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83257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虾蟹生物学试验多媒体课件-海南大学(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教案,虾蟹生物学实验,2,虾蟹生物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简介,虾蟹生物实验多媒体课件是与虾蟹生物学基础课教学相配套 面向水产养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多媒体实验课件,3,虾蟹生物学实验课件包括了所有所授虾蟹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实验之前,为了满足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虾蟹生物学理论课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统筹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特编写了此课件。,4,本课件主要内容包括对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蟹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虾蟹的分类 、斑节对虾的人

2、工育苗。,综合性实验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虾蟹生物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观察与实际操作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课件介绍了每次实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内容与方法及作业,5,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其以后进一步深造和参加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6,实验目录,实验一 对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实验二 蟹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实验三 虾蟹的分类 实验四 斑节对虾的人工育苗,7,一、

3、实验目的 1、了解虾类外部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功能,为学习虾类分类奠定基础。 2、了解虾类各系统的基本构造。,实验一 对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实验材料:各种对虾若干(每人2尾) 2、实验用品:剪刀 镊子 解剖针 解剖盘 体视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8,三、内容与方法 A、外部形态: (一)头胸甲 1、头胸甲上的分区: 额区:位于头胸甲背面前端,额角基部的小区。 眼区:额区两侧,眼眶附近的小区。 触角区:眼区两侧,触角基部的小区。,9,头胸甲,额区,眼区,触角区,胃区,颊区,肝区,心区,鳃区,齿式,额角,10,肝区:颈沟之后、心区之前头胸甲中央部份。 胃区:额区

4、及眼区之后方,颈沟前的小区。 心区:肝区后方至头胸甲后缘前方之间小区。 颊区:触角区和肝区的下方,头胸甲两侧的前半部分。 鳃区:心区两侧、颊区后方的小区。,11,2、头胸甲上的刺: 额角:位于头胸甲前上方的剑状突起。额角的上、下缘具有锯齿状的额角刺,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胃上刺:位于额角后方,胃区背面的中央线上。 眼上刺:位于眼区前缘,眼柄基部的上方。 眼后刺:位眼上刺的后方,接近头胸甲的前缘。,12,触角刺:位于眼眶两侧,第一触角基部,头胸甲前缘处。 鳃甲刺:位于触角刺与侧角之间。 颊刺:位于头胸甲的侧角。 肝刺:位于肝区、胃区及触角区之间,颈沟的下端。,13,刺:胃上刺、眼上刺、眼后刺、触角

5、刺、鳃甲刺、颊刺、 肝刺、肝上刺,脊: 额后脊、额侧脊、额胃脊、 眼胃脊、触角脊、颈脊、肝脊、鳃心脊,14,3、头胸甲上的脊: 额角后脊:位于额角后方中线上的纵脊。 额角侧脊:位于额角两侧的纵脊,有时向后延至头胸甲后缘附近。 额胃脊:自眼上刺向后纵行至胃区前方,在额胃沟的外侧。 眼胃脊:自眼眶向后下方斜伸至肝刺上前方,在眼眶触角沟的上方。 触角脊:自触角刺向后下方斜伸至肝刺下前方,在眼眶触角沟下方。,15,颈脊:自肝刺上方向上斜伸,在颈沟的后缘。 肝脊:在肝刺下方,颊区之上,其前端直伸或向下方斜伸,在肝沟下方。 心鳃脊:在心区及鳃区之间,心鳃沟的外侧。,16,4、头胸甲上的沟: 中央沟:位于额

6、角后脊的中央。 额角侧沟:位于额角侧脊的内侧。 额胃沟:位于额角基部两侧,向后伸至胃区前方,在额胃脊的内侧。 眼后沟:位于眼区后方,额角基部两侧(有此沟则没额胃沟)。,17,沟:中央沟,额侧沟,眼后沟、额胃沟、 眼眶触角沟、肝沟、颈沟、鳃心沟,18,眼眶触角沟:自眼上刺与触角刺之间沿眼胃脊及触角脊至肝刺前方。 颈沟:自肝刺向后上方斜伸,在颈脊的前方。 肝沟:自肝刺的下方向前纵伸,在肝脊上方。 心鳃沟:位于心区和鳃区之间,心鳃脊的上方。,19,对虾的附肢 A.第一触角 B.大颚 C.第二触角 D.第一小颚 E.第二小颚 F.第一颚足 G.第二颚足 H.第三颚足I.第一步足 j第四步足 内肢: 1

