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82249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半月谈某某某年第1期整本书电子版WORD下载(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月谈2010年第1期半月谈2010年第1期目录卷首语我们一道,朝着新的太阳走去新年致读者1 半月评论拒绝“城市二元化”4 热点声音6 台港澳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新态势7 专题报道中国城市自行车生存状态调查讲述:自行车,路为什么越走越窄10自行车因何日益被边缘化13倡导绿色出行 政府责无旁贷16亲历丹麦“自行车城”19 民生视点热望2010:中国人的六大民生期待22邕江上那些“住家船”27 本刊特稿内蒙古科学发展三大亮点30“七连冠”背后的启示33 政治观察做好农村民生大文章36部委新年新举措(上)39为拆迁制度改革呐喊4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新看点44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答46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2、喜忧参半48 科教质疑声中的山东中考改革74 经济纵横透过普查数据看经济51走进灾后重建的水磨镇53农业保险在湖北探路55 军事天地为呵护生命铸造国家盾牌58 谈天说地听证会应该真实反映民意60领导干部要警惕“偏入为主”61 百事咨询土地承包仲裁收费吗68派遣单位向被派遣者收费合法吗692010年国家促进消费新政策70 读者之页农民对科技培训的期盼70读者新年有话说71校园话题我看“班霸”62 国际时事美国外交政策“巧”而难“实”772010,世界经济风险知多少80碳交易:定价权背后的博弈83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向何方85 半月大事87小测验88拒绝“城市二元化”城市化,在当下中国人的脑海中,有

3、着特别丰富的想象。它是引领现代化巨轮远航的飘扬的旗帜,它是撬动全球化大国崛起的神奇的支点,它是普通中国人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个璀璨的梦想。在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城市化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赶、去推进的时候,有没有思索过、诘问过:城市化的真谛、城市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聆听各级政府宏大叙事中的城市化构想,投身今日中国呼啸前进的城市化浪潮,我们首先应当关注、应当警惕的,不是城市化的速度和指数,而是城市化的内质和价值。许多地方正铺开改天换地的“新造城运动”。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县城城区化,由此引发了

4、紧锣密鼓的“圈地运动”,更有暗潮汹涌的“圈县运动”。可是,如果脱离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仅仅靠爆炒房市股市做大资产泡沫就能举托新城崛起?在城市空心化的格局中,新市民生存发展、就业谋生的机会在哪里?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可是,在城市GDP化的偏向中,百姓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城市化并非仅仅是建制的扩大、土地的圈占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功能的开发,公共空间的拓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福利的普及与提高,如何及时跟进?许多地方正推进城市经营的“新地标活动”。政府一味追求“现代城市形象”:更高的楼房,更豪华的

5、商务区,更宏大的花园广场,更具动感的都是韵律令人目眩的种种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文化地标,往往变成造价惊人的工程,变成财富和技术的炫耀。可是,在城市化泡沫化的幻象中,普通人的地位和尊严如何提升?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是一种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华。城市化的灵魂应是以人为本。践行以人为本的重心在哪里?在于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于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我们的城市化除了要努力开掘“管理者的财源”、打造“投资者的乐园”,更当努

6、力建设“劳动者的家园”。看一看身边的城市化浪潮,我们应当警惕:不少城市借助于区区一纸户口登记的户籍改革,借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便拥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从乡村涌向城市的失地农民。当城市化难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足够的就业机会和有效的福利保障时,“失地”和“变市民”更可能换来的仅仅是无业市民的身份。还有亿万进城谋生的打工农民,承受着危机冲击和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甘冒着减薪欠薪和随时失业的现实风险,支付者种种职业病患的侵害和留守子女的成长的人生代价,托举起城市的高楼大厦,召唤出城市的昌盛繁荣。可是,至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被拒绝于城市的发展之外、社会之外、体制

7、之外。读一读媒体关于南京农民工冻死街头桥洞的新闻吧,我们如何卸下心头这不能承受之重?看一看眼前的城市化景象,我们亦当清醒:交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然而,与之伴随的是机动车对路道资源的一再扩张,是自行车道、步行者道的一再被挤占、被压缩,有的地段甚至已被断然取缔。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是一个恰逢低碳社会到来、无法重复美国消费故事的国情,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还难以进入“有车一族”,他们日常的出路又在哪里?他们行走的路权如何保障?房地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热,然而,与之伴随的是房价对普通百姓的重压和裹挟。有业内人士表示,房改十年最大的遗憾就是经济适

8、用房和廉租房问题。当时希望通过经济适用房既解决百姓住房,又拉动经济增长,却出现了有钱人买了多套经济适用房,有的城市还没有廉租房的政策。后来,国家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结果也基本踩空,从而造成民生住房体系的严重缺位。于是,我们在一些大都市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马路一边的高档社区里居住的是拥有一套或多套房产的“有钱人”,而仅一墙或一路之隔的“棚户区”里则挤满了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围墙,成了贫富的“楚河汉界”。还有,城市普通教育发展中门槛不断抬高的择校和地产与名校牟利的“勾兑”,文化设施建设中竞相攀比的豪华和风格样式的崇洋,道路环境整治中对马路摊点的清理和对“美丽城市”的追求,等等

9、,日益加剧城市平民生活的窘迫和艰辛。当我们还在问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艰难求解之时,一个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图像又已隐约浮现。这里,有城市的财力问题,有发展的阶段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的执政理念,是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城市化得路径选择。人民城市,应当人民做主,人民创建,人民共享。中国城市自行车生存状态调查路为何“越走越窄”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及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自行车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在我国大中城市的道路上,滚滚车流中,骑自行车出行越来越战战兢兢;大中城市的机动车道越来越宽,非机动车道越来越窄;存放自行车的场所也越来越少。汽车的快速增长,使自行车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我国是曾经的

