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7877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行业)电力线路施工工艺(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架空线路测量施工工艺DY-11二、土质坑开挖施工工艺DY-2-13三、石质坑开挖施工工艺DY-2-27四、立杆工艺DY-4-111五、普通拉线安装工艺DY-5-116六、弓型拉线安装工艺DY-5-219七、水平拉线安装工艺DY-5-324八、撑杆安装工艺DY-5-428九、电力线路导线架设施工工艺DY-7-131十、杆上变压器安装工艺DY-8-1A40十一、越级变台安装工艺DY-8-1B44十二、高压电缆冷缩型终端头制作工艺DY-9-4F48十三、杆上设备接地施工工艺DY-10-154架空线路测量工艺一、施工准备1.1、劳动组织表1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施工技术负责人人12线路测量人

2、103辅助人21.2、工机具表2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经纬仪TDJ2台12标杆L=3m根63皮卷尺50m把14测量绳L=100 m根15塔尺5m个16斧头把17毛笔支28比例尺把19线坠0.5kg个110测量旗500300面211遮阳伞顶112视距测高仪台113望远镜6-15倍架114刀具把115工具袋个216掌上型无线电台通话距离10km对21.3、材料表3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标桩根2调和漆红色kg3钉子321.6kg二、操作程序2.1、工序流程图测量准备线路的定测及定杆位测量资料整理图1 架空线路测量工序流程图2.2、操作要领2.2.1、测量准备检查清点线路测量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

3、齐全,仪器状态良好。根据设计提供的电线路纵断面图、平面布置图和地形实际情况,确定线路实际走向,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电力施工规范的规定。在设计提出的线路控制点(线路起点、转角点、终点,设备安装点)的桩位上,钉上标桩。当标桩附近有永久性建筑时,须用皮尺测出二者之间的距离。若没有时,要设置辅桩,并做好标记。2.2.2、线路的定测及定杆位关于架空电线路的定测方法,由于路径难易程度的不同,测量方法也不相同。一般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标杆测量法和仪器测量法。标杆测量法适用于各种条件的电线路,特别对长大直线及线路转角处用经纬仪测量不易偏离路径,杆位较准且效率高。下面介绍用仪器对线路定测的步骤:确定直线段线

4、路中心线。在线路控制点的标桩上,稳固安放经纬仪,将其对中、调平,使水平度盘中心位于标桩的铅垂线上;然后瞄准直线另一端控制点上设置的标杆,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并做记录。线路转角测定。将经纬仪平稳安放于线路转角点,并对中,调平;然后分别测定线路的中心线和记录水平度盘的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线路的水平转角的度数。为保证水平转角度测量的精确度,消除仪器的误差,需采取正倒镜盘左盘右两次复测,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定杆位。具体步骤如下:a档距测量,用测量绳顺确定的线路中心线,量出每根电杆之间的设计档距;将数根标杆连续立在中心线上。b用经纬仪(或目测)指挥各标杆成一直线,然后在标杆处钉上杆位标桩。c在杆位标桩

5、顶部用红漆做上标记,其侧面注明杆号;并做好记录;然后在线路中心线上距杆桩3m处钉上辅助标桩。d向前延伸时,将第一根标杆移到最前面,与原来的标杆成一直线,中间依次插入标杆,轮流移杆逐步向前延伸。确定杆高。根据电线路的实际情况,确定电杆的规格和型号;当线路必须跨越其它架空线路时,应用视距测高仪测量交叉点的高度;依据交叉点高度及交叉跨越的距离,选定杆型。2.2.3、测量资料整理将线路测量采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详细的线路定测台帐;作为指导施工、物资申请、工程预算的基础资料。三、标准3.1、电线路应尽量避免与铁路、道路、其它电线路、山谷、河流以及各种建筑物交叉跨越。有条件时要使线路平直,减少转角杆。

6、在开阔地段,不应出现不必要的转角。3.2、路径选择时,应尽量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处所,便于施工、维护,路径应最短,减少投资。3.3、路径和杆位的选择注意不占或少占农田,路径选择确有困难时,须经过农田时,应尽量设置直线杆,以免影响机耕。3.4、尽量避开易被车辆碰撞和河流、雨水冲刷地带,防止受外力影响造成倒杆,断线事故。避开腐蚀性气体地带。3.5、路径选择应与站场规划相协调,尽量减少拆迁工程,电杆定位应尽量与站台美观相适应;通过市区应取得城建部门同意。3.6、跨越杆檔距在300m以上,如无地形可利用时,电杆高度须在20m以上。跨越较大河流时应采用桥梁电力支架或电缆敷设。3.7、铁路一侧有通信线时,电力