7、指节;2掌节;3不动指节;4掌部;5可动指节;6腕节;7长节;8座节;9基节;10底节;11外肢,20,附肢,基肢内肢外肢 口器 胸肢 腹肢,21,(二)附肢 1、头部附肢(5对): 第一触角:为头部的第一对附肢。触角柄宽大,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最长,其背面中部下陷称为眼窝,基部外缘具一柄刺,内缘中部生出一叶片状内肢,第三节末端具有两条触鞭,外侧者为上鞭或外鞭,较长。 第二触角:为头部的第二对附肢,基肢由两节构成 ,第一节不明显,第二节粗大。外肢宽叶状,称为第二触角鳞片,内肢细长,呈鞭状,其基部粗大部分为触角柄,由三节构成。,22,大额:为头部第三对附肢,是主要的咀嚼器官,分为三部分。 a.门齿

8、部(门齿突起):甚扁、边缘具有两个小齿。 b.臼齿部(臼齿突起):较圆而厚,接触面有突起(磨碎食物)。 c.触须:由第二节构成,宽大呈叶片状。,23, 第一小颚:头部第四对附肢,有助摄食和辅助呼吸的功能。由三小片构成,内侧两片为基肢,称为颚基,内缘生有硬刺毛。外侧一片为内肢,由二节或三节构成。 第二小颚:头部第五对附肢,有助摄食和辅助的功能。基肢为两大片,每片又分成两小片,内肢细小,外肢极发达,呈叶片状,称颚舟片。,24,1,2,3,柄刺,内侧附肢,内鞭,外鞭,1,2,3,4,5,外肢,节鞭,基肢,内叶,内肢,内肢,外肢,头部附肢,额舟片,平衡囊,25,2、胸部附肢(8对) 颚足:共三对,为辅

9、助摄食器官。 a.第一颚足:为胸部的第一对附肢。 b.第二颚足:为胸部第二对附肢。 c.第三颚足:为胸部第三对附肢。 步足(5对):第1-3步足称为钳足或鳌,第4-5步足指节为爪状。,26,步足,27,腹部附肢(6对): a.第一腹肢:雌性内肢极小,雄性内肢变成为交接器,外肢皆发达。 b.第二腹肢:雄性内肢的内侧基部具一小形的雄性附肢。 c.第三至第五腹肢:同形、内外肢皆发达。 d.尾肢:第六对腹肢。,28,雄性交接器 雄性附肢,腹部附肢,29,30,虾蟹类的内部结构,体壁,1刚毛 2上表皮 3外表皮 4内表皮 5膜层 6上皮细胞层 7壳腺导管 8壳腺 9壳腺导管开口 10钙化层 11未钙化层

10、 12底膜 13色素细胞,31,B、内部构造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口食道胃(喷门胃、幽门胃)肠(中肠、后肠、直肠)肛门。 2、消化腺:肝胰脏,位于中肠前端两侧。,32,消化系统,1口 2食道 3贲门胃 4幽门胃 5中肠前盲囊 6肝胰脏 7中肠 8中肠后盲囊 9直肠 10肛门,33,(二)呼吸器官 鳃:对虾的鳃为枝状鳃,每个鳃有一个鳃轴和许多分枝的鳃丝,鳃轴内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各一条。鳃分为侧鳃、关节鳃、足鳃。 1、侧鳃:身体左右侧壁上。 2、关节鳃:胸肢基节与身体相连的关节膜上。 3、足鳃:生在颚足或步足的基节上。,34,鳃,呼吸系统,鳃式,35,(三)呼吸系统,A叶状鳃 B丝状鳃

11、C枝状鳃,36,(三)循环系统 1、心脏:位于围心窦中,为方圆形囊状,黄白色,有4对心孔。 2、血管; 眼动脉:一条。 触角动脉:二条。 肝动脉:二条。 腹上动脉:一条。 足胸动脉:分前后两支,前者为胸腹动脉,后者为腹下动脉。 3、血窦;位于组织间。,37,1.眼动脉 2.前侧动脉 3.肝动脉 4.心脏 5.背腹动脉 6触角动脉 7胸下动脉 8胸动脉 9腹下动脉,循环系统,38,(四)生殖器官 1、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 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下方,左右卵巢,相并呈叶状,分别向后延伸,未成熟为白色,成熟为暗绿色。 交接器:椭圆形,位于第四和第五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 2、雄性生殖器官的结构 精巢

