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9006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目 录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2(一)基本培养模式2(二)课程设置2(三)培养特色3(四)学生选拔机制4(五)特殊培养机制5(六)激励机制5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标准6(一)培养目标6(二)培养标准6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9(一)培养目标9(二)培养要求9(三)专业核心课程9(四)教学特色课程9(五)计划学制10(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0(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14(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14四、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15(一)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5(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5(三)加强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6(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6(五)加强国际交流为契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17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8(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18(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18(三)工程专题讲座23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

3、越”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一)基本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

4、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科层次上主要以培养应用设计型工程师为主。本科阶段通过组建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本科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累计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进入卓越工程培养阶段,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设计报告、发表论

5、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浙江大学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实行分类、分阶段重点培养:对本科一年级学生实行基于大类培养的通识教育,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实行基于“宽、专、交”整合培养的专业工程教育,加强基础,拓宽工程人才的培养面向,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电子信

6、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毕业达到160学分。培养方案中工科大类通识课程47.5学分,其中思政类课程11.5学分、军体类课程5.5学分、外语类课程9学分、通识教育类课程16.5学分、计算机类课程5学分。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中建议学生修读工程训练、工程学、工程管理、工程伦理、工程设计、工程哲学、工程史、工程经济学、科技人才领导力开发、项目管理、创新与创业、团队协作与交流、个人职业规划、谈判技巧、电气工程导论、世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等课程,

7、培养学生有关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程意识。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27学分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类大类专业必修课程22.5学分主要是计算机类、机械基础类和电工电子类课程,通过上述工程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专业课程共64.5学分,其中学科平台课程18.5学分,为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课程7.5学分,分集成电路与电力电子二个模块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模块,模块课中的新技术讲座课程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

8、;实践类课程38.5学分,实践类课程与企业实习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独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在校内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集中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24周;通过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选修课程17学分,包括设计类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在国内外企业学习这些课程,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工程师。(三)培养特色电

9、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以下特色:1.学生为主体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电类基础课程的整体化教学,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进行整合优化,实施实验课程单独开设、单独考核,增加实验课时,综合性、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大大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注重能力培养通过培养五种能力塑造电气工程师,具体为通识课程与大类课程的学习能力培养、专业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

10、、毕业设计与科研实践的创新能力培养。3.个性化培养在创新意识和自主实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个性制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增加一些交叉课程、综合课程的学时数,减少部分理论课程学时数,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的生产实践和课题研究,强化毕业设计和科研实践环节,突出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4. 电力行业支撑面对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智能电网及新能源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国家和行业的需求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5.社会化与国际化提出“实践教学社会化、

11、国际化”的理念,与国外著名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企业等资源,依托电力等行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全方位、多层面地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办学;与国外相关高校、企业合作,派遣部分学生去国外进行毕业设计。(四)学生选拔机制申报、选拔时间:大2结束前完成。选拔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选拔依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上的主要课程成绩、实践环节成绩、动手能力情况。选拔步骤:学生自愿报名,确定面试名单,经过面试综合确定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立志献身工程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招生人数: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批准人数

12、,拟定招生人数。(五)特殊培养机制电气工程学院将以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为基础,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将参加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等15门特殊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项目、海外学术实习计划、国内企业实习计划;每个专业方向至少开设3门及以上的工程类课程,聘请有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本校教师联合授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特殊课程实行单独开班,教

13、学内容和实验内容上进行整合与创新,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的比例。(六)激励机制1.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提供专门的创新实验室,并可在学校允许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内任意安排实验时间从事综合实验的设计和调试。2.15门教学改革课程的主要内容要高于对应普通课程,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于普通课程。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获优良成绩,在科研创新上有成果的学生可获得荣誉证书,同时享受电气工程学院免试研究生鼓励绩点加分政策。3.完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部课程学习的学生,学院将跟踪该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创新能力发展和参加科学研究、参加学科竞赛、参加企业实习等活动所取得的

14、成果,在符合电气学院免试研究生推荐条件的前提下,“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具有优先录取权。4.鼓励“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5.“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采取竞争淘汰制,达不到最低标准或不适合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的学生将退出“卓越工程师班”,普通班优秀学生可以通过选拔递补进“卓越工程师班”。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标准(一)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集成电路、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15、、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3掌握电力电子电路和装置、集成电路设计、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在电力电子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总之,按照本标准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学士,达到了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二)培养标准1. 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1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1.1.1 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掌握电气技术的工程数学,如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有熟练的应用和计算能力。1.1.2工程技术包括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包括电路原理、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具有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能力。1.1.3 工程制图:熟悉电气工程相关标准,熟练掌握基本工程制图和一次、二次电气系统的表示方法。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