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35215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化工)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能源安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美国全球能源安全战略为例内容提要能源的战略性特征,使得大国围绕能源产地的争夺成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能源出产地是地缘政治的结点地区,通过考察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可以看出,主要石油产地如中东、中亚、非洲地区,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主要目标。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1:7国,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地区,不仅可以确保本国的石油供应,而且具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地缘战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源地缘政治的含义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石油作为目前主要的能源形式,确保石油供应安全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世界能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主要体现为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分离,除

2、美国外,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出口国,而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 里海以及非洲地区。因此不论国家发展状况如何,都无法忽视世界上这些大的能源产地,这些地区也成为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和大国地缘竞争的目标。地缘政治因素会影响到国家对能源的获得,这使得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研究石油安全尤为重要,现代能源地缘政治将能源与地缘政治争夺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学说,称为“石油地缘政治”、“能源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者们认为,在世界版图上,有一部分地区在地理上占据重要位置,即所谓的热点地区。埃瓦恩安德森认为波斯湾人口处的霍尔木兹海峡、南中国海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以及

3、冷战时期分裂的柏林,就是这样的区域,被他称为“地缘政治巨变中心”(epicenters of geopolitial upheava1)。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是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马汉从英美国家利益出发认为,掌握海权的关键在于控制海上交通线,而决定欧洲和美国命运的海上交通线, 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从欧洲经苏伊士的航线,另一个是从美国穿越太平洋的航线。由此出 发连接经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短距离的海上岛屿和海峡,便是美英海军必须控制的海权地区所在。麦金德认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大洲由于发达的交通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可分六个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地区是欧亚大

4、陆板块地区。这个地区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欧亚大陆的结合部的中亚中东地区,被麦金德称之为“轴心地区”或“心脏地区”。占据心脏地区的国家在历史上却屡屡向沿海扩张。麦金德从欧洲人的视角提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主宰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的论断。从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来看,能源安全一直处于地缘政治利益的中心。在整个历史时期,保证得到能源供应和足够的运输线路的努力,决定着技术、商业、外交和军事上的变化,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地区成为能源进口和消费国的政治、外交中心。因此,从地缘政治角度考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国际

5、格局的特点。石油地缘政治首先要考察的是全球石油分布、供应和需求版图。从石油分布来看,世界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俄罗斯以及非洲,在世界石油储藏的地缘政治版图上,形成了一个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里海、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巨大的带状区域,世界上的石油资源基本上储藏在这个带状区域之内。还有的学者认为,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再到俄国西伯利亚和其远东地区巨大的地理带,由于其巨大的油气储量,在未来几十年内是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源,因此可以称之为“石油心脏地带”。而世界性的油气需求主要来自环绕上述“石油心脏地带”外部的两个部分。一是“内需求月形地带”,包括东北亚、东南亚、

6、南亚和欧洲大陆。英国和日本分别处于“内需求月形地带” 的外围;二是“外需求地块”,主要是北美、南撒哈拉非洲和澳大利亚地区。随着亚洲经济的增长,对能源需求不断上升。有学者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结构和自然资源相结合,使能源安全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被称为“东北亚危机弧”。以石油出产地和消费地区的分布为出发点,可以看到主要消费国在围绕石油产地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不应再仅仅是一个单纯争夺控制世界地理要道和控制世界市场的理论,它已深化为以控制世界资源为中心的理论。控制世界不再是以控制某一地区为前提和目标,而是以控制世界资源贮藏丰富和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为前提和目标。地缘政治体系的学说,

7、应是一个随资源中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学说,而不再仅仅是“地理决定外交”的静态学说;特定时期人们对贮存于特定地区的特定资源的需求程度规定着的世界资源中心,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体系的中心。如果说,以往的地缘政治是对手确定战略的话,那么,新的地缘政治逻辑则是资源决定战略:谁控制了资源,谁就能控制对手;控制了对手,也就控制了世界。资源价值与地缘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合二为一并以前者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鲜明特色。”作为石油消费的第一大国,确保能源安全是美国的关键利益,目前,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都围绕石油展开。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原因之一就是为了

8、通过控制伊拉克进一步加强对中东石油的主导。“911”事件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关系紧张,石油资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军事力量借机渗透到中亚地区,一方面为了争夺里海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抵制其他国家在中亚地区拓宽能源渠道的努力。而最近,美国借口打击恐怖主义,要在马六甲海峡进行巡逻,更显示出其急于控制海上石油生命线的图谋。美国的中东能源安全战略在所有能源产地中,中东是最大的石油储藏地,但是这个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中,对石油供应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来讲,保持中东产油国的稳定是确保经济繁荣的利益所在。据估计,世界探明石油储量有617是在中东国家,大约为733

9、9亿桶。其中沙特石油的储量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为2627亿桶(361亿吨),约为世界的14。而且沙特可开采石油储量在未来几年内将增加近77,达到461桶。同时,沙特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最大的剩余生产能力。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储量也较多,探明储量分别为1325亿桶(1 8 2亿吨)、1150亿桶(1 5 5亿吨)、99亿桶(1 3 6 亿吨)和978亿桶(13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11、97、83和8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每天消耗石油2000万多桶,其中13依靠进口。中东是美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对于美国的地缘战略来说,对沙特石油的依赖是美国能源安全脆弱性的

