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7591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投资招商)某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1.城市房地产市场宏观背景分析与评价41.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41.2城市规划与建设81.3宏观政策102.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152.1土地市场152.2房地产整体市场162.3住宅市场192.4写字楼市场212.5商业营业用房市场242.6二手房市场262.7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预测263.城市房地产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分析293.1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93.2城市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93.3典型企业及典型项目收益和风险分析30图 表 目 录图1-1:苏州城市地图4图1-2:2000-2004年苏州市GDP及其增长率5图1-3:2000-2004年苏州市人均GD

2、P及其增长率5图1-4:2000-2004年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6图1-5:2000-2004年苏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图1-6:2000-2004年苏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7图1-7:2000-2004年苏州市消费品零售总额7图2-1:2005年苏州市土地出让区域分布15图2-2:2000-2004年苏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其增长率16图2-3:2000-2004年苏州市商品房建设情况16图2-4:2000-2004年苏州市商品房供求比17图2-5:2000-2004年苏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图2-6:2000-2004年苏州市商品房销售价格18图2-7:2000-2004年苏州市住

3、宅建设情况19图2-8:2000-2004年苏州市住宅供求比20图2-9:2000-2004年苏州市住宅销售面积20图2-10:2000-2004年苏州市住宅销售价格21图2-11:2000-2004年苏州市写字楼建设情况21图2-12:2000-2004年苏州市写字楼供求比22图2-13:2000-2004年苏州市写字楼销售面积23图2-14:2000-2004年苏州市写字楼销售价格23图2-15:2000-2004年苏州市商业营业用房建设情况24图2-16:2000-2004年苏州市商业营业用房供求比24图2-17:2000-2004年苏州市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25图2-18:2000-2

4、004年苏州市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25表1-1:重点政策一览表(2003-2005年)12表2-1:2003-2005年苏州市区土地拍卖、挂牌、招标出让情况15表2-2:苏州市住宅市场需求量预测27表3-1:建屋集团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0表3-2:新港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1表3-3:和润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1表3-4:中海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2表3-5:南都建屋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2表3-6:顺驰建屋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3表3-7:嘉业开发典型项目情况331. 城市房地产市场宏观背景分析与评价1.1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n 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是中国重点旅游城市,是长三

5、角地区重要城市,于2004年入围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并获年度大奖。近年来,苏州市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图1-1:苏州城市地图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21世纪的苏州将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化地区。n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自2003年以来,苏州抓住中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集聚长江三

6、角洲、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GDP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苏州的GDP总量首次超过深圳,位居全国第四。人均GDP自2003年以来超越上海,稳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图1-2:2000-2004年苏州市GDP及其增长率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2003年,苏州人均GDP已达5762美元,根据国际惯例,如果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4000至8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地区的房地产已步入高增长期。图1-3:2000-2004年苏州市人均GDP及其增长率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n 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导苏州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

7、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第二产业是推动苏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自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04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图1-4:2000-2004年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n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房地产所占比重快速增加图1-5:2000-2004年苏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自2002年以来,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2003年同比增幅高达73.3%。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逐年增加,2004年达21.5%。n 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

8、逐年稳步增长从2000年到2004年期间,由于苏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1.7%,在江苏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缩小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领先城市的差距。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均消费性支出也呈快速上涨的趋势。图1-6:2000-2004年苏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n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苏州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活跃的旺销态势,从2000年到2004年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率达15.8%。图1-7:2000-2004年苏州市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小结:综观苏州市宏

9、观经济运行状况,我们发现,苏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外资有利地推动了苏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因为GDP中占将近一半的是劳动者报酬,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住房和汽车的需求将会增大,汽车加快进入家庭,未来恩格尔系数将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变化。此外,苏州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速趋于平稳。1.2 城市规划与建设n 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

10、、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规划范围苏州全市规划区面积2014.7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2005年:人口149.1万,市区建成区建设用地150.2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185万,市区建成区建设用地186.9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城

11、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 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城镇体系规划结构:一个中心、五个副中心、十二个片区、四个发展轴。其中,一个中心指中心城市,苏州都市区;五个副中心分别是:常熟市区、吴江市区、昆山市区、太仓市区和张家港市区;四个发展轴分别是沿沪宁城镇聚合轴、沿太湖旅游休闲轴、沿苏嘉杭交通走廊发展轴和沿沪青湖高速公路发展联系轴。n 城市建设 轨道交通建设情况2004年11月21日,苏州轻轨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预计到2010年轻轨1号线、2号线有望建成通车,到2020年,3号、4号线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轻轨的接

12、轨。 公路交通建设情况建成苏沪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和锡太一级公路,实施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扩建、312国道苏州段改造和沿江开发高等级公路等工程,开工建设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到2005 年底,苏州将确保苏沪国省道干线接口达到6个、计32条普通公路车道,高速公路接口达到4个、计24条高速车道。苏州市交通有望与上海全面对接,到年底将有10条公路(含高速公路)、56个车道连通上海,公交“一卡通”、高速公路联合收费等也将有重大进展。小结: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地理中心城市和沪宁产业带核心城市,古城苏州曾利用这一区位优势缔造出“经济奇迹”。随着苏州不断加快与上海的交通接轨步伐,将更

13、好地接受上海的辐射,有利于苏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3 宏观政策n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标和策略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对全国的房地产影响深远。调控政策的重点集中在土地、金融、商品房交易管理、房价四个方面,其关键在于通过控制房地产供应的源头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通过金融手段来平衡房地产市场供求,通过市场政策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n 主要政策及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 土地政策土地市场是一级市场,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影响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健全发展。2004年以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整顿土地市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杜绝协议出让土地、彻查开发区与大型项目、完善各项土地制度。国家颁布的土地政

14、策具有连续性与整体性,旨在通过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力度,目的就是为了从源头上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防止土地的盲目开发以及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拆迁政策2004年3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苏州市拆迁补偿安置的实施方法,紧接着在6月,再次加强对拆迁实施单位资质管理。通过加强拆迁管理,完善拆迁补偿最低单价和最低总额保障机制,保障苏州市城市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手房政策为了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调整2003年度房改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苏政

15、办发200348号)的要求,2005年2月2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苏州市区房改售房范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扩大了苏州市区房改售房范围。受此政策的影响,将增加二手房市场的可交易量,在一、二手市场的联动效应下,将进一步加大一手住宅市场的交易量。 金融政策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以及2005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下发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和超额准备金利率的通知,一方面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控,另一方面有利于央行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住房贷款的定价机制。 房价政策2005年3月和4月相继出台了关于确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和愿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政策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切实稳定住房价格。表1-1:重点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