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3468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实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操作1. 避免长时间的培养,大肠杆菌一般培养12个小时就可以挑取克隆子进行验证了。主要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尤其是含有Amp抗性的质粒。重组菌能够分泌酶降解Amp,造成平板中局部Amp浓度太低。其他未重组菌在Amp存在的情况下只是生长受抑制而非死亡,当Amp浓度降低时就可以生长了。卫星菌落,由于阳性菌落大量分解抗生素,造成周围区域抗生素浓度降低,则无抗性的菌也生长出来了。一句话,你的板子培养时间过长了。这是amp抗性质粒特有的卫星菌落,就是又抗性的E col分泌beta内酰胺酶分解周围的amp,从而使没有抗性的e coli生长。 2.3. 乙醇能够消除核酸的水化层,使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暴露出

2、来。Na之类的平衡离子能够与这些带电基团结合,在沉淀形成部位降低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排斥作用。因此只有在阳离子的量足以中和暴露的磷酸残基的电荷时才会发生乙醇沉淀。1.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用无水乙醇沉淀DNA,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

3、乙醇昂贵)。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损失也增大,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 2.在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一定要加NaAc或NaCl至最终浓度达0.10.25mol/L? 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使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当加入的盐溶液浓

4、度太低时,只有部分DNA形成DNA钠盐而聚合,这样就造成DNA沉淀不完全,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高时,其效果也不好。在沉淀的DNA中,由于过多的盐杂质存在,影响DNA的酶切等反应,必须要进行洗涤或重沉淀。用无水乙醇沉淀DNA,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

5、远远比95乙醇昂贵)。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损失也增大,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1。DNA不溶于乙醇2。乙醇可以吸附水分子(极性相同),使得溶液中相对的水分子减少,增大了DNA在水中的相对浓度。3。附:乙醇沉淀DNA需要盐离子,用金属离子屏蔽DNA上磷酸的负电荷,降低DNA分子间的斥力,才能沉淀完全。4.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分子中碱性氨基酸、酰胺残基和芳香族氨,

6、酸的比例较高,酶的活动中心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称包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专一地作用于肽多糖分子中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1,4键,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之松驰而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终使细菌溶解死亡。也可以直接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而达到杀菌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胞壁质和磷酸质组成,其中胞壁质是由杂多糖和多肽组成的糖蛋白,这种多糖正是由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1,4键联结的。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埃希氏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也会受到溶菌酶的破坏。溶菌酶是母乳中

7、能保护婴儿免遭病毒感染的一种有效成分,它能通过消化道而保持其活性状态,溶菌酶还可以使婴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减少,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加,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5. 酚、氯仿是变性蛋白质的(由于苯酚能溶进少量水损失DNA,因此与氯仿一起使用,减少DNA损失)异戊醇是消泡剂(蛋白质变性中常常产生气泡,会损失DNA,因此需消泡)抽提DNA去除蛋白质时,怎样使用酚与氯仿较好?酞与氯仿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当蛋白水溶液与酚或氯仿混合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水分子就被酚或氯仿挤去,使蛋白失去水合状态而变性。经过离心,变性蛋白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为大,因而与水相分离,沉淀在水相下面,从而与溶解在水相中的DNA分

8、开。而酚与氯仿有机溶剂比重更大,保留在最下层。作为表面变性的酚与氯仿,在去除蛋白质的作用中,各有利弊,酚的变性作用大,但酚与水相有一定程度的互溶,大约1015的水溶解在酚相中,因而损失了这部分水相中的DNA,而氯仿的变性作用不如酚效果好,但氯仿与水不相混溶,不会带走DNA。所以在抽提过程中,混合使用酚与氯仿效果最好。经酚第一次抽提后的水相中有残留的酚,由于酚与氯仿是互溶的,可用氯仿第二次变性蛋白质,此时一起将酚带走。也可以在第二次抽提时,将酚与氯仿混合(1:1)使用。 10为什么用酚与氯仿抽提DNA时,还要加少量的异戊酵?在抽提DNA时,为了混合均匀,必须剧烈振荡容器数次,这时在混合液内易产生

9、气泡,气泡会阻止相互间的充分作用。加入异戊醇能降低分子表面张力,所以能减少抽提过程中的泡沫产生。一般采用氯仿与异戊酵为24:1之比。也可采用酚、氯仿与异戊醇之比为25:24:1(不必先配制,可在临用前把一份酚加一份24:1的氯仿与异戊醇即成),同时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水相,中层变性蛋白相以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1.酚/氯仿/异戊醇的作用:从核酸样品中除去蛋白质时常常使用酚和氯仿都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其溶于有机相或中间相内,而异戊醇则有助于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气泡。6. -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避免褐变,使酚容易去除7. 8. 说得对。75%乙醇清洗DNA的目

