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9554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遵义市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市 “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专项规划项目负责人:李子钧(市城管局局长)项目参加人:谭维礼(市城管支队支队长)游劲松(市城管局科长)付贤勇(市欣环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遵义市概况及城镇发展预测2.1遵义市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2.2遵义市社会经济状况2.3遵义市城镇现状及发展预测2.4 垃圾处理工程服务区人口现状及发展预测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3.1生活垃圾处理现状3.2存在问题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依据4.1指导思想4.2编制依据4.3编制原则4.4规划目标第五章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5.1城市总体规划概况5.2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结果第六章 生活

2、垃圾处理发展规划内容6.1遵义市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时序的确定6.2生活垃圾组分预测6.3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简介6.4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的比较和选择6.5场址的选择第七章 投资估算7.1估算依据7.2估算范围7.3估算范围第八章 实施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主要措施8.1进一步做好全市垃圾处理工程专项规划8.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规划实施进度8.3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城镇垃圾处理工程的市场化建设8.4逐步完善全市垃圾收运方法,为垃圾综合处理创造条件第九章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效益9.1社会、环境效益9.2经济效益第一章 概 述遵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邻铜仁地

3、区,南临贵阳,西与四川接壤,北靠重庆。遵义市市辖二区、二个县级市、十个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166个镇,54个乡,幅员30762平方公里,人口720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遵义市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资源,坚持体制创新、经济优化,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加工业及其它产业开发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走开放型、外向型经济的道路,重点发展县城重镇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国家和贵州省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伴随西电东送项目的建设,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旅游经济、假日经

4、济的日益兴旺,城市作为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势头。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遵义市各级政府决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议的力度,并作了大量的工作。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原则要求,大部分城市都编制完成了2000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遵义市各级政府把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卫生事业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工作,相继委托有关单位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的项目建设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有一部分已通过咨询评估,

5、而且开始开工建设。按照国家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要求,结合遵义市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编制遵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重视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为社会各方决策及投资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遵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章 遵义市概况及城镇发展预测2.1遵义市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2.1.1自然环境遵义市位于东经105036108013,北纬2700829012,市域东西长247.5公里,南北宽232.5公里,总面积3076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水相映,风光秀丽。遵义市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地,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64.4%

6、,丘陵占29.3%,盆地及坝子仅占6.3%,耕地少,山地多,沟谷多,是典型喀斯特地形。海拔高度最低为221米,海拔高度最高达2227米。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把遵义市区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大娄山以南形成了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大娄山以北形成了高山、谷深、坡陡、耕地较为分散的地形。遵义市境内主要有乌江、赤水河两大水系,都属于长江流域。遵义市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90c,无霜期270280天,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0001300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遵义市境内有黔渝铁路、渝怀铁路干线通过,有210国道、

7、326国道,209省道贯穿境内、205省道、204省道经过,整个交通条件在贵州省是属于比较好的地区之一。2.1.2资源1)矿产资源遵义市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锰矿、铅土砂、汞矿、硫铁矿、硅石、镍、钼、钡等最为突出,储量属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工业开采价值,汞矿保有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煤炭储量属全省第三位,铝土矿是全国富矿区之一。2)土地资源遵义市全市面积3076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64.4%,丘陵占29.3%,盆地及河谷坝子仅占6.3%,全区以山地丘陵及深谷陡坡为主要地貌,山地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土地资源极需改善和保护。3)水资源遵义市境内主要有赤水河和乌江水系河流

8、,都属于长江流域。全市河流多年平均产水量17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占有500立方米。4)水能资源遵义市境内水系有赤水河水系和乌江水系,河网宽度为0.30公里/平方公里,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较高,水能资源428万千瓦,现仅开发63万千瓦,开发潜力极大。5)动植物资源遵义市野生动物资源可分为6类,即毛皮羽用动物近110种,药用动物近170余种,渔猎动物近200种,农林业生产有益动物近400种,自然疫源性传染源及其他有害动物近100种,珍贵稀有动物近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80种。遵义市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食用植物近500多种,药用植物近3700多种,工业用野生植物约近600多种