10、自行车大国,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城市中涌动的自行车流,曾被外国人比喻为“移动的长城”。即便是现在,自行车依然是百姓离不开的出行工具。无论是从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出发,还是从解决民生问题的视角出发,我们都应该为自行车这种最平民化、最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鼓与呼。讲述:自行车,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不需要挑选日期,只需要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来到任何一个城市的繁华路段,往往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排成长龙的汽车慢吞吞地移动,行人左突右闪穿过马路,而自行车,则如一条条鱼,在机动车留下的缝隙里,在行人之间,闪转腾挪,曲折穿行。本刊记者在北京、武汉、郑州、合肥等地采访时,骑车人普遍反映,现在的马路越来越宽,但自

11、行车越来越难骑了。“如今,骑自行车越来越不方便了”从年轻时一直骑到60多岁,酷爱自行车的徐老换过多少辆自行车,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自行车载着徐老上下班、接送小孩、探亲、旅游,多年来是他的双腿,是他的密友,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骑自行车出门,曾是徐老生活中的一大享受:“骑车出门方便,又锻炼身体。特别是天气好的时候,骑在马路上,微风吹过耳边,舒服极了。”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前骑车出行的日子,徐老的脸上写满怀念:“那时候,城市交通主要靠自行车当家,特别是上下班时候,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汽车很少,而且得给自行车让道。”那么后来呢?“后来呀,情况逐渐地变了。”徐老无奈地摇了摇头告诉记者,尽管自己现

12、在很健康,依然热爱骑自行车且骑行本领丝毫未退化,但对骑车上路非常犯怵。现在路是比以前多多了、宽多了,可骑自行车越来越不方便了。一些大路上虽然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但很多都被占用了,一些小路上则根本就没有自行车道。而在一些路口和立交桥下,自行车更是不好骑。汽车那么多,开得又快,感觉很不安全。赶上堵车,汽车把路全占了,自行车只能在汽车缝里钻。徐老说,有一次他骑车过一个小路口,既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人行横道,路上的汽车很多,开得还快。他推着车站在路边,只见滚滚车流在面前不停地流啊流,他实在不敢走,结果足足等了15分钟才过了马路。他说,现在一些道路设计完全是为小汽车服务的,没有考虑骑自行车和步行的人。长长一

13、条路,中间既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这让骑车人怎么走?“有一次,我骑车出去,在一条马路上怎么都找不到口到对面去,一直骑出去一两公里才得以调头,真让人受不了。”“我感觉,自行车在马路上是最弱势的”安徽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老师龚珺一直骑车上班。说起自己的骑车经历,她有一肚子烦恼。她告诉记者,从她家到学校骑车要走20分钟,这一段路中的一半都是没有自行车道的,自行车与摩托车、轿车、公交车等走同一条路。骑着一辆单薄的自行车,走在这些强大的马路同伴之间,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其中的最弱势者。“常常是骑在车子上,刚听到后边有点动静,还没来得及反应呢,嗖的一声,一辆汽车就从身边擦着过去了,还有那种动静不大

14、、速度却不慢的电动车,突然就从旁边拐到前面,把人吓一跳。”“在公交站附近,我本来靠边骑着,可公交车一进站,我就必须骑到快车道上。这种情况很危险,但我不走快车道走哪?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了嘛!”即便在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也是不折不扣的弱势者。她说:“在有自行车道的路段,骑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常有摩托车呜一声尖啸,紧贴着我超过去,吓得我登时就一哆嗦。有时候,汽车也会跑到非机动车道上,一辆汽车就能把整个非机动车道几乎全占了,它一停,我也必须马上停下来,一不小心还会撞上汽车。”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刚刚改造完毕的徽州大道,是合肥市主干道之一,本来还有非机动车道,改造之后,有的路段却没有了。有些路段,自行

15、车道和行人通道被合并到了一起,在上下班高峰期,自行车几乎完全被拥挤的人流裹挟。“有时我眼睁睁地看着绿灯变成红灯,因为前方被行人堵住了,我根本过不去啊,真是让人心焦!”她说。“有件事,让我从此放弃了骑车”秦晓军与自行车有缘,但现在这种缘分已经断了。小时候,他经常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大梁上。年龄稍大一点,他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上高中的时候,他把自己那辆丁里当啷的黑色二六车换成了一辆直车把、粗轱辘的山地自行车。他说:“那种感觉就像把奥拓换成奥迪一样,骑这样的车外出逛一圈,绝对是件很拉风的事。”到北京工作后,自行车也成为他主要的交通工具,上班骑车,办事骑车,只要是出行,自行车就跟着他。闲来无事,他就骑着车到处转悠。“在北京的胡同里骑车慢悠悠地边走边看,一点压力都没有,那种感觉真不错。”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从此离开了自行车。一天,他要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开会,本来可以向单位要车去的,但当时天气很好,而且时间也比较充裕,他就决定骑车前去,顺便也熟悉一下北京的道路。经过1个多小时的骑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但没想到,在门口他被保安拦住了,死活都不让他进。可能保安觉得他骑自行车来与这个富丽堂皇的场所太不相称,也可能是从来就没人骑自行车来这儿开会,总之,任凭秦晓军百般解释也不行,最后只好请召开会议的单位为他确认身份,才得以进去。但保安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