为自己已无法学习,主动要求回家。回到家里,她向父母诉说自己的抑郁感受,父母却认定是因失恋引起的,打了她一顿。不被理解的她多次跳河又被救起。她母亲这才吓坏了,试着去找精神科医生,医生说是患了抑郁症,其父母方如梦初醒。经过治疗,逐渐恢复正常并复学,以后情况良好。 例三是一位团职转业干部,被安置在一个小厂当书记。当全家人都随迁之后,发现

12、他渐少语终日沉默,坐立不安,脸色难看,双眼呆滞,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家人私下去找精神科医生,医生劝家属立即送他来治疗。家属说刚到一个新单位就住进精神病医院,今后怎么开展工作呢?要求在家服药治疗。医生再三告诫一定要严防自杀,在一个月之内必须24小时不离人地照看好。第五天,值班的儿子去厕所小便,病人便从四楼窗户跳下去了。一分钟的疏忽引来了终生的遗恨。 5、疑病症以过分关注自身健康,不切实际的解释躯体征象或感觉异常等,并深信患有严重疾病,而以恐惧不安为特点。患者常四处求医,迫切要求治疗,虽然多种检查结果与患者的躯体申诉不符,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往往不能消除患者认为已经患病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致病原因:(1)

13、家庭长期不和:工作上种种困难等心理应激因素,使患者将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提高了对自身感觉的敏感性和暗示性。(2)性格特点:敏感、多疑、固执、吝啬、谨小慎微,对自己身体健康特别关注和要求十全十美的性格特征是疑病症的性格基础。他们还常常带有强迫性质,如反复思考而不能摈弃不愉快的观念。 (3)环境因素: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大家庭的解体与不安,造成生活孤独,心境不良,就容易产生疑病症。 (4)内心的不安全感:疑病症根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是不安全感的一种转移,对健康与疾病的过分关注,有时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可能的挫折,把挫折归咎于“病”,以此减少心理压力、内疚、自责,避免对自己的能力、才学、人格的怀疑和否认

14、。实质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精神上的自我保护。例:(一)一般资料某男 汉族 17岁 未婚 高三学生 籍贯广东花都 现借住广州亲戚家中,居住条件一般。学习成绩处于中上。6岁时父亲因病早亡,随母亲改嫁,继父带有一女,比自己小1岁。(二)个人成长史足月顺产,幼年身体健康,升高中时因学习压力大,一度失眠,升入高中后好转。家庭关系一般,但母亲对其爱护有加。学习刻苦认真,但为人敏感多疑,人际关系不佳。喜欢读书,不爱体育运动。(三)现病史(或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状况)自述:去年暑假不小心,踩了家里养的猫的脚后,被猫爪抓伤皮肤,仅有伤痕没有出血,当时我没当一回事。后来有一次感冒去社区卫生所看病,看到有关

15、预防狂犬病的宣传,其中提到被狗或猫咬了会得狂犬病,有几天发病的,也有潜伏十年才发病的。这时我便担心起来,越想越怕,睡不好觉。后来防疫站的医生给我详细地解释后,我当时松了一口气。可春节过后,在杂志上看到有关艾滋病的报道,又担心会得艾滋病,手或脚沾到东西都惟恐是艾滋病人摸过的。有时骑自行车从汽车旁经过,又怕有唾沫飞到自己嘴上,染上艾滋病,精神上非常紧张。家人和同学都劝我不要胡思乱想,但我总是难以自控,一有空就胡思乱想,怀疑自己会被传染上艾滋病,失眠易醒,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虽然多次求医,也做过多次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我总是怀疑这些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独自求诊,表述清晰,资料可靠。(四)心理测量与医学检查体查:神志清楚,焦虑神情, HIV()MMPI测量:Hs得分69,Pt得分65分,Si得分68分。(五)初步印象与理由初步临床印象为:疑病症。理由如下:1过分担心自己染病而过度紧张、焦虑,反复求医,不相信医生解释。2疑病分高,病态人格分偏高,社会内向分高,提示当事人有人格偏差。3、紧张有明确对象可与焦虑症鉴别。疑病症案例-我会不会死? 杜方今年29岁,是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6个月前,住在杜方家对面的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