10、主要原因,这一状况从根本上塑造了美国的军事政策。正如20世纪80年代卡特声明中所指出的:“外部力量任何想要控制海湾的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关键利益的威胁,并将使用任何必需的手段、包括军事手段予以打击。”在伊朗革命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下, 美国在中东积极开展军事行动,并在这一地区发展和使用大量军事设施。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最近伊朗核危机,都显示出美国为保护这个地区的主导权而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争夺石油控制权,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长远意图,“石油是一种权力资源,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能源。一旦控制了海湾也就控制了欧洲、日本和中国”。布

11、什政府继续把控制中东地区作为重要的国家目标。在布什政府国家能源政策中提出,尽管寻求其他石油供应者是美国未来的首要任务,但美国应该总是控制中东石油,并提升这种控制水平。一旦出现动荡,许多国家将因为石油问题屈从于美国。副总统切尼曾明确提出:谁控制了海湾石油的流量,谁就能对美国经济, 甚至“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拥有“钳制”力。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伊朗的问题成为中东地缘政治的另一个焦点。许多学者都认为, 与伊拉克战争一样,石油因素是美国开始为进攻伊朗做准备的重要理由,同样,美国之所以不敢对伊朗贸然动武,也担心伊朗会使用石油武器对油价和世界石油供应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单纯的石油因素,伊朗还具有重要

12、的战略位置。由于伊朗处于波斯湾北面的战略地位,它处在一个可以威胁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油田的地位,这相当于世界已知石油储备的一半。伊朗同时横跨霍尔木兹海峡,每天有40的世界出口石油经过这一狭窄航道。同时,伊朗逐渐成为中国、印度和日本主要的油气供应者,这赋予德黑兰影响世界事务的额外能力。能源的这些地缘政治维度,加上伊朗潜在的对美国石油出口能力,无疑主导了美国政府的战略考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美专家认为,目前关于进攻伊朗的计划基本上受到美国能源供应安全性的推动,如同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一样。美国从地缘政治角度关注伊朗在全球能源等式中的角色以及其对全球石油流动的阻隔能力。尽管石油并不是与伊

13、朗战争的唯一原因,它也是准备 战争的战略考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石油的战略性特征和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储藏,使美国在中东的能源安全战略不仅是确保当前的供应安全,而且通过控制主要能源生产国和重要运输线路,可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在未来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动。另一方面,美国将对中东地区的长期控制作为维护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无视地区在文化、种族等方面的特殊性,也是造成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美国的中亚能源安全战略中亚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已经探明和潜在的主要油气储藏地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里海地区其他国家仅有少量的油气资源。同时, 中亚处于欧

14、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地理条件优越,为该地区油气资源外运提供了方便。位于欧亚交接地的里海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重要储藏区,在其约37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初步探明的石油储量达70亿200亿吨。目前,沿岸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尚未就里海及其资源划分达成共同协议,但俄哈之间于1998年签署的里海水域和资源划分协议可以成为各方达成协议的蓝本。该协议按中心线划分法对里海海面和海底资源进行分割,同时保留水面共同适用的原则。目前沿岸各国基本按这一原则在里海本国所属区域内从事油气开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重视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的国家,美国密切关注这个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地区。据预计

15、,在2010年,美国进口的石油其中大部分来自非海湾地区。因此中亚地区的石油成为美国石油地缘政治的主要目标。过去,中亚在美国安全战略中处于边缘地带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石油资源的发现,这一地区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目标。美国军队在里海地区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积极活跃,同时利用反恐将军事力量渗透到中亚, 以保护中亚石油可能的出口线路。中亚里海盆地的输油管网是大国地缘政治的焦点,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是进行地缘争夺的主要对手,中国、伊朗、土耳其、日本和欧盟是石油资源流向的主要角逐者。美国在这一地区有三个主要的能源目标:一是要确保中亚能源能够获得大规模的开发和出口,使本国能源来源多元化,不过渡依赖中东。二是阻止俄罗斯

16、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三是阻止油气出口通过伊朗。同时,中亚还属于大国间地缘战略角逐范畴,对美国还有其他两项地缘政治意义,那就是防范俄罗斯在独联体范围内的势力扩展,为此与之竞争在前苏中亚诸国的影响优势;防范中国,即预先“阻截”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同时在那里构筑对华战略性防范环带。简言之,在大国地缘战略角逐方面,中亚被美国当作一个应具有两重功能的必要环节:一是调控一个业已失败了的前超级强国,使之无望在任何程度上卷土重来,二是对付一个很可能崛起的未来超级强国,预防它侵蚀或冲击美国的显著优势。2005年5月,历经3年施工,耗资3亿美元的“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汉”石油管道(“巴杰线”)正式开通,BTC管道的开通是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之后,更体现出有利于美国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态势。它将作为未来里海石油主要出口管道,弱化了俄罗斯在油气输出上的垄断地位,避免经过伊朗的可能性,同时影响到东向到中国输油管道的流量,尤其是对俄罗斯的传统地缘利益。苏联解体后,俄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