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3783620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景区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的运营要点视觉简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信很多从事景区工作的们都曾在心里暗暗的念叨过:“这规划谁做的?瞎搞嘛”景区为什么做规划?景区规划,一面是为了立项,另一方面也着实在为景区以后的运营做指导思想。所以如今的旅游规划必须找到景点的“灵魂”所在,不然景区就是“千篇一律,没有灵魂”。那么景区如何为日后运营管理提供更好的条件,如何在规划阶段就规避掉运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满足运营的功能设计呢?首先,我们先谈谈什么是景区运营管理,景区运营管理在,是在景区价值链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将人员、资金、建设、信息、时间等有限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等进行最优配置,完成价值创造和资产增值,以达到景区经营目标的行为。在外,就是为了保证游客

2、的体验感,以游客的视角去不断地完成景区“人本化”。那么从规划阶段就应该注意以下运营管理要点:1、 功能分区景区在规划设计时会对园区进行分区布局,各分区设置动线会影响游客体验情绪,因此规划设施时需确定各区域主题特色,通过交通路线实现各区域串联,满足运营管理及游客体验需求,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的连贯性和趣味性。1.分区布局设计分区布局设计应做到动静结合,通过区域主题设置、项目安排、色彩渲染来调动游客游园情绪。合理设置动感区和休闲区,实现整个游玩过程的动静相宜、起承转合。2.游线环道设计1 主环道应形成闭合通路,避免游客走回头路,力争人车分流,预留应急通道;2 主环路串联各个分区,分区通过部小环线连接

3、各个项目。3. 后勤通道设计1 要具备较强的通达性,必须是全园贯通的,方便后勤、施工等车辆抵达园区任何区域;2 每个主题区要设置一处后勤通道的接口,该区域的人员、物资均通过后勤通道从该接口进入园区;3 后勤通道与园区连接口可设置带自动闭合功能的密码门,防止游客及无关人员使用后勤通道。2、 区域业态1. 每个主题区规划中要着重关注各业态的组合。2. 根据各主题区特色从游客游玩体验,餐饮消费、咨询服务等需求进行有机的功能整合。3. 有王牌项目的重点区域,在项目周边设置餐饮商店、表演舞台、拍照景点、服务配套、休闲设施,形成聚合效应,打造区域人流聚集地,拉动消费,提升体验。在每个景区做规划阶段,都应该

4、考虑到景区未来的三个核心,第一,景区吸引核,我以什么样的业态/产品吸引游客而来;第二,景区消费核,我以什么样的业态/产品让游客能有消费欲望的释放点,植入什么样的二消产品;第三,景区行为消费核心,以什么样的氛围/服务/业态吸引游客二次重游。每个核心在景区中都应该有相应区域业态的重点规划,化解运营中景区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3、 功能流线功能流线设计应基于不同服务功能的整合,合理设置服务功能点位对游客体验至关重要,一方面流线设计需要符合游客游玩规律,提高各环节接待效率。另一方面提升经营管理效能,实现矩阵化管理。景区规划时若充分考虑“1+N”的交通组合方式,便可充分适应多数景区的复杂环境,以

5、环形线路串联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有线路(观光线)、有站点(消费点)的运营模式,提高旅游者的可控性,做好景区运营新剧本。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接待游客咨询服务投诉等,一般设置于园区外闸口附近明显位置,满足游客咨询和受理投诉的功能,根据实际运营经验,为更好提供服务,可根据各区域规划设置园服务中心或咨询点。景区集散广场及出入口的流线设计对景区日常运营接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游客购票、入园的习惯和运营管理需求,票房、闸口、出口设置应符合功能衔接要素:1、闸口外应设置一定面积的广场便于游客集散,同时应就购票区、入园排队区、等候区进行适当的划分,避免各人流交织。2、游客进入公园广场区,票房应设置在 右侧明

6、显区,出口应设置在左侧区域,将游 客进园与出园流线进行区分,避免高峰客流时出入园游客对冲。最后,项目入口应设置快速通道,应急通道便于未来运营管理需要。 同时考虑夜场运营需求,提前考虑夜场灯光规划。4、 智慧景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智慧化时代已经来临!需要利用先进技术打造高质 量的智慧化服务运营体系, 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新建景区需要在规划建设初期,进行系统化的智慧景区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为日后运营留足空间。老景区需要整合各零散的业务模块,实现系统优化、数据整合,持续提升智慧化景区的能力。网络、监控、广播、WIFI、信息屏等是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设备参数的先进性、安全性和稳

