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775968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及答 案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上)到(下 )顺序写的。(1分)2、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绿毯绿色渲染)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在这境界里,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4、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来到了草原上。)5 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

2、意思的词语,分别是(一碧千里 )和(翠色欲流)。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 绿草如茵)和(青山绿水)6、一碧千里的意思是: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7、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7、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8、在这段话中,采用了(描写和抒情)

3、的写法,在写草原的“天底下”时,从(小丘,羊群,平地)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写出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9、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大牛。表达了作者惊叹、愉快、舒服)的心情。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赞叹 ) 柔美(柔和 ) 奇丽( 绚丽 )11、读读短文中划线的句子, “无边的绿毯”指的是(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的(羊群), “中国画”指的是(草原),这样写,让人感觉到(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让人赏心悦目。)。12、用“”画出

4、文中的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草原的无限乐趣。13、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羊群本来是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而在老舍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14、这段主要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5页)15、“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这种境界指的是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16、“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X)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17、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欲望;想要;需要;将要。在

5、这里应该是第(将要)种解释。(2分)18、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答: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 真令我们心向 往之。19、作者把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分别比作 无边的绿毯 和 白色的大花 。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仿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碧海中的点点白帆。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珍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20、“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 B、数量词 C、专一 D、满

6、,全(3分) “一碧千里”的“一” 应取 D 解释;“一模一样”的“一” 应取 A解释;“高歌一曲”的“一” 应取 B 解释。阅读选段(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洒脱)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襟飘带舞)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寂静)(热闹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忽然,像被一阵 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飞来。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画出句子。(只要方

7、向不 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或无拘无束5、“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6 、你从“忽然,像被一阵 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飞来”中体会到什么呢? 答:体会到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 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7、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说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话,用美食款待我们。8、“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说明

8、草原很辽阔9、“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分) 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10、“疾”的意思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2分)“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 );“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11、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3分)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白杨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9、,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动摇。”1. 这段话选自课文( 白杨 )。2、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3.这段话中写了 (风沙 、雨雪、干旱 、 洪水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地震 、泥石流、台风)。4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1)(高大挺秀,直)(2)(坚强)(3)(不软弱,不动摇)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神态描写 )6、这段话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10、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7、造句: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说几句话。(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8、“不管不管总是”这一组关联词强调了白杨树的什么?(16页)答:这一组关联词强调了白杨树的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默默无闻、坚强执著。9根据课文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参22页)微笑时,心里在想:(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严肃时,心里在想:(自己和孩子

11、可不可以都扎根边疆,为边疆的建设做出贡献)“出神”和“沉思”,心里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又陷入沉思”,心里在想:(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浮起一丝微笑”心里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10、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爸爸妈妈他们这样的祖国建设者,也像白杨树一样,遥远的边疆需要他们,就(到那里)来工作;(西部开发)需要他们,就到(西部)来工作;(边境的发展)需要他们,就到(边境)来工作;(西部的人民)需要他们,就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来工作。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望无际 )的大戈壁 ( 荒凉 )的大戈壁

12、( 茫茫 )的大戈壁( 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 生命力强 )的白杨树 ( 坚强 )的白杨树( 美丽 )的新疆 ( 富饶 )的新疆 ( 瓜果之乡 )的新疆1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补充句子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他们只知道爸爸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13.“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是(解释说明)的意思,一个“

13、也”字,说明爸爸说既说(树)也说(人)。联系全文回答:爸爸在借白杨树表白什么?(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14、读课文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7页) “高大的白杨树”指(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孩子们或者边疆建设者的后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浮起一丝微笑”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指(他们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句析):(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古诗词三首1、古诗词三首在内容上描写的都是_,分别描写了_、_ _、_ _等古代儿童的形象。我最喜欢_朝_写的_ _中_ _(谁),因为他_。2、读诗句,细品析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前一个“一叶渔船”让我仿佛看到了_,后一个“一叶舟”,让我仿佛看见了_。3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间)牧童归来休息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先写(原野)和(笛声),从(视)觉和(听)觉给我们传达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意境;后两句写(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