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766702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题纲(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麒麟区全球基金/中英项目办 刘志勇,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定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简称艾滋病 获得性 病因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免疫缺陷 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 综合症 由于免疫缺陷导致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自1981年6月5日美国CDC首次报道了五例艾滋病患者,这五例患者发病在1980-1981年间,从此,一个从未认识的新的疾病开始在全世界流行。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07年艾滋病流行报告,至2007年底,世界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320万。2007年新感

2、染250万。2007年因艾滋病死亡210万。,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864例。2008年1月9月共报告发现艾滋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球范围内,约有3300万人感染艾滋病,中国占70万。2007年我国新发HIV感染者5万例(4万例至6万例),因艾滋病死亡2万例(1.5万例至2.5万例)。在5万例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历年报告病例中,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的百分构成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男男性传播

3、从2005年的0.4%上升至2007年的3.3%,异性性传播从2005年的10.7%上升为2007年的37.9%。,截止2008年9月底,中国艾滋病重灾区云南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332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752人;累计死亡7015例。 到2008年底,麒麟区累计报告700多人。,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是属于单链的RNA病毒,外层类脂质包膜主要有gp120、gp41,核心是一个RNA逆转录酶和DNA多聚酶及结构蛋白。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对紫外线不敏感。,HIV病毒,人类免疫

4、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大多为园形或椭圆形球状颗粒,直径约为100200nm,放大10万倍,只有一只纽扣大。外表形态似蓖麻籽壳。 可感染人体各种细胞,造成多器官损害 最致命的是破坏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T4淋巴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整合到细胞,长期生存,目前尚无技术完全清除体内病毒 高度变异特性 平均每复制一次就会发生一次突变 平均一天会产生千万个新的突变 治疗不规范容易产生耐药而导致治疗失败,HIV病毒外界抵抗力,HIV病毒对外界的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视外界环境条件而定。高温蒸煮、干燥环境、以及对常用的消毒剂、

5、物理方法均有灭活作用。但对射线相对耐受。 脆弱的HIV病毒,局限着它在外界空间停留时的活力保持,而在最大程度上是依赖宿主携带状态储存“子孙”。,外界抵抗力(物理因素),HIV病毒对热敏感。 2327病毒可存活一周以上,5456下,每20分钟约下降一个对数级半数培养感染剂量; 干燥的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维持3天,并按每小时下降一个对数级半数培养感染剂量; 在体液培养基或50%人血清中,5630分钟即可失去对人T细胞的感染性,使之灭活。 如果温度增加5.4,即可使灭活率增加10倍之多。,外界抵抗力(化学因素),HIV病毒对化学试剂和消毒剂敏感。 2%的漂白粉溶液 0.2%的次氯酸钠 0.3%的双氧

6、水 5分钟即可灭活 0.5%的来苏 75%的酒精 2%的戊二醛 0.5%的碘伏 PH6或10的溶液,在10分钟内即可灭活 总之,使用一般的消毒剂即可杀灭HIV。,HIV在人体中的分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偶尔也可在其它的体液中发现,像唾液、眼泪、尿液和汗液,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HIV感染的三种结局,典型进展者 在感染早期,免疫功能未受损害,但在8-10年免疫控制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发展为AIDS 快速进展者 CD4+细胞计数

7、在2-5年内迅速下降,抗HIV的抗体水平很低,HIV感染后一直维持较高的病毒载量 长期存活者 无症状期12年以上,且CD4+细胞计数维持正常。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为8-10%,潜伏期,平均为810年 不同感染途径潜伏期长短不同 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机体的状况、病毒的毒力、数量等有关 没有特异的症状 通过实验室可检测出HIV抗体阳性 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的发病,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的2-4周 类似流感症状-通常出现在血清阳转之前 出现发烧、疲劳、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等 一般为自限性表现(不经治疗持续1-4周左右,症状可自行消失) 仅5060的人会出现 有传染性,窗口期,受HIV感染

8、后到形成抗体前一般为2-18周,很少超过6个月 血中查不到HIV抗体 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期,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患者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中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鹅口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晚期:多伴有各种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多脏器损害,也可有消耗综合征和痴呆,传染源:构成艾滋病传播的传染源,是能够随时借助某一载体逸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宿主体。 1、艾滋病病人(AIDS); 2、HIV感染者。,流行环节,艾滋病的传播,排出:病毒从感染者或病人体内排出体外 存活:病毒在外环境中能够存活 进入:病毒能进入另一人体的血液中 足量:有足够数量的病毒导致感染,艾滋病传