7、定性,结合乐园的区域、建筑、主环道等地理位置及未来游客容量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布局,同时结合最新的5G和物联网技术,做好景区构建智慧景区的基础准备。5、 园林景观主题公园规划中应着重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根据气候特点、植物特性、园区主题,设计四季分明的园林景观,提升园区景观品质,丰富游客观赏体验,打造网红景点,让园林景观成为景区游乐项目及景点以外另一道靓丽风景。园林景区的林像应以四季相结合,每一季度都有自己的独特色彩,每一季不单调,却又不失去当季度自己的搭配色。园林景区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视觉的特性,在空旷场地设立小品景观拍照物/遮挡物,减少视觉空旷感,让视觉松弛有度,游客即可心情愉悦放松。园林小品

8、可提升景区观赏性,园林绿化遮阳可提升游客舒适度,利用绿化带起到隔离防护作用。6、 安全运营1. 景区最大承载量,前期规划设计时要考虑景区接待量的 核算,各区域路线规划、设备选型和表演剧场等的承载量要匹配,保障景区安全有序运营。2. 道路桥梁设计,合理设置路面坡度、边角、台阶,道路规 划符合双向通行要求;主要动线上应避免设置狭窄路口、拱桥等瓶颈节点;园区道路应满足消防、应急以及 突发情况人员疏散等要求。3. 项目运行禁区及高危区域隔离,项目运行区域属于运行禁区,必须进行有效隔离,严禁游客进入。部分高空项目下方需设置保护网,避免高空物品坠落导致游客意外伤害。4. 高空、临水区域护栏设置,高空观景平

9、台、楼梯、道路及水域周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同时栏杆高度、间距、方向均符合规要求,防止游客翻越。7、 活动广场景区核心广场的设计应关注噪声与光源污染为配合园区主题活动的开展,规划设计中有必要设计面积在3000平米左右的核心广场,便于活动组织及游客聚集(如电音节、万圣主题派对等)。同时根据景区城市区位,充分考虑场地及相关灯光音响等设备的 朝向,关注环境保护,控制噪音以及光源污染。8、 配套服务1. 休闲设施,根据景区分区布局特点,在滨水湖岸及大型游乐项目附近设置休憩长 廊、亭台楼阁,便于游客休憩观景;在园区客流聚集地及风景较好的区域,结合区域特色多设置休闲座椅(合理利用树池等空间),充分考虑遮阳设施

10、;充分考虑园区遮阳及降温功能,在休闲长廊、座椅、排队区等区域设置遮阳棚、遮阳伞、水雾风扇、水雾系统等,提升夏日游客舒适度。2. 排队区,规划设计中,需根据体验设备的运载量及预估游客排队等待时间(小项目等候30分钟左右,大项目60分钟左右),确定排队区面积。3. 卫生间,合理规划每个区域卫生间的数量,重点关注园游人密度较高区域、大型演出、热门项目、集中餐饮休闲区附近的卫生间设置。根据客群特征,合理配比男女卫生间比例;设置儿童、家庭、残疾人卫生间设施。4. 医务室,应考虑医务室的设置,保证医务室交通便利,可以快速转运。5. 无障碍通道,全园应保证无障碍通道的联通,保证不同人群的游园需要。9、 管线

11、统筹景区运营中经常出现:电线私拉乱接、路灯音响监控功能分散、道路随意开挖等问题,给景区经营者造成困扰,新建景区规划设计初期应重点结合运营需求,统筹考虑管线规划预留。地上:地上主要将监控、音响、路灯等必要功能统一规划设计,做好功能整体融合,进行主题包装,与环境融为一体。地下:地下主要针对上下水系统及电线、 网络、燃气系统等做好管线综合统一布局;管线规划设计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主管道适当考虑预埋预留。10、 员工区域在景区规划设计中,除了着眼游客需求和运营管理,也要关注员工。员工操作区域:1 员工工作间应满足视野开阔要求,覆盖整个完整的运行 区,不能有遮挡。工作间观测设备运行情况的窗口要避开太 阳直射,尽量避免正对西面。2 工作间面积一般不低于6平方米,与休息室共用时还应满 足功能分离、游客视线以外、与后勤通道对接等要求。3 设备的操作间、项目入口、出口、排队区入口四者可设4 置在一个工作区域,避免跨度太远,便于淡旺季合理用工。员工休息区域休息间应以区域为单位,设置跨部门统一的休息室,配备冰箱、饮水机等休憩设备,一般设置于后勤通道处,或者结合区域场馆项目,在规划时考虑休息室的空间预留,提升员工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