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83917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解读幻灯片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解读,吴家山第三小学 王敏,改版前后对比 编排体系解读 各课关注点,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单元沉和浮解读,沉和浮单元课题,改版后:五下第一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改版前:三下第五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编排体系解读,按研究内容: 1课主要探索物体沉浮的规律。 5课主要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按科学概念: 1 6课是在同密度液体下的研究 7 8课是在不

2、同密度液体下的研究 按思维进程 观察沉浮现象研究沉浮规律探索沉浮原因。 (思维层层推进,难度逐渐增加),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各课关注点:,观察物体的沉浮 确定方法与标准 方法:“轻轻的”放入水中。 标准:只要物体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就算是浮的。 (也可以介绍一下悬浮) 预测,更重要的是预测沉浮的理由。 在教材的编排中,橡皮代表沉的,萝卜是代表浮的。(萝卜换成苹果效果更佳) 两点提示: 橡皮不要切得太小。 小刀使用注意安全。,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各课关注点:,本课共有二个比较: 1、按体积或轻重顺序排列后比较; 2、变量控制前后的“看不出”与“看出”进行比较。 在用小瓶子做沉浮研究时,悬

3、浮较难实现,不做具体要求。,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区分三个概念:橡皮泥的体积、排开水的量、排水量。 排开水的量是指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排水量是指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橡皮泥的轻重是不变,改变是只是形状。 材料的选取要注意。如:橡皮泥。(可塑橡皮) 一个建议: 研究排开水量实验时,要制作细密的刻度纸贴在烧杯上,来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各课关注点:,4、造一艘小船,为浮力一课作准备,体会水对物体会产生浮力作用。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是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把物体的体积与沉浮的关系进一步进行强化。 二个提示: 1、橡皮泥的量要一定。 2、要选取在水中不会化的橡皮泥(可塑橡皮),而且每组的橡皮泥数

4、量要相等。,各课关注点:,5、浮力,浮力概念引出前,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 本课有几个比较难的科学概念如何处理? 重力浮力 浮力压力重力 浮力拉力重力 解释泡沫块的沉浮原因,我们可以将其当作检测活动。 一个商讨: 测泡沫塑料块所受浮力有没有其它更科学、简便的方法。 一个提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注意接近垂直,如果歪斜的话,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水槽最好换成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各课关注点:,6、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意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理解一个科学概念: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 - 弹簧的拉力。 分析讨论测量数据时,重点应放在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的比较

5、上。 “受力情况示意图”最好让学生独立完成。,各课关注点:,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本课开始研究液体密度对沉浮的影响,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 调制的过程就是改变液体密度的过程。教学时要突出液体的不同浓度,指向液体的密度概念。 把调制的浓盐水、浓糖水收集起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服务 比较新旧教材,改变了哪些方面?为什么这样改变?不妨做一思考。(如:课题就是将“在水中”改为了“在液体中”),各课关注点:,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同第七课是一个整体。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 浮力计算公式:F浮=vg。 ( :密度 V:排开水的体积 g:g:9.8N/kg) 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

6、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始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只是用同体积的物体比较轻重的方法,来表示密度的概念。) 一个建议:本课内容较多,建议2课时完成。 教科书19页内容为第一课时; 教科书20页内容为第二课时; 其中最后部分的单元总结,要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各课关注点:,第二单元热解读,热单元课题,改版前:三下第六单元 冷与热 1、冷水与热水 2、热胀冷缩 3、温度和温度计 4、测量物体的温度,改版后:五下第二单元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改版前后对比,内容上,前面引进了热能与热源

7、概念。后面增加了热现象热传递、热传导的教学。 将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进行了强化 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编排体系解读,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引出热能与热现象 研究热胀冷缩 研究热传递、热传导 综合应用,研究内容,科学概念:,热,热能,热现象,热胀冷缩,(冷胀热缩),热传递 (热传导),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1、热,本课应引导学生以现象的发现和体验为主要途径。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这个活动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讨论“被窝”问题 进行思维论证。 第二层面:设

8、计实验进行观测 进行实验验证。 第三层面: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进行解释。 本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较为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问题,各课关注点:,2、给热水加热,第一个问题:“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是本单元所有活动的“导火索”。 应更多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在研究原因时,重量与体积是否改变两项活动都应进行。 在研究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的验证活动时,试管一定要装满水,不要留有空气。(怎样才能装满水呢?),各课关注点:,3、液体的热胀冷缩,讨论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活动。为此,我们要关注三个问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 学生想到了怎