12、:位于围心窦的下方,白色。 交接器:第一腹肢的内肢变形,呈座钟状。 雄性附肢:位于第二腹肢内侧基部。,39,生殖系统,A雄性生殖系统:1肝胰腺 2精巢 3心脏 4输精管 5精荚囊 B雌性生殖系统:1卵巢前叶 2. 卵巢侧叶 3输卵管 4卵巢后叶,40,肌肉系统,横纹肌 躯干肌 附肢肌,41,神经系统,A. 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的中枢神经系统前部(仿Young):1. 脑 2. 围咽神经环 3. 胃神经 4. 食道 5. 后脑神经接索 6. 咽下神经节 7. 第三至八胸神经节 8. 腹部第一神经节 9. 第一触角神经 10. 平衡囊神经 11. 眼神经 12. 动眼神经

13、13. 第二触角神经 14. 返回神经 15. 上唇神经 16. 后接索器 17. 间颚神经 18. 大、小颚神经 19. 第一至三颚足神经 20. 第一至五步足神经 21. 胸动脉孔 B. 蟹类的神经系统(仿堵南山):1. 脑 2. 围食道神经 3. 围食道神经节4. 食道 5. 腹神经节,腹神经索,脑,42,感觉器官,化学感受器 触觉感受器 眼,a1鞭 口器 螯足,刚毛 绒毛 a1鞭 平衡囊,复眼,43,排泄系统,A日本对虾的触角腺 1绿腺 2膀胱 3排泄孔 4第二触角 B螯虾的触角腺展开图1膀胱 2排泄孔 3盲囊 4绿腺 5排泄管,触角腺,44,内分泌系统,x器官,1.x器官-窦腺复合体

14、 3.y器官 4.围咽神经环 5.后接索器 6.大颚器官 8.促雄性腺 9.围心器,45,四、作业 绘出对虾的外部形态图。,46,实验二 蟹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蟹类头胸甲的分区,附肢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实验材料:锯缘青蟹每人一只 2、实验用品:剪刀 镊子 体视显微镜 解剖盘,47,三、内容与方法 A、外部形态 (一)头胸甲上的分区: 1、额区:位于头胸甲最前部分,两眼之间,胃区之前。 2、眼区:位于额区的外侧,肝区的内侧,胃区之前的眼窝附近。 3、胃区:位于额区之后,心区之前,肝区和鳃区之间。 4、肝区:位于眼区之后外侧,鳃区之前内侧。,4

15、8,蟹类的外部形态,背面观,49,腹面观,50,5、心区:位于头胸甲中部稍后方,胃区之后。 6、肠区:位于心区正后方,鳃区之间。 7、鳃区:位于肝区后方,分前鳃区,中鳃区和后鳃区三部分。,51,(二)头部附肢(5对) 1、第一触角:横列于额的下方,未端接内、外两鞭。 2、第二触角:位于第一触角的外侧,外肢退化,内肢成细长的触鞭。 3、大颚:基肢发达,由底节和基节组成。 4、第一小颚:基肢薄片状,内缘有硬刚毛。 5、第二小颚:内肢小,外肢大,叶片状,称颚舟片。,52,(三)胸部附肢(8对) 1、第一颚足:外肢细长,顶端斜生一细鞭,上肢长,两侧。 2、第二颚足:及底端均生有细毛,上肢较第一颚足者小

16、。 3、第三颚足:复盖在口器的最外面,上肢长扁形,边缘有毛。 4、胸足:五对,外肢退化。内肢由内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构成,第一胸节为鳌足。 (四)腹部附肢:蟹类腹部附肢多退化,雌性四对,雄性二对,变成交接器。,53,B、内部构造: (一)消化器官 1、消化管:口食道中肠后肠肛门。 2、消化腺:肝,也称中肠腺。 (二)呼吸器官: 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鳃的每一鳃片由鳃轴和两侧的许多鳃叶构成,鳃轴中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各一条。可分为:,54,1、侧鳃:2对,着生于第二和第三胸足附近的体壁上。 2、关节鳃:5对,第二额足基节与体躯之间的关节上1对,第三颚足和第一胸足的基节与体躯之间的关节上各2对。 3、足鳃:1对,着生于第二颚足基肢外侧。 4、肢鳃:3对,分别着生于第1-3颚足的基节上。,55,蟹的附肢 a第一触角 b第二触角 c大颚 d第一小颚 e第二小颚 f第一颚足 g第二颚足 h第三颚足 i螯足 j第一步足 k第二步足 l第四步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