7、线路设在另一侧,如两侧都有通信线路时,应根据电力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确定路径位置。四、注意事项4.1、使用经纬仪时,应放置稳固,严禁震动与碰撞,并有防晒措施。4.2、线路测量工作,应由技术熟练、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挥信号应统一、准确。4.3、定测中注意了解各杆位处的土壤情况,若发现土壤松软或雨水冲刷的可能,应采取加固措施。4.4、架设在丘陵和山区的电线路应尽量使线路的纵断面平缓,不使电线路起伏太大和高差过分悬殊,避免中间杆出现“吊档” 。4.5、在妨碍和危及列车安全运行地段测量时,应与有关部门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应设置防护人员。 土质坑开挖工艺一、施工准备1.1、劳动组织表1序号

8、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松土、普土、土夹石坑人22硬土、石夹土、碎石坑人21.2、工机具表2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铁锹圆头把22镐扁尖头把23大锤8kg把1板桩坑用4钢卷尺2m把15斧头把1板桩坑用1.3、材料表3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小木桩根若干2横挡木根若干板桩坑用3板桩块若干板桩坑用4钉子kg若干板桩坑用二、操作程序2.1、工序流程图坑的定位与画线开挖图1 土质坑开挖工序流程图2.2、操作要领2.2.1、坑的定位与画线挖坑前,应先检查杆位标桩是否符合设计图的要求,防止原勘测所设立的标桩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变位或遗失。检查时用标杆依三点成一线方法,测视标桩是否在线路中心线上,用皮尺复核标桩间

9、的水平距离是否与设计图一致,经检查无误后进行杆位的画线工作,为了防止坑壁坍塌,保证施工安全,应根据不同的土质来确定坑壁的安全坡度及坑口的尺寸,见表4-8。土质情况坑壁坡度坑口尺寸(m)坚硬粘土10%B=A+0.1H2硬塑粘土20%B=A+0.2H2可塑粘土30%B=A+0.3H2大块碎石40%B=A+0.4H2中砂粗砂50%B=A+0.5H2细砂粉砂60%B=A+0.6H2坑口尺寸表表4注:B-坑口尺寸;A-坑底尺寸(m),A=b+0.4;b-杆根宽度(不带卡盘或底盘)或底盘宽度(带底盘)或拉线盘宽度;H-坑的深度(m),H=c+0.1;c-电杆埋深加底盘厚度(带底盘)或拉线盘埋深加拉线盘厚度

10、。电杆埋深及杆根宽度表表5杆长(m)891011121215电杆埋深(m)1.51.61.71.81.92.02.3杆根宽度(mm)297310323337350363390底盘尺寸表表6型号DP6DP8DP10宽度(m)0.60.81.0厚度(m)0.180.180.18拉线盘尺寸表表7型号LP6LP8LP10长(m)0.60.81.0宽(m)0.30.40.5高(m)0.180.180.18直线单杆杆坑的定位与画线在直线杆桩与辅桩间画线,用钢卷尺依勾股定理方法画出线路中心线的垂线,量出坑口尺寸,并画出坑口的轮廓线。直线H型杆杆坑的定位与画线在桩位与辅桩间画线,用钢卷尺依勾股定理方法画出线路

11、中心线的垂线,并沿垂线在桩位两边各量出根开距离的一半,确定出两杆坑中心,再放出每个坑口的宽度,画出坑口的轮廓线。转角单杆杆坑的定位与画线在转角杆桩与二线路中心上辅桩间画线,用钢卷尺找出两条线路中心线夹角的平分线,在桩位处画出角平分线的垂直线,放出坑口尺寸,并画出坑口轮廓线。转角H型杆杆坑的定位与画线用钢卷尺找出两条线路中心线夹角的平分线,并在桩位处量出根开的一半,定出两杆坑的中点、画出坑口尺寸。拉线坑的定位与画线a沿需要安装拉线的方向,量取距离AB,见图2,在B点钉一标桩,此点即为拉线坑的中心位置。b按拉线中心桩画出拉线坑口尺寸。AB两点间距离计算:AB=(H1+H2)tg式中-拉线对电杆的夹

12、角;tg-可由函数表查出;H1-拉线在电杆上固定点至地面距离;H2H1ABH2-拉线坑深度。图2 拉线坑的定位2.2.2、挖坑按照画好的坑口尺寸及所规定的坑深,使用锹和镐进行挖掘,先挖坑中间,再修正坑的四壁。挖出的土应堆放在离坑位边500mm以外的地方,以免影响坑内工作和立杆。挖坑过程中,发现土质发生变化时,依表4重新修正安全坡度与坑口尺寸。如果地下水位高,土质松软易塌时,可用板桩支撑坑壁,防止坑壁倒塌,其方法如下:先下第一层横挡木、并依次打入木板桩,打时应使板桩垂直。当四壁都打入板桩后,再继续开挖,以后边挖坑边往下打板桩。在距第一层横挡木1m处下第二层横挡木,然后继续挖土和打沉板桩,直到挖到规定深度,板桩支撑如图3所示。杆坑应在放置电杆侧挖一马道,马道长度大于坑的深度,马道的坡度与地面成45角。拉线坑也在拉线侧挖出马道,马道的坡度与拉线角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