9、。遵义市森林覆盖率高于30.8%的全省森林覆盖率,其中中心城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6.2%。6)旅游资源遵义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改变中国历史的“遵义会议会址”、有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四洞沟瀑布、十丈洞瀑布,也有历史遗迹海龙囤、娄山关、杨粲墓、夜郎镇等,有国家茅台风景区,也有新近开发的绥阳宽阔水风景区等新景区,遵义市以革命史迹、秀丽的喀斯原始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丰多样的旅游资源来吸引众多的游客。7)气候资源遵义市具有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190c,无霜期270280天,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0001300小时,境风气候温和,雨量较丰,各季较暖,

10、夏无酷暑。2.2遵义市社会经济状况2.2.1历史沿革遵义市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桐梓人”繁衍生息。遵义古称播州,“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交(642年)清雍正五年(1726年)置遵义府,民国中期设专员公暑,解放后改为遵义地区行政公暑,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遵义市。2.2.2行政区划遵义市辖两区、两个县级市、十个县(八个县和二个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湄潭县、余庆县、正安县、道真县、习水县、其中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66个镇,54个乡。遵义市市区含红花岗区和汇

11、川区,中心城区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规划城市土地面积约216平方公里,200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47平方公里。2.2.3人口2002年全市人口总数达到720万人。2002年来,遵义市中心城区(红花岗区、汇川区)人口达到62.5万人。2.2.4经济发展2001年,遵义市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57亿元(当年价,下同),较上年增长6.7%(净增长,未考虑物价因素,下同);地方财政收入12.47亿元,较上年增长7.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1.52亿元,较上年增长35.8%。200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84亿万吨,茶叶、蚕茧、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品产量较上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林牧渔业总

12、产值达127.8亿元,同时,乡镇企业为支柱的非农业产值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2001年,全市的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达78.7亿元(接近第一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1.2%,增长潜力仍然较大。2.3遵义市城镇现状及发展预测2.3.1城镇发展现状1)城镇数量2001年,全市有1个地级市(遵义市),2个县级市(赤水市、仁怀市),建制镇166个(其中县城10个),54个乡,城镇化水平达到25%。2)城镇城镇人口构成中,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部份堑住人口。遵义市至2002年底城镇人口达到167.5万人(含两中心城区),比1989年增长近14%。3)城镇空间布局遵义市的主要城市和城镇以

13、生产力为基准、中心城区为核心、交通干线为轴心,分布在210国道(210国道与湘黔铁路线基本走向一致,所以只列出210国道)、326国道,分布在209省道、205省道、204省道干线,同时在沿边境线周围有零星城分布。(城镇分布见表2.1)各级公路沿线城镇分布表2.1城镇公路沿线城镇210国道乌江镇、龙坑南白片区、董公寺镇、高坪镇、娄山关镇、松坎镇326国道鸭溪镇、新蒲镇、虾子镇、永兴镇、湄江镇、龙泉镇、都濡镇209省道赤水市中区、土城镇、习酒镇、茅台镇、中枢镇、温水镇205省道蒲场镇、洋川镇、旺草镇、凤仪镇、安场镇、玉溪镇204省道松烟镇、构皮滩镇、龙溪镇、大乌江镇、白泥镇沿边境线道真县洛龙镇、

14、大矸镇;务川县浞水镇;赤水市长期镇、官渡镇;桐梓县松坎镇2.3.2城镇发展预测到2004年,遵义市有地级市1个座,县级市2个,10个县,166个镇,54个乡。至2010,全市将形成1座地级市,6座县市,人口达到120150万人;6座县级市,每市人口达到1520万;5个县域中心城镇,每镇人口达到1020万;49个重点城镇,人口达到25万;197个一般城镇,每镇人口达到12万。(遵义市城镇发展预测见表2.2)遵义市城镇发展预测表表2.2序号等级城镇名称数量2005年2010年建城区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建城区规模(KM2)人口规模(万人)一市域中心城市红花岗区、开发区、龙坑南白片区360808010080100100120二市域次中心城市仁怀市、赤水市、桐梓县、湄潭县、绥阳县、正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