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77634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MD与全球竞争力报告.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在风景如画的瑞士莱芒湖畔,两家闻名于世的研究机构隔湖相望,它们都是世界上权威的全球竞争力研究机构:一家是位于瑞士西南部城市洛桑的国际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洛桑IMD),另一家则是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后者还是著名的“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主办者。国际管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并列为全球最权威排行榜。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特点:收集60个经济体数据、调查4000位大公司总裁、七个人评定全球竞争力。 在世界同类商学院中,洛桑IM

2、D一直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该院每年都要为各国著名跨国公司、工商界高层人士举办多期高级商业管理培训班,多年来更是为全球顶级跨国公司、众多知名管理机构培养了大批高层管理人才。 洛桑IMD具体从事全球竞争力排名研究,或者称从事世界竞争力年鉴(TheWorldCompetitivenessYearbook)编辑工作的是以加雷利教授为首的一个七人小组。加雷利教授是洛桑IMD“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直担任这个研究项目的总指挥。 通过学院分布在全球的57个协作机构,七人研究小组每年能够获得700多页官方统计数据。世界竞争力年鉴每年仅出版3000册左右,但这份报告却

3、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 314个考核指标评定世界上60个最主要经济体的竞争力排名 洛桑IMD每年都会对世界上最主要的60个经济体进行全方位排名。通常用“经济运行状况”、“政府工作效率”、“商务活动效率”、“基础设施状况”四个项目的综合排名评定。这四个项目还要根据内容具体细化成多个子项目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进行打分;其中“经济运行状况”项目被具体量化成包括国内经济宏观评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和物价等77个考核指标;“政府工作效率”项目包括公共财政状况、政府财政政策、社会制度框架等73个考核指标;“商务活动效率”项目包括企业创新活动、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商务管理态势和管理效益等69个考核

4、指标;“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则包括基本的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基本投入、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等95个考核指标。在上述314个考核指标中,有128个指标的数据将直接用来作为裁定竞争力高低的主要依据,这部分得分约占总分的2/3;73个指标不直接用于裁定经济体的竞争力高低,但会被用作衡量竞争力高低的背景参考;其余的113个指标与问卷调查有直接关系,它们来自于对全球4000多位行政总裁的问卷调查结果。这些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有关竞争力领域的问题,但是每年抽查的问卷题目不尽相同,问题数量也会增删。这113个指标将会被用于裁定竞争力高低的参考,在总分中占1/3的比例。因此,洛桑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

5、不仅是一份综合调查报告,也不只是民意测验的结果,而是一份建立在众多官方统计数据基础上的权威性全球竞争力排名报告。洛桑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权威性,主要得益于统计数据的权威与真实。这些数据有两种来源:一是世界权威机构,其中包括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联合国其他专门机构和直属组织;二是通过洛桑IMD分布在各国的合作机构获得驻在国的资料信息等。就中国而言,研究小组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从那里获得了中国的相关数据。 在2005年度世界竞争力年鉴中,美国竞争力居于榜首,中国香港跃居第二,接下来依次为新加坡、冰岛、加拿大、芬

6、兰和丹麦,而中国内地的排名却从2004年的第24位下降到今年的第31位。 IMD世界竞争力年鉴(2007)最新结果分析5月10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正式发布了世界竞争力年鉴(2007)(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WCY)。2007年,IMD取消了一国内部的区域经济体(如中国浙江)参评,新增了立陶宛和乌克兰两个国家,参评经济体总数是55个;评比体系与评比方式也无大的变化;评比结果仍然有总排名,按照不同人口规模、所在地域、财富水平、竞争力要素项目

7、这4个分组排名,2007年的评比结果与上年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一、2007年度世界竞争力排名概况2006年,世界经济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快速增长,参评的55个经济体都没有出现经济衰退,平均增长率约为5%,全球竞争力格局也处于调整之中。(一)总排名状况美国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务效率和基础设施四大要素排名中,经济绩效与基础设施排名仍然第一,商务效率排名第6位,政府效率仅排在了第19名,下滑5位。新加坡总排名第2位,较美国而言,其要素竞争力相对均衡,四大要素排名分别是第4位、第1位、第4位、第3位。排名前20位的经济体变化不大,2007年德国和新西兰进入了竞争力第一梯队,而日本

8、和爱沙尼亚则被挤出前20名。但竞争力第一集团内部还是发生了一些较显著的变化,如卢森堡从第9位上升到第4位,荷兰从第15位前进到第8位,澳大利亚从第6位下降到第12位,芬兰从第10位下降到第17位,等等。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的排名变化:去年从第21位上升到第17位,今年又跌落到第24位。其原因在于各竞争力要素排名的全面下滑:经济绩效排名从第14位下降到第22位;政府效率排名从第26位下降到第34位;商业效率排名从第22位下降到第27位;基础设施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7位。此外,在发达国家中,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都排在了前30名之外。意大利的竞争力排名虽然有所上升,

