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77150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内 容 摘 要 在电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综合游戏益智娱乐等多种视听享受,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 主流价值观念,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等方面也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起 步过晚,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一些差距。本 文将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文化背景出发,针对当前一些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 策,并由此分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前景 中原工学院信息

2、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 - 1 目录 一、传播模式与噪音 3 (一) 3 (二) 3 二、 4 (一) 4 (二) 4 (三) 5 三、 5 (一) 5 (二) 6 参考文献 10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 - 2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 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 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 中国电

3、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在观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一般只是把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和其它科教节目、民生节目、 新闻类节目等 区别开来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大众艺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 争奇斗艳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看。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论者主张在电视节目中,除了新闻类(含纪实节目)、经济生活类(含服务 教育节目)和文艺类节目中的电视剧外,都可以归入综艺节目之列。这样的界定自然过于宽泛。 而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它借助于电 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声光效果、时

4、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 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用以 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 合性,往往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则多种多样、灵活自由,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 2.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节目类型,都有其占 据主导地位的节目理念。 1 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 曲苑杂坛等央视节目。 综艺大观一经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平均

5、收视率18% ,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这类节目集 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上 个世纪,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渐渐不能满 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最终被“末位淘汰”,退出了荧屏。 2 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 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原来综艺节目不 是只有唱歌、戏曲、相声等文艺表演。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 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 快乐大本营的出现

6、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欢乐总动员 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 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 现代传播, 2005(6)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 - 3 的游戏娱乐类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于是带来了娱乐节目克隆成风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 的刺激,但同时愈演愈烈的克隆现象也给大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疲劳。 3 益智竞猜类节目时期 2000 年前后,随着大众对游戏类节目出现审美疲劳,于是竞猜博彩类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这类节目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并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的奖励。对选手提问的问题涉及范围极广,自然 科学、 社会科学无所不包。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娱乐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

7、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 为普通百姓。精英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这类节目以央视的开心辞典和幸运52为代表。 它们将竞猜博彩类的娱乐节目推向了高潮。不过虽然目前益智类节目依然备受欢迎,但背后也隐藏着危 机。如幸运52节目就因基本模式老化、题目和游戏环节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央视砍 下。 4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 这个时期以超级女声的红极一时为开端,引发各大卫视相继制作各类“真人秀”节目。这种娱 乐节目是一种以才艺表演为基础的电视选秀节目活动,通过为普通人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满足他们表 演的欲望,并赋予他们明星般的感觉。这类节目由外国的“ 真人秀 ” 节目改头换面而来。 “这类节目的特 点是平

8、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选秀节目 掀起了娱乐界的狂潮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电视20 年娱乐节目的高峰。除湖南卫视 超级女声快乐男声 外,央视的星光大道 梦想中国 ,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 舞林大会等也 都成为较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此类节目目前也颇受诟病,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但收视情况依然突出。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受众高度参与加强了与媒体的互动,却导致部分节目立意不高、舆论导向错误 以选秀节目为例,超级女声在2005年在一片喝彩和议论声中创造了惊人的收视率,也由此开启 了中国综艺节目进入“真人秀”时期的先河。随

9、后,各大卫视也相继开办了“梦想中国”,“加油,好 男儿”,“我型我秀”,“红楼梦中人”等选秀节目。自此,在中国电视周末黄金档,遍布各种选秀明 星的身影,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普通受众进入电视荧屏的渴望。 传统的电视节目当中,一般观众只是作为“看客”,仰视着主持人和明星们的表演,被动的去接受。 然而随着人们欣赏及心理需求的变化,大众不再满足于电视机前的观看,也有了想参与进来的渴望。而 选秀节目“零门槛”的准入率,恰当而及时的满足了这一渴望,所以立即引发了受众的广泛参与。加上 其最终的胜利者也是由大众手机投票决定,更激起了受众的参与意识。如此一来, 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 距离就明显被拉近了。很多节目为

10、了让观众参与进来,不惜降低节目内涵,从而导致了节目立意不高, 甚至还会导致舆论导向错误。所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不少娱乐节目走向通俗,靠拢庸俗, 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电视机构从被动求取收视率到主动媚俗更是十分危险。低俗 化的结果, 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从而导致 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的思想懒惰,沉浸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电视节目如果没有 于丹 . “浙江卫视风格化打造研讨会”专家领导发言精选J/OL. 2005年 5 月 12 日. 周星 .21 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J/OL.银海网, 中原工学院信

11、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 - 4 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背后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大众一些 错误的认识, 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发展。 巴赫金曾说“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人都需要加入亲昵的交际。总的 来说狂欢是对现代性的反叛,在狂欢中, 人们通过消解现代性以获得暂时的平等甚至于自由的状态,这 种状态更着重于心理层面。” 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审视现在众多的电视娱乐节目,都在逐渐像这种全 民狂欢靠近, 很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品位来满足观众对狂欢的需求。但是物极必反, 这种逐渐走向极端 的绝对鼓励

12、纵容满足观众内心阴暗面的趋势最终会造成观众内心的麻木和思考的退化。狂欢带给观众的 到底是什么?像很多选秀节目鼓励全民狂欢,结果导致很多人放弃学业工作去参加期望一夜成名,给社 会带来负面影响,这就是过度狂欢的缺陷。 2. 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节目中的文化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注重在节目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这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比如开心辞典、幸运 52的节目问答中很多都有中国元素,使观众在观赏节目得到身心娱乐 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观众反响。但仍然有很多节目虽然也有试图加入中国 文化元素, 但因节目本身局限性或制作单位等

13、的影响,文化含量并不高。 如一些选秀节目、 游戏节目等, 在唱歌和游戏当中有加入文化元素,却不过是为制造更多笑点和卖点,甚至有侮辱传统文化的现象,这 不但起不到传播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节目的粗糙、粗俗。最终失去观众的喜爱。 3. 节目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创新 综观国内的电视节目,各个卫视的节目都大同小异。一档节目红火了,其他就会蜂拥而上,导致观 众眼花缭乱,审美疲劳。就连收视率极高的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兼导演也表示该节目与香港十年前 的综艺 60分钟同出一辙。目前国内无论是相亲类节目、谈话类节目、选秀类节目、游戏类节目,几 大卫视的制作模式都基本相似,真正是不知名的抄袭知名的,

14、大陆的抄袭港台的,港台的抄袭欧美和日 本的。 知名学者孙健说:“有些节目几乎就是原版,开场、音乐、音响效果甚至连主持人开场说的话都是 一样的。” 此种完全“取之用之”的经营理念,不断模仿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导致国内节目同质化, 最终会流失观众,阻碍自身的发展。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优秀的节目当中,其运营模式和节目构想 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只是模仿, 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元素,最终会被淘汰和摒弃。 因此要在模仿中创新,走出别人的模版,真正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中国综艺电视节目当前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电视机构的利益诉求在当前不成熟的 市场环境中, 只能通过一味迁就受众甚至曲解和夸张受众的娱乐需求,以获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来满足。 从这一症结出发,我们发现,只有从中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元素:政府、市场、受众和制作方本身出 发,才能研究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中国综艺电视节目发展的对策 周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