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39638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26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麻地沟放顶煤改113(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一、概况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忻州市河曲县城东南直距25km的前麻地沟村北炭窑沟。行政区划属沙坪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东经1111435 1111607,北纬391019391231。根据2008年1月1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颁发的晋煤行发200813号文关于对忻州市河曲县第二次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方针,将原山西河曲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原山西河曲前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和原山西河曲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北侧1.09 km2空白区整合为山西台基麻地沟煤业有

2、限公司,整合后矿井井田面积为4.0686km2,批准开采1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0kt/a。2009年,山西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参加了山西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 晋煤重组办发200941号文“关于忻州市河曲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属于单独保留矿井,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900kt/a,批准井田范围保持不变,批准开采13号煤层,所属投资主体为所属主体企业为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兼并重组整合矿井,2012年11月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1112

3、20045376),井田面积为4.0686km2,批准开采13号煤层,生产能力提升至900kt/a。本次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规模为900kt/a。2013年2月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为该矿颁发证号为201422322052的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采用主斜副平硐开拓,综采放顶煤工艺,生产能力0.9Mt/a。2012年12月21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证号为(晋)MK安许可证字【2012】D105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煤炭开采,许可能力900kt/a。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注册号为14000010595116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名称为:山西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公司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该

4、矿现为生产矿井,现为开采13号煤层,采用长壁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综采采煤法,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近年来,放顶煤采煤法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放顶煤采煤法在煤矿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全国煤炭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煤矿对放顶煤开采在通风、防瓦斯、防煤尘、防火等方面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要求不够,未严格执行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一些放顶煤开采的工作面在“一通三防”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甚至发生了重大事故。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8年7月下发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文“国家安全生产

5、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于2008年8月下发晋煤安发【2008】702号文“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我公司于2013年6月受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委托编制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二采区13201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以进一步指导矿井放顶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二、设计的主要依据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

6、工作的通知”;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8】702文“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3、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4、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6月编制的山西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5、煤样鉴定报告;6、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376;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9、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1、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12、煤炭工业矿井设

7、计规范GB 50215-2005;13、煤矿防治水规定;14、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5、矿山电力设计规程;1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特点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文和国家关于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的要求,在放顶煤开采的生产过程中,结合其开采工艺的特殊性,重点解决工作面通风和防瓦斯、防火、防煤尘、防水、顶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配备必要的安全防

8、护设施,制定与之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出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强,安全可靠,简单实用,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加大安全生产力度。设计针对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13号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结合本煤矿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经验,矿井开采13号煤层赋存稳定,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井田内大部含3层夹矸,个别地方含1层或4层夹矸,结构复杂,13201工作面煤层厚度13.39m,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采用放顶煤开采时煤层厚度须4m以上;工作面采高为3.5m,放煤高度9.89m,采放比1:2.83,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采放比不大于1:3的规定。总之,从本矿

9、井13号煤层的开采条件来看,包括煤层厚度、埋藏深度、煤体强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序、夹矸情况以及顶板条件等,并结合矿井所选用采掘设备都比较适合综采放顶煤开采。针对本矿井安全技术条件,设计在通风、防治瓦斯、防尘和降尘、防火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各项措施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将有效的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井下生产中要密切注意观测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特别要遵守“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以防水患事故发生。2、井田内该区域13号煤层经鉴定为自燃煤层,因此,生产期间矿方对

10、13号煤层的自燃发火性不能掉以轻心,要结合煤矿防灭火相关规定,制定完善的防灭火措施。矿井在回采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按规程对采空区密闭,并留足保安煤柱,搞好防止煤自燃工作。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井概况一、井田境界及四邻关系根据2012年11月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C1400002009111220045376),山西忻州神达台基麻地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范围坐标如下:1980西安坐标系1954西安坐标系 坐标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 坐标拐点编号纬距(X)经距(Y)14341658.7119522916.9614341706.0019522988.0024341252.

11、7019523728.9724341300.0019523800.0034340089.7019522931.9734340137.0019523003.0044339823.6919523134.9744339871.0019523206.0054338717.6819522173.9754338765.0019522245.0064338352.6819522563.9764338400.0019522635.0074337562.6819521783.9774337610.0019521855.0084338117.6819521288.9684338165.0019521360.009

12、4338462.6819520948.9694338510.0019521020.00104339499.6919521438.96104339547.0019521510.00114340519.7019522606.96114340567.0019522678.00124340774.7019522311.96124340822.0019522383.00井田南北最长4.096km,东西最宽2.78km,面积为4.0686km2。井田内批准开采13号煤层。整合后井田西、西南与山西晋神河曲煤炭开发公司沙坪煤矿相邻,东部与原后麻地沟矿(已关闭)相连,北面与东南为空白区(见井田四邻关系图图111

13、)二、地形、地势及河流本井田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北部,井田地形总体中西部高,北部和南部及东部低,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西边缘沟底,海拔976.20m,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中部,海拔1137.00m,相对高差为160.80m,属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基岩出露较少,其地貌形态以黄土梁、黄土坡、黄土梁峁为主,山顶呈浑圆状,河谷呈树枝状,多为“V”型谷。本区属黄河流域,区内主要有三条较大沟谷,即小伍村沟、杨家沟和麻地沟,雨季沟谷中下游有小流量水,由北而南入县川河,经县川河往西注入黄河。据河曲县水文站资料,黄河最大流量8000m3/s,最小流量50 m3/s,河床坡降万分之七,县川河属

14、黄河一级支流,平时无水、干枯,雨季时为排洪通道。县川河为本区域内黄河的最大支流,据县川河水文站资料,汇入面积1610km2,水位882.5m,流量4320m3/d,其它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根据地质报告提供资料,工业场地及井口处历史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980m。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据河曲县气象站资料,本区气候的特点是温凉干燥,四季分明,冬季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据统计,年均气温8.8,冬季最低气温在1月份,冬季平均气温为-9.4,极端最低气温为-26.9(1977、1980年);夏季最高气温在7月份,夏季平均气温为23.9,极端最高气温为38.4;根据河曲县气

15、象局资料,1998年2007年,年降水量46.66 mm559.90mm,平均334.52mm。无霜期240天左右,冰冻期180天左右,由当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最大冻土深度1.27m。本区3、4、6月多风,风向多为WS或W,最大风速16m/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四、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1、开拓方式根据井田开拓方案,矿井现采用斜井-平硐综合开拓方式,工业场地内共布置主斜井、副平硐及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井筒用途分述如下:主斜井:井筒净宽3.4m,倾角12,斜长215.0m,装备带宽1000m的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原煤运输、及进风任务,井筒内敷设有供电、通讯、监控电缆及排水管路,是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副平硐:净宽5.0m,已有段维持倾角4不变,井口段按6坡度取直并延出地表。改造后井筒斜长361.6m,装备无轨胶轮车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兼作矿井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回风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