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83699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研究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桑园中心小学 王明花,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关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个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语文课程建设的理念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上述4个理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三维设计。三个维

2、度设计目标要求: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此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这样设计的好处有3点。健全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观,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观,要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处理自我的价值观,要自信自强,自我发展;处理人与文化的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提升现代文化的品位。,主题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规定: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策略); 4、努力建设

3、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达到语文课程目的的保障)。,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的教学大纲把语文教育的目的基本上定位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核心是“语言能力”。曾对整个语文教育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弊端是保守性、单一性。,新课标首次把语文课程的目的规定: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是“语文素养”,在概念上有三点解释,1、“致力于”不同于以往的“培养”,要求加大力度,全神贯注。 2、“语文”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功能是单一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是多元的。,3、“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从内容上看,语文

4、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而语文素养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前者重在功用性,后者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 4、“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形成”强调的是过程的动态性和基础性,“发展”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动态的)。,(一)语文素养的概念界定,概念: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对概念作5点引申说明:,1、语文素养是一种语文教育结果的表现形态。

5、 2、语文素养呈现语文水平的生成性的动态结构。 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 4、语文素养生成的主要途径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5、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调整当前和今后语文教育的观念和策略。,(二)、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点,1、热爱祖国语文。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化。 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

6、的言行负责的态度等。 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P8) 4、发展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适应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5、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位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 6、提升思维水平。语文课程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7、养成良好的个性。个性是个人面貌的独特侧面,包括:良好的气质和性格,如自信、自主、创意等;良好的语文品质,如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8、完善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7、、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生活情趣等。,(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五大策略: 1、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 2、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4、增进现代的人文精神。 5、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即人性) 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体验,存在差异性,所以认识也是多元的。积极倡导语文教育也是多元的。),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场所,实践活动有3种类型: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语文课堂内的其它) 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汉语在世界语言系统中属汉藏语系的汉泰语族,

8、总特点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语文教育要注重整体感悟。 “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方式有3个基本认识: 1、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是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2、这三种学习方式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即自主、合作、探究)。 3、学习方式和讲授方式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是由教师良好的讲授方式决定的,当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开放性语文课程的特征。,1、时代性。语文课程应适应时代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2、社会性。语文课程向社会生活开放,密切联系现代实际,促进学生主动适

9、应现代社会生活。 3、全程性。语文课程的开放是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空、课程类型、课程评价的开放等等。 4、实效性。“开放增效”即语文课程的开放要更多地关注它的实际效果,把开放的形式与效果的优化结合起来思考。,(二)开放性语文课程的表现,1、从课程目标看。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性设计。 2、从课程类型看。开放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当中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 3、从课程的时空看。开放的语文课程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4、从课程实施看。开放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5、从课程发展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根植现实,但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是开放的、变化的、发展的、有活力的,谢谢老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