9、样的实验装置?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在研究其它液体时,要尽可能多准备一些材料。(可让学生自行准备、自行选取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 一个提示: 在选取碳酸饮料做实验时,要尽可能的将二氧化碳除去。,各课关注点:,4、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在设计观察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时,可充分的运用教材中的提示,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引导。(有一定的难度) 模拟“微粒”运动的游戏是学生理解与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一种有效的直观的方法,也是理解微观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各课关注点:,5、金属热胀冷缩,本课有三个环节: 观察铜球观察钢条讨论归纳。 第一环节: “铜球”实验,蕴涵“物体的膨胀是立体的膨胀”这一知识点。 第二环节

10、:观察钢条实验中,如何让学生借助其它物体的变化来判断物体的热胀冷缩,意义深远。 第三环节:讨论时要关注到事物的特殊性,要让学生意识到从个体到一般是需要大量的事实依据的,培养科学的态度。 重点强调: “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各课关注点:,6、热是怎样传递的,第一个活动包含两个层次 “触摸”到热传递、“看”到热传递 一个理解:热传递是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 一个错误:P40“热传递”应改为“热传导”。 一个强调:注意安全。,各课关注点:,7、传热比赛,本课有两个活动: 研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比较三种金属丝的传热性能。 第一个活动:理解两个概念: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11、 第二个活动:比较三种金属丝传热性能的活动,更主要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与改进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还是强调安全。,各课关注点:,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本课内容实质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解释与运用。 本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也是对学生所学的一次评价。 最好能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共同来制作。,各课关注点:,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解读,时间的测量解读,改版后:五下第三单元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改版前:五下第二单元 1、时间在流逝 2、在时钟发明之前 3、 夜间的

12、计时器 4、用水测量时间 5、做一只水钟 6、用摆计时的钟 7、测量摆的快慢 8、调整钟摆 9、保持时间统一 10、寻找时间的痕迹,改版前后对比,改版前后变化不是很大。 科学概念指向更明确。本单元紧紧围绕摆长的前概念来展开研究。 调整钟摆的研究,改版后增加了摆锤长短与摆锤重心两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 将“寻找时间”改为“制作”,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巩固,编排体系解读,内容编排:体现了时间测量的发展史 估测时间用光影计时用流水测量时间用动摆计时 科学概念形成 从不准确到较准确,通过从主观估测到借助工具准测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科学探究方法:

13、变量控制的科学探究方法贯穿本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变量控制来进行科学探究。,2、太阳钟,本课是运用“资料研究”法的一个典范。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交流汇报形成初步共识实验验证提出新问题 建议本课用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为资料收集与讨论 第二课时为实验验证与讨论,各课关注点:,1、时间在流逝,“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表示一个时间间隔(时长), 为此,本课三个活动分别是: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估测时刻。 第二个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体会时长。 第三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主观估测的不准确性。 估测与体验时间长短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体现研究的趣味

14、性。 让学生意识到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可借助其它事物进行研究。(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各课关注点:,3、用水测量时间,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引子与铺垫,所以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 “滴漏实验”分三个层次进行: 1、漏出100毫升需多少时间。 2、漏出10毫升、50毫长需多少时间。 3、漏出500毫升需多少时间。 “滴漏实验”过程中,还蕴含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算一算) 一个提示:“滴漏实验”中流水速度的控制是关键。(教师可事先打好小孔),各课关注点:,4、我的水钟,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验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成果的科学探究活动。 (这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

15、需要学生进行思辨,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研讨时间。) 本课的关键是“设计水钟”。 这是一个思维层次比较高的环节,教师要加强引导,并要求学生用“图文”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思维进展状况。,各课关注点:,5、机械摆钟,教材中两次提到“再测一次”,目的在于强调重复测试的重要意义。 “观察钟摆”的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摆的等时性。但在观察时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摆怎样算一次? 秒表怎样使用? 为什么要再测一次? “观察我们的摆”活动中的记录表,值得我们商讨。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各课关注点:,6、摆的研究,本课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1、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预测 (排除摆幅研究) 2、改变摆锤重量与摆

16、绳长度进行测量(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进行研究) 3、对测量结果进行研讨(明确摆的快慢主要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排除摆锤轻重对摆快慢的影响) 改变摆锤重量与摆绳长度进行测量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做到变量的唯一性。,各课关注点:,7、做一个钟摆,本课共有三个比较: 1、比较两根木条摆动的速度(摆锤长短会影响摆的快慢) 2、比较固定与没有固定金属片时摆的快慢(摆锤的重心位置会影响摆的快慢) 3、比较金属片固定在不同位置时摆的快慢(调节摆锤重心可以调节摆的快慢) 本课的重点是测量后对数据的分析。 一个提示: 要注意木条的选取(直且粗细均匀),各课关注点:,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认真观察摆钟的工作原理后,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用语言进行描述。目的是便于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为“制作”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