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9554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文 本委托单位:永川区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二六年一月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领导小组:组 长:张 华 中共永川区委宣传部部长副组长:叶发春 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局长陈祖萍 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孙良华 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朱 江 永川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成 员:陈 跃 永川区环境保护局行政审批科科长项目负责人:魏世强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编制组成员:肖广全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 宏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胡必琴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庆华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江长胜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赵秀兰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

2、学院杨志敏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 静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蒋珍茂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报告撰写: 肖广全、陈 宏、胡必琴、陈庆华江长胜、赵秀兰、杨志敏、李 静、蒋珍茂绘 图: 钟 进 肖广全规划审核: 魏世强 陈玉成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生态环境预测2第三章 规划的目标和原则4第四章 污染负荷削减5第五章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6第六章 环境污染控制规划7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12第八章 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15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17第十章 附则19附表1 永川区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规模、实施进度与投资估算21附表2 重庆市永川区五年(20082012年)环保搬

3、迁企业计划表24附表3 重庆市永川区(20082010年)减排企业计划表26附图1 规划区范围及区位关系图27附图2 规划区监测点位分布图28附图3 规划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图29附图4 规划区大气功能区划图30附图5 规划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图31附图6 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32附图7 规划区生态功能区划图33附图8 规划区环境保护设施图34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直辖市的建设要求,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完善城市功能,把永川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学和教育事业发达、社会文明、设施完善的

4、承载区、开放城、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特编制本规划指导永川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第二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永川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3个街道办事处,青峰镇、大安镇、金龙镇、陈食镇等19个镇辖区。规划区总面积1572.7平方公里。详见附图1规划区范围及区位关系图。第三条 规划期限规划以2006年为基准年,分别以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为规划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年。其中近、中期(20072015年)为本次规划的重点。第四条 规划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3.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5、(环发200282号)4. 永川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永川市人民政府,20045. 永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订版),20046. 2005永川市统计年鉴,永川市人民政府,20067. 永川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永川市环境保护局,20058.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待批),2007.119. 重庆市永川市城市绿地规划(20042020年),10. 重庆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02010年),重庆市林业局,11. 永川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编制说明,永川区水利局,12. 永川区港口新城发展规划,永川区人民政府,13. 永川

6、区主城森林城市建设规划(2008-2015),14. 重庆市永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06-2010),永川区人民政府。第二章 生态环境预测第五条 人口规模现状人口:本规划区涉及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08.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50.54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22.42万人; 一般镇35.36万人;规划期人口:2010年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09.9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51.29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22.75万人; 一般镇35.88万人;2015年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12.1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

7、人口52.32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23.21万人; 一般镇36.61万人;2020年永川区主城区及城市副中心、一般集镇范围总人口132.73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总人口78.91万人;南部港口新城、北部新城34.04万人; 一般镇19.78万人。第六条 经济预测2010年规划区地区生产总值及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28.48亿元和867.83亿元,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66.96亿元和2662.29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947.82亿元和6304.66亿元。2010、2015、2020年规划区工业生产值分别为331.24亿元、5

8、83.75亿元、940.14亿元。第七条 用地规模预测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45.13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8.0平方米;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70.0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7.0平方米;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100.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0平方米。第八条 大气环境污染预测2010年规划区大气环境污染负荷预测:烟尘5870吨/年,二氧化硫19118吨/年。2015年大气环境污染负荷预测:烟尘7820吨/年,二氧化硫19505吨/年。2020年大气环境污染负荷预测:烟尘16306吨/年,二氧化硫32366吨/年。第九条 污水产生量预测2010年、2015年、202

9、0年规划区建成区污水年产生总量分别为9450.4万吨/年、10563.2万吨/年、16258.7 万吨/年。第十条 污水收集量预测2010年、2015年、2020年规划区污水实际总收集量分别为3663.9、4298.0、7616.8万吨/年。第十一条 水污染负荷预测1、2010年规划区水污染负荷预测:化学需氧量为4.25万吨,生化需氧量为1.82万吨,总氮为0.47万吨,总磷0.05万吨。2、2015年规划区水污染负荷预测:化学需氧量为4.75万吨,生化需氧量为2.09万吨/年,总氮为0.54万吨,总磷0.06万吨。3、2020年规划区水污染负荷预测:化学需氧量为7.32万吨,生化需氧量为3.

10、52万吨/年,总氮为0.91万吨,总磷0.10万吨。第十二条 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1、2010年规划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建成区固废620.7万吨/年,乡村固废103.4万吨/年,合计724.1万吨/年。2、2015年规划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建成区固废939.5吨/年,乡村固废105.7吨/年,合计1045.1吨/年。3、2020年规划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预测:建成区固废1273.3吨/年,乡村固废117.4吨,合计1390.6吨/年。第十三条 大气环境容量规划区面积为1572.70平方千米,二氧化硫大气环境容量为35175.8吨/年。第十四条 水环境容量临江河为规划区境内重要纳污水域,其

11、水环境容量为:化学需氧量-2333吨/年、生化需氧量-601吨/年、总氮-424吨/年、总磷-117吨/年。第三章 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第十五条 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以城市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使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逐步缓解,饮用水源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及乡镇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治理,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把永川区大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的渝西名城。2、近期目标(20072010年):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并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城镇重大环保设施初步配套,城镇环境污染状况全面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恶化趋势得到初

12、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3、中期目标(20112015年):工业污染源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并满足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农业面源污染的恶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初步实现天蓝、水碧、宁静、地绿的要求。4、远期目标(20162020年):城乡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永川区大城市环境保护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形成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环境优美城镇体系。第十六条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1、近期主要控制指标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夜间)60/5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

13、达标区覆盖率10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人。建成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控制率100%,建成区污水处理率80%,建成区生活垃圾清运率9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乡村生态环境控制指标:森林覆盖率40%,乡村自来水普及率92%,水土流失面积占规划区国土总面积的比例1,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5%,畜禽粪污资源化率95%,乡村户用沼气使用率20%,化肥使用量450千克/公顷/季(折纯),农药使用量5千克/公顷/季(折纯),农产品农药残留

14、合格率80%。2、中期主要控制指标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夜间)54/5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人。建成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控制率100%,建成区污水处理率90%,建成区生活垃圾清运率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乡村生态环境控制指标:森林覆盖率45%,乡村自来水普及率100%,水土流失面积占规划区国土总面积的比例1,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5%,畜禽粪污资源化率98%,乡村户用沼气使用率30%,化肥使用量350千克/公顷/季(折纯),农药使用量3.5千克/公顷/季(折纯),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90%。3、远期主要控制指标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夜间)55/45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平方米/人。建成区生态环境控制指标: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控制率100%,建成区污水处理率100%,建成区生活垃圾清运率98%,垃圾无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