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66712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某市金融扬帆启航(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金融扬帆远行(下)预告短片: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第一次为促进金融立法,新的定位不但要把深圳金融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还要使深圳成为港深都市圈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此举有着什么金融背景,深圳和香港可以进一步开展什么金融合作,深圳金融的优势何在?著名的经济学家樊刚、财经评论员朱文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陈昌华、深圳证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深圳发展银行党委书记王骥,“博时基金”首席策略师杨锐,群英汇集,高谈阔论,句句珠玑,与您一起对话改革。王梅: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对话改革,我是主持人王梅。其实大家都讲得很细了,条例中提到的深港金融合作的内容其实

2、也非常非常地多,比如深圳将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建设人民币离岸结算业务中心,同时支持深圳香港两地的银行开展多种形式合作,逐步形成同城化。还有深交所和港交所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同时还要拓宽两地在保险市场上的合作范围,积极探索双方在业务合作培训后援服务外包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等等等等。应该说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郭院长,您认为是不是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涉及这些条例的时候,它都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的?郭万达:我觉得首先一个,确实在研究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在做前期研究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在讨论,第一就从监管的角度上看,哪些东西是可控的,哪些东西是不可控的。所以,现在注意到

3、这个条例,它只是提出到一个原则性的意见,是一个促进条例。比如说具体刚才讲到的,比如在资本市场上,在银行之间的拆借上,在银行货币的一些结算方面,各个方面,包括保险业务,其他各个领域里面,我觉得无论是从民间也好,机构也好,都做了很多方面的一些探讨。我的认为有两点,我想强调一下,一个就是说,相互之间的这样的关联我的感觉它已经有基础了,实际上已经大量的,大量地已经民间已经在发生了,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它已经在做这个事。比如说我们讲股票,这已经是都知道了,为什么有港股直通车?很多人在买卖,香港那边也有,话说回来,它就像地道战一样,它已经有通道在那,这个通道我们知道,这个通道只不过它是暗的,现在我们把它调

4、查清楚了,我在制度上我能不能把它变成一个明的?那么我可以去管制它。另外一个,我觉得我们必须注意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两地的机构之间,我觉得包括政府层面上,确实已经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相互之间的叫互联互通,相互之间的来往,制度的安排,它毫无疑问,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壮大两地的市场。不是说,我光是我好了,或者你不好了。但是你现在,很多银行发展还不够大,那么怎么去发展大,而且又有这么多企业的支援,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让大家共同去分享。朱文晖:对,我们要是仔细观察一下深港之间的这种经济合作,你发现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经济合作程度,它的人流的来往程度,甚至民生方面的程度,恐怕都比金融的合作程

5、度要广,要深。所以这里面其实市场有一个很明确的需求,需要在这方面做一个制度安排。但对深圳而言,这个制度安排,它又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政策,香港能够和内地进行合作,能够和深圳进行合作,它是和中央的一个框架,它不是和深圳的这么一个框架。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从这个意义上去探讨,怎么样在已有的那么紧密的经济和民生的合作情况之下,而且我们看得非常清楚,深圳特区马上就30周年了,那么未来两地的金融业怎么样走得更好,更快?那么怎么样去服从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大局?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个金融的促进条例,确实值得我们去更进一步的研究。其实我感觉,在这个领域上,深圳做了很多工作,香港方面来看,它恐怕可能要提出一些更技

6、术性的东西来。陈昌华:这个问题怎么样呢,就是说,香港一直跟国内的交流就是,我口对着中央,什么事情都找中央。香港一直没有一个传统,就是跟国内的省市去做很多的合作,但是一个情况也可以在变。现在香港很多居民,星期六星期天就去深圳渡假,可能住在深圳买的房子里面。深圳里面可能很多居民,星期六星期天来香港购物一下。所以实际上,下面的经济力量已经在比这两个政府,香港跟深圳特别非常明显。就是说,你怎么样去有机配合这个东西。比如说,将来如果说制度安排下我们应该目标是怎么样呢?就是一个小时以内,在香港市中心能到深圳市中心,过关这些东西全都做完。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实际上,客观的环境已经在变。郭万达:我同意

7、你这个观点,实际上现在我觉得我们对服务业的开放,也是有一个误区。比如说我们评估CEPA,CEPA刚开始补充协议1、协议2,到协议4的时候,银行业也都开了,证券也都开了。但是香港那边感觉到,好像作用不太大。其实我们仔细去评估它的时候,国内也讲了,我们用一个词叫大门已开,小门未开。大门什么意思呢?我们这个门,门槛,你进了。这个小门,小门在哪儿呢?在很多各个部委。这个服务业不像制造业,服务业它大量涉及到你的法律,你的政策的配套。不要说别的,一个注册的问题怎么来界定,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调查。为什么小门反而难开呢,一个方面是各个部委,另外一个方面跟地方有关系。我觉得(金融)促进条例很重要的,不光是写了我

8、深圳和香港之间应该怎么样的关系,怎么样在市场上合作。很重要的是改善我自己的金融生态环境,怎么样使得我地方的金融业整个的配套服务,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深港金融合作的需要。所以我倒不觉得说,全部,有一部分可能是要中央来批的,但是我觉得小门这个事,咱们自己是能够把它解决的。然后再来说,在这个小门,咱们自己把它先开好了,再紧跟国家的战略的大门这个问题上,咱们做一些探索,OK,我觉得深港能走到这一步,我觉得就很重要的贡献了。王梅:二位一上来都说现在深港合作,到了一个最佳的时期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谈深圳跟香港的金融合作,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那么有一种观点就认为,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之下,金融体系又不