9、播的条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3种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例占3/4,在我国约为44%。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机率为0.5%-3.0% 异性性行为阴道性交 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 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 性接触者越多,有性病特别是生殖器溃疡者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传播途径,经血液传播: 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 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医源性感染,据报道HIV

10、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后,被感染的机率约为0.5%。 针灸、纹身、纹眉时所用器具如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也有一定风险。 输血传播机率为90%-100% 针头刺伤感染机率为0.3%,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抟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和产后母乳哺喂时传染,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15%45%。 感染了HIV的母亲在婴儿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都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婴儿。 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母亲通过胎盘物质交换将HIV传给腹中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在通过产道时接触大量HIV病毒而感染;通过哺乳感染。,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高危行为:系指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行为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行为不能自

11、律,使自己易受HIV侵害或易将HIV传播给他人的行为。主要包括发下一些: 不经过正规检验的卖血、输血,多性伴、同性恋(、口交)、多个性伴侣,共用针剂等。,哪些途径不传播?,不传播的途径(目前尚无证据说明可传播HIV): 咳嗽、打喷嚏 共同就餐或共用餐具 、水源 共用交通工具、电话、电脑以及办公用品 共用房间、马桶、洗脸池、盆或其他卫生设备(不包括容易造成出血的设备如剃须刀、牙刷等) 共同游泳或淋浴 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 近距离交谈 蚊虫叮咬,不传播HIV的途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1、艾滋病病毒在蚊虫体内既不能发育也不能繁殖,所以不可能通过生物性的方法进行传播。 2

12、、由于蚊虫在吸血前,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其润滑剂以便吸血),然后由食管吸入血液,而血液是单向的,吸入后不会再吐出,所以,机戒的传播方式也不可行。 3、蚊虫嘴上残留的血液量仅有0.00004毫升,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才能引起感染。 4、即使蚊虫吸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艾滋病病毒在天内即被蚊虫消化、破坏而完全消失。,不传播HIV的途径,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1、最理想的是使用疫苗。 2、广泛宣传教育。 3、行为干预。,艾滋病是可预防的,1、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及时发现HIV感染者。 2、为感染者提供预防知识,开展行为干预。 3、为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 4、为感染者心

13、理支持及生产自救能力。 5、进行必要的管理。,艾滋病是可预防的,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经性途径传播HIV的预防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行与各种危险行为较为频繁地发生有直接相关。 其中,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是造成艾滋病广泛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通过避免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来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的传播。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滋病是可预防的,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经性途径传播HIV的预防 1、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倡安全性行为 预防艾滋病经性行为传播的最理想措施是:禁欲。年轻人提倡推迟性生活年龄、减少性行为次数和减少性伴侣数。 忠贞于自己的性伴侣 正确使用安全套,艾滋病是可预防的,

14、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是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这种途径速度非常快,范围非常广。,不安全的性行为可能导致艾滋病的感染。,哪 怕 只 有 一 次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当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考虑对方过去的性经历。 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毒。 任何不采取保护措施进行性行为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毒。 即使固定性伴侣,如果对方以前曾有过未保护性行为,也有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总之,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查看认证批号, 尺寸大小配套。 莫与锐器同包, 避免高温日照。 小心撕开外包, 分清正面反面。 轻轻挤出气泡, 从头到根全套。 接触之前戴好, 莫要疲软归巢。 向下退出扔

15、掉, 当心浆糊乱跑。,、经血液途径传播HIV的预防 1、针对共用注射针具吸毒的: 最理想的是:不使用毒品 不采用静脉注射 不共用针具,艾滋病是可预防的,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经血液途径传播HIV的预防 1、针对接受注射服务的: 尽量避免输血,在必须输血时,该血液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 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针头、注射器,以及拔牙和插入性检查的器具等可能刺穿皮肤或破坏黏膜完整性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对可能引起出血的服务如纹身、纹眉、修脚等,应保证所用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可能引起出血的器具,如剃须刀、牙刷、指甲刀等。,艾滋病是可预防的,针对传播途径的措

16、施,、针对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所有育龄妇女进行相关教育,是预防母婴传播的根本措施。 开展婚前检查、孕期检查、产前检查。及早发现HIV感染HIV妇女并替工相关的医疗服务帮助。 采取母婴阻断。 人工喂养。,艾滋病是可预防的,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不取决于你是谁,只取决于你的,行为,!,发生了高危行为 怎么办?,麒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VCT中心 Tel:6172178,请记住:,人们感染艾滋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们是谁!,艾滋病可以预防!,艾滋病不可治愈!,相关法律、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2.21)(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8.28修订 )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1998.11.19)(国务院文件)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2001.5.25)(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