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764437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幻灯片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 “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未简单的以 “喜”“悲”之词加以填充,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萧瑟秋风,吹起洞庭湖层层波涛。远天无日,低空断云,冷雾凝霜,枯草横陈。岳阳楼上,一位老者凭栏而立。他鬓发如霜,衣衫破旧,但两只眼睛却深深地凝望着洞庭深处。岳阳

2、楼上已无昔日的繁闹,冷冷清清。老人独立在岳阳楼上,周围没有一个人陪伴。他是谁?没人晓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王嗣奭sh,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坼”:分裂,引申为划分。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

3、宏伟奇丽。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像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

4、,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

5、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 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 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杜甫眼中

6、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广阔胸襟,意境宽阔宏伟,登岳阳楼,交代背景,宽阔广大,凄凉落寞,前四句写景 宽阔广大 开阔 五六句叙身世 凄凉落寞 狭窄 七八句抒感慨 广阔胸襟 开阔,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

7、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后人对杜甫的评价,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庄严:人格瑰丽:艺术永久:影响,杜甫草堂,比较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8、。,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想像新颖,有独创性。,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

9、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比较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4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

10、面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2、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

11、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诗境: 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 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 1、李诗用映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 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梦中天姥,崖间白鹿,豪放飘逸,皆叹谪仙风骨,一起对对联,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旅途中夜里写

12、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 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旅之怀油然而生 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不言苦而苦自生,不言愁而愁自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是孤单凄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名岂文章著,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

13、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官应老病休,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立意含蓄,悲愤更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 广阔的“天地”,映衬 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字字感人、声声催泪,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