9、但仅排在第42位,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进入前20名的新兴或发展中经济体共有4个,都来自亚洲,分别是:新加坡和中国的大陆、香港及台湾。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发展中大国排名变化不大,仍排在第三阵营。排在倒数后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和克罗地亚。2007年又增加了立陶宛和乌克兰两个国家参评,分别排在第31位和第42位。(二)分类排名状况。1.分地区排名。在亚太地区的13个经济体中,新加坡取代中国香港成为本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第3位是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则超越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印度尼西亚位于最末,菲律宾在本地区位于倒数第2位。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的34个经济体中,卢森堡

10、取代冰岛,成为本地区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丹麦、瑞士和冰岛,克罗地亚、波兰和南非的竞争力则在本地区表现最差。在南北美洲的8个经济体中,美国、加拿大、智利仍位居前3位,其中,智利是拉美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委内瑞拉尽管凭借石油资源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仍是本地区(也是全部参评经济体)的最后一名,这充分体现了IMD“竞争力不等同于财富”的基本理念。2.基于财富的分组排名。在人均GDP低于10000美元的22个经济体中,与2006年相同,中国大陆排名第一位,其次为爱沙尼亚、马来西亚和智利;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克罗地亚、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在人均GDP高于10000美元的33个经济体中,美国、新

11、加坡、中国香港的竞争力最强,其后是卢森堡、丹麦和瑞士,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希腊、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3.基于规模的分组排名。在2000万人口以上的28个大规模经济体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分列14位。在2000万人口以下的27个经济体中,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卢森堡排位列前三名,克罗地亚、保加利亚和斯洛文尼亚则排在最后三位。二、世界竞争力格局:历史与未来除了排名外,2007年IMD还对全球竞争力格局的历史趋势和未来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1.全球竞争力的趋同性。IMD自1989年开始使用世界竞争力评比体系。该体系由300多个指标构成,其中,2/3是统计指标,1/3是问卷调查指标。20

12、07年的指标总量为323个。为了反映竞争力的历史变化趋势,IMD利用其数据库,以美国的竞争力为标杆(分值为100)对参评经济体在过去10年来的竞争力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呈现趋同趋势:在55个参评经济体中,40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分值相对上升或保持稳定;只有15个经济体的分值出现相对下降。中国大陆、俄罗斯、印度、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丹麦、瑞士和中国香港等经济体的竞争力表现明显改善,这意味着它们正在快速缩小自己与美国的竞争力差距。其中,俄罗斯的追赶速度最快,与美国的差距每年平均缩小5%,斯洛伐克和约旦为4.5%强,中国大陆约为2.7%。与此同时,印度尼

13、西亚、意大利、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土耳其、菲律宾、法国等经济体的竞争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照此趋势,它们将会进一步失去其现有的竞争力位势。2.新兴国家的崛起。IMD认为,竞争力是经济繁荣的基础,它表明了一种通往繁荣之路的能力。国际竞争力评比所显示的趋势是,经济力量正在并仍将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大陆、俄罗斯、印度三国的外汇储备额合计超过了1.7万亿美元。新兴国家的企业正在加速收购全世界的产业资源。世界竞争力年鉴(2007)突出体现了这一经济权力调整趋势。新兴国家的企业和品牌突然出现在世界每个角落。工业化国家长期拥有的竞争力优势正在受到新兴国家的挑战。工业化国家难以忍受这样一种权力转移,

14、不愿放弃抵抗。于是,保护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它们正利用WTO规则或借助其漏洞来应对新的挑战。过去几年,保护主义手段变得更加巧妙,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公司治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权利等都成为了新的关键词。IMD认为,今后,随着新兴市场向新兴力量的转变,国际经济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张,这会对国际竞争力的现有格局构成挑战。3.影响世界竞争力格局的重大问题。除了对历史和现实分析外,IMD还勾勒出了未来的“竞争力路线图”,试图以此描绘和评估未来40年影响世界竞争力格局的45个重大问题。按照时间和影响大小两个维度,IMD将这些问题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坐标系。这45个问题分别是:美国贸易赤字,美国预算赤字,石油价

15、格高于60美元,资源需求上升,中国大陆和印度过度消耗原材料,美国债务规模攀升,某些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美元逐渐贬值,亚洲国家金融体系脆弱,非洲具有新的吸引力,“南方”(发展中国家)公司的收购行动,各地对职业经理人的渴求,不断上升的贸易保护主义,家庭债务规模创新高,俄罗斯再度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企业应采取的新环保战略,生命科学和环保吸引大量投资,知识产权与开放体系之争,服务业竞争力与一体化,新中产阶级兴起,劳动成本差别缩小,生产率差异消失,企业税率趋同,从廉价劳动力到廉价智力,全球范围的城市化,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激烈竞争,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服务于穷人的商业新模式,中、印、俄成为新的技术力量,欧洲和日本养老金体系的风险,各国政府与超国家组织,制造业工作机会减少,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一些人抵触流动,新兴力量会增强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国际市场壁垒的消失,技术鸿沟的消失,赤贫人口减少,中国大陆养老金体系的风险,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的低出生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支出增加,西方国家的价值多元化趋势,气候变化影响经济资源,流行病风险上升。在上述问题中,按照20072050年的时间次序,影响比较大的10个问题包括:房地产泡沫,亚洲金融体系发展滞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