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80414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申报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二00八年十月目 录一、建设基础与优势1(一)建设背景1(二)教学改革2(三)社会声誉6二、建设目标6(一)建设总目标6(二)具体目标7三、建设内容8(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8(二)优质核心课程及教学模式建设15 (三)师资队伍建设18 (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20(五)教学管理建设22 四、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23 五、保障措施23 六、可监测成果23 12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赵奎霞(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给排水专业带头人、副教授、博士) 副组长:罗团忠(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

2、系副主任、讲师、工程师)成 员:涂正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夏宏生(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霍颖怡(广州大坦沙污水厂运行主任、高级工程师)钟 文(深圳水务集团东湖水厂高级工程师)邓洁瑜(广东省中轻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石平安(东莞市企石自来水公司工程师)吕满英(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杜 敬(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一、建设基础与优势(一)建设背景1、社会与行业背景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先导性的作用。 “十五”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全国水利建设步伐加快,使水利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随着经济

3、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业已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水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系统与环境安全面临严峻威胁。已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当前,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已和粮食、石油一样成为关系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水利行业正在“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供水水质安全等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建设急需一大批给排水专

4、业的“能力强、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2、区域优势学院地处广东省,广东是水利大省。广东的水利建设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稳定、持续、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广东濒临海洋,全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49月雨量约为全年雨量的70%85%,受洪、涝、旱、咸、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也较大。据统计,广东省因此类灾害损失每年达100亿元。经济损失的迅速增长使得水利建设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又出现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洪涝灾害、小型水库大多需要加固,部分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偏低,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5、等等。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计划用5-8年时间完成江海堤围、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总投入资金达539亿元。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将水利建设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并提出要适度超前发展,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着力解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规划投入57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0%以上。未来广东水利建设投入巨大,水利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急需大批为水利行业建设服务的人才。尤其是目前水利在向水务转型,其专业范围增加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给水、排水管网、水厂和污水

6、厂建设与管理等等。我院是广东省唯一的水利类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我们与广东省水利行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作为学院举办方,广东省水利厅始终将现代水利人才培养当作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水利事业建设的一部分,在办学资金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3、专业定位与需求优势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是根据广东省建设和发展对给水排水工程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于1995年创办的,当时为中专教育。1999年学院升格后于2002年开始招收大专生,专业名称定为“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工程”;2004年为适应教育部专业名称标准的要求,改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城市供水及水处理方向);截至2008年毕业生已有

7、9届,共计 460人(其中大专4届230人、中专5届230人)。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近1015年远景人才需求预测,还需高职高专层次的水利建设人才约1.6万人,现在职约0.8万人,考虑退休等自然减员,平均每年需补充约8001000人。基层水利单位尤其需要一大批能从事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给排水工程管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信息技术、供水水源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规划,到2010年广东将全面推进城市化,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大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努力使重点城市向现代化迈进。乡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必定会带动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自来水普及率要达到100%,还需建设大量的水厂和铺设

8、庞大的管网。根据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到2010年全省将新建城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80万吨,目前尚未达到预期建设目标。2008年广州市也着手实施“万绿湖直饮水工程”。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带动的建设项目需要大批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水利系统逐步向水务行业转型的过程中,会需要更多的给排水专业方面的人才。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给排水工程建设需求、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专业主动适应水利建设市场,结合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引入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给排水工程一线施工、建设、管理与服务的高

9、技能应用性人才。(二)教学改革1、已构建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紧扣水利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专业发展及结合社会需求,给排水专业方向清晰,培养目标明确面向水利行业施工、管理、服务及小型工程设计第一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给排水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着重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实行“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专业通过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识别和分解出了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列表1-1如下:表1-1 给排水专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序号岗位类群就业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相关技能证书1生产、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水务工程公司

10、、水电安装公司、消防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环保公司、道桥公司给水排水施工、建筑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安装能力、熟练掌握给水排水CAD、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材料、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施工工期进度、编制施工方案,能独立编制施工组织文件中、高级测量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工程安装工2工程管理与服务水务集团公司、水源地、水库管理处、自来水公司、水厂、污水厂、监理公司、招投标公司、审计、工程咨询、市政园林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环保设备公司、节能设备公司等水源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水域环境的养护与保洁、河涌与河道的清淤、工程工艺的调试、运行与维护管理能力、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11、与合同管理能力,要了解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熟悉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能独立进行给水排水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咨询等工作;了解景观水的水质维护等,能承担市政景观河道、公园人工湖及住宅小区水景工程的养护保洁工作水质分析工、水处理工、污泥处理工、水泵运行工、管工、抄表员、预算员、造价员、质检员、监理工程师助理、咨询师助理、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等3小型工程设计建筑设计院(所)、市政设计院(所)、消防公司、环保公司、城建、房地产、物业管理等部门的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助理、绘图员等给水排水规划设计和给水排水建筑设计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手工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技能,能制定给水排水设计方案,绘制给水排水工程初设

12、图、技术设计图和施工图中、高级计算机辅助绘图员2、与企业合作,已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整合了课程及其内容根据职业标准中岗位群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内容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与企业合作构建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整合了全部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强化技能培养,实现教、学、做结合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对真实岗位(群)知识和能力的分析,确定了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

13、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技能培养,努力做到教、学、做结合:课程教学和项目结合专业课程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训和真实环境结合选择真题,在真实企业场景或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和就业意向结合按照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将综合实训内容按岗位任务进行整合后由学生完成。(3)深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专业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等等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并取得很好的效果。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3、与企业合作建设开发了国家级、省级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专

14、业核心课程。在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过程中,注重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核心课程,选定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将职业岗位技能认证的标准分解到有关课程中,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切实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已开发出3门专业核心课程:水力学(现课程更名为给排水工程的水力学分析)、土力学(现更名为地基与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测量技术。其中,水力学和土力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利工程测量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水质分析技术和建筑给排水安装技术课程已在开发中,主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活

15、动的学习情境设计,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围绕能力目标,以工作过程六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实施教学活动。4、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跃上新台阶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给水排水专业重点建设几年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给予的倾斜政策,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多渠道、多途径地引进、聘用和培养人才,使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现有教师19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13人,正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工11人,讲师及工程师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8.9%,5人获得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广东省考试中心专业技能高级考评员执业技能资格,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94.7%。校外兼职教师17人。基本建成了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知识技术先进、素质水平优良、拥有专业带头人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的技术方向囊括了本专业的各个岗位,专业技术结构基本合理。基本形成了实力较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术梯队,可以在给水排水技术领域进行深入地科技和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学、科研、开发的协调发展。近两年来,本专业专任教师共承担省、市和企业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并且多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