9、同,可能行政地位也是有所区别的,那么合作上的事呢,就是好像说得多,做得少。那么你们认为,要做到实质性的合作,最关键的是什么。郭万达: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比较强调,比如说我们法律的体系,监管的体系,这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将来你想完全一样,我觉得也不可能。香港是香港,深圳是深圳,我们一国两制嘛。但是我觉得并不意味着,不同的法律体系,或者是监管,这个事情就不能合作。国际上大量的跨境的,跨不同的监管,大量的这种合作的成功是很多的。我觉得要说关键的一点,我觉得第一点,确实是双方,我觉得得都有共同的这种认识。王梅:有一个共识,对,一定是互惠互利的。郭万达:我觉得很值得高兴的,就是这个共识一开始我就觉得这样的

10、,这个共识已经在形成。如果你要倒退到10年以前,我觉得这个共识可能不行,但是陈先生讲的,香港确实什么事,可能到北京,到其他(部门)。但是现在,我的感觉这个时候合作已经不是说着玩了,我觉得可能回头我们要做这个研究。如果我用反事实度量,未来这10年我们不合作,你会怎么样?我敢肯定,你香港也好,你深圳,肯定你的经济都走不到你这么理想的一个状态。王梅:所以过去有人说,深港合作是深圳一厢情愿,过去说得多,现在可不是一厢情愿,是两厢情原了。郭万达:这个要问陈先生了。陈昌华:这样说,我不能代表说什么。但是,这样说吧,实际上,你看香港整个社会里面,跟中国组合得最紧密的是什么领域?跟商业有关的,很多事情,你想想

11、,但是香港的整个工商界,跟国内是非常紧密的。就是说,看什么事情就很容易做出来。所以问题是,如果有一些东西,比如说可以在交易所的层面解决的,就远远比非要两方的政府坐在一起去解决简单得多了。因为那个事,有些东西也只能慢慢来。客观的环境,两方面肯定是要越来越加强联系的。但是商业利益永远是最快的,在商业利益看到有利可图的地方,他们就立即去做了。王梅:总之现在深港要合作,这已经是双方的一个共识了。好了,刚才在节目的第二部分,我们探讨了深港金融合作的一个制度框架,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深圳金融自身的制度环境的优化。感谢两位嘉宾,可以下场休息一下,我们接下来看一个短片。短片2006年3月,伦敦金融城深圳项目筹备小

12、组在深圳五洲宾馆揭牌,这标志着深圳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国际合作推向纵深。香港特首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希望:香港金融机构能不断扩大在内地的业务,而内地资金、投资者及金融机构也更多利用香港作为平台走出去。2007年11月20日,香港金管局局长任志刚在深圳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深港金融合作,争取深港两地资金自由流动试点资格,成为内地首个试点资金自由流动的地区。而秉持“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理念的深圳,正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着力把深圳打造成香港金融业的后台服务中心和拓展内地市场的重要基地,进而把深圳建设成区域经济中心。2007年8月,深圳出台了深圳市金融产业布局规划和深圳市金融产业服务基地规划。11

13、月19日,深圳金融业以福田中心区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主中心,以罗湖、南山为副中心,以平湖为后台金融服务基地的产业布局雏形已现,深圳金融产业又一轮大发展大幕已经拉开。王梅:欢迎继续收看深圳卫视对话改革节目,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深圳金融扬帆远行,我是主持人王梅。刚才在节目的第二部分,我们探讨了深港金融合作的一个制度框架,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深圳金融自身的制度环境的优化。我旁边的嘉宾主持,仍然是财经评论员朱文晖先生。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还有深圳证交所的宋丽萍总经理,深圳发展银行党委书记、特别顾问王骥先生,还有“博时基金”首席策略师、混合组投资总监杨锐博士,欢迎。 在我们这个条例中提出,金融业作为深圳的战略性支柱产

14、业,重点要突出投融资财富管理和金融创新功能,这些听起来都非常新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深圳的金融发展,要追求一种差异化的发展?宋丽萍:我觉得深圳是很有条件成为财富管理中心,因为比如说像杨先生他们为代表的投资基金在深圳市16家,它管理的规模还有净值,是全国的三分之一。杨锐:超过三分之一。宋丽萍:超过三分之一了,这是全国第一。另外也知道,全国只有两个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就在我们深圳,在我们深圳这块热土上诞生,在这儿成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它特色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刚才大家都议论到了创业板下一步推出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创业投资,创业机构,它的资金额在全国也是第一的。基于这个条件,

15、深圳市跟其他的金融城市和大城市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个潜力是非常大的。王梅:刚才宋女士一下说出了你们的很多第一,你自己也说一说吧。杨锐:从我的角度来体会这个条例的话,是体现了差异化的很重要的一个事实。其实在目前这个时点上来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来看,到了一个关键的时点,过去的30年的发展模式到了一个要变化的阶段。在这么一个阶段中,可能这个产业结构升级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刻。深圳在这个时点的话作出这么一个重大的条例的推出,可见是对整个的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的理解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把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和香港的一个促进。我们注意到, “纽伦港”,纽约伦敦和香港,香港的这个国际金融中心

16、的地位,确实是这么一个几十年发展得到这么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深圳,比邻香港,同时的话,作为一个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看到,中国的这么一个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10年来,资产管理业的发展,深圳成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应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中心,所以,一些像“博时南方”,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这么一些资产管理行业。在整个中国,就是说,财富管理,或者老百姓的金融服务的意识的不断地苏醒过程当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同时我们还看到,比如说这是公同基金的情况,还有一些信托产品的其他方面,深圳同样也形成了这么一个全国的投资的这么一个很集中的地方。那么,所以你说的差异化,这些地方是其他不可比拟的。同时,作为从业人员,不仅是目前管理,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