10、的是脱盐的。其机理如下:75%乙醇中含有25%的水,这部分水可以溶解和DNA沉淀中混有的、DNA沉淀前加入的钾盐(或钠盐),但同时也会溶解(损失)少部分DNA(盐离子比DNA更易溶于水中)。为了减少DNA损失,所以用含量较高的乙醇溶液(DNA不溶于乙醇)。蛋白质、糖、脂类等都可以溶于75%酒精,而DNA不溶9.10. RNase A的作用是使RNA降解,减少提取得到的DNA中的RNA,以便减少对后续实验的影响。RNaseH是一种逆转录酶。消化mRNA用的。RNase H,即Ribonuclease H,中文名为核糖核酸酶H,是一种核糖核酸内切酶,可以特异性地水解DNA-RNA杂合链中的RNA。

11、RNase H不能水解单链或双链DNA或RNA中的磷酸二酯键,即不能消化单链或双链DNA或RNA。 特点:特异性消化DNA-RNA杂合链中的RNA,常用于cDNA第二链的合成编辑本段用途 在cDNA第二链合成前去除mRNA DNA-RNA杂交体的鉴定 在Oligo(dT) 存在下去除mRNA 的poly(A)尾11. 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破细胞的主要是碱,而不是SDS,所以才叫碱法抽提。0.2 N NaOH:是最佳的溶解细胞的

12、试剂,不管是大肠杆菌还是哺乳动物细胞,碰到了碱都会几乎在瞬间就溶解,这是由于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所导致。由于质粒和细菌染色体的拓扑结构不同,变性时前者虽然两条链分离,却仍然缠绕在一起不分开;但后者完全变性分甚至出现断裂。因此,在裂解细菌时要注意: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样的碱性条件下DNA片断会慢慢断裂;第二,混合必须轻柔,不然DNA也会断裂。1%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使细菌细胞裂解,又能使一些蛋白质变性。 12. 这一步的K置换了SDS(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Na,得到PDS(十二烷基磺酸钾)沉淀

13、;SDS易与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也沉淀了,同时基因组DNA也被PDS共沉淀。当加入pH4.8的酸性乙酸钾降低溶液pH值,使溶液pH值恢复较低的近中性水平时, 质粒的两条小分子单链可迅速复性恢复双链结构,但是主染色体DNA则难以复性。 SDS遇到钾离子后变成十二烷基硫酸钾(potassium dodecylsulfate, PDS),而PDS是不溶于水的,而高浓度的盐使得沉淀更完全。SDS极易和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钾钠离子置换所产生的大量沉淀自然就将绝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了。 同时,尽管SDS并

14、不与DNA分子结合,由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很长,很容易和变性的蛋白质缠绕在一起。在离心时,大部分主染色体与细胞碎片,变性蛋白质等缠绕一起被沉淀,而复性的质粒DNA以可溶性状态留在上清夜中。13. 所谓星活性又称Star活性。是指由于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切断与原来认识序列不同的位点的现象,也就是说产生Star活性后,不但可以切断特异性的识别位点,还可以切断非特异性的位点。产生Star活性的结果是酶切条带增多。 所以说Star活性与粘端变平端没关系。另外,Star活性除了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外,与甘油浓度,pH值及离子浓度有关。 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限制酶出厂前都做相关的检测,buffer体系也都

15、做了相应的考虑。因此正常情况下酶切,可以先不必考虑Star活性的问题。 一旦出现底物DNA不好切断,需要增加酶量或延长反应时间时,如果使用的是易产生StaR活性的限制酶切,一般优先考虑增加酶量,而不是延长反应时间,换句话说,延长时间比增加酶量更易产生Star活性。 另外,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限制性内切酶都可能产生Star活性。但目前Star活性对实际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并不太大,可以先不考虑。一般来说,限制性内切存在严格的识别在序列特异性,但某些条件改变,会使其对识别序列特异性的放宽,而导致在DNA内产生附加切割,限制性内切酶表现的这种活性称为星活性,或第二活性,在名称右上角加一星号表示。产生星活性的条件甘油浓度离子强度 高盐缓冲液酶降低盐pH值 7.585产生有机溶剂 DMSO(二甲亚砜)12%(V/V)二价阳离子Mn2+代替Mg2+酶与DNA的比例 酶与DNA比为(50Ug)产生星活性。为了防止星活性的出现,所有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在标准条件下(特别是pH、离子强度、二价离子浓度的条件下)进行。 某些限制性内叨酶诱导产生星活性的反应条件 酶 诱导星活性条件 AvaI A,B,DEcoRI A,B,D,E,FHae B,DHha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