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773435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围绕“预测”这一学习重点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新体验,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地运用预测这一策略。“识字加油站”安排了“字典、基础”等六个词语,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典、基”等7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提供了四组含有多音字的词语,让学生运用据义定音的方式读准“假、几”等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第二题编排了“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3组并列式成语,引导学生发现这类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第三题引导学生发现引用人物所说的话

2、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组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旨在让学生体会俗语中蕴含的哲理并朗读、背诵。1通过交流预测的方法和作用,促进阅读。2通过查字典,会认“典、基”等7个字;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积累数字成语;能通过读句子,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3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培养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精神。教学重点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积累数字成语。教学难点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1交流平台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懂得了什么是

3、预测、预测的依据和预测的思维过程。此部分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边读边预测”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比如,在不断预测和验证的过程中,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推测故事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体验,并结合前面交流的成果,梳理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2识字加油站此部分可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找出部首,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读准字音,可以通过组词,不断复现生字,引导学生熟练认字。重点提示“盲”的上半部分是“亡”;“阁”是半包围结构;“典”的部首是“八”。3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读词语,可以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加点字的音和义,根据字义判断多音

4、字的读音。让学生建立汉字音义之间的联系,并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准多音字。第二题,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类似成语,可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成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还可运用看数字猜成语、比赛说成语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类似成语。第三题,读句子,发现引号的用法,仿写句子。可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发现引用部分和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如:提示语在前,“说”字后用冒号;提示语在后,“说”字后用句号;提示语在中间,“说”字后用逗号。引用人物的话都用引号。读一读, 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并设置具体情境,仿写句子。4日积月累此部分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准确、读流畅,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进行

5、讨论,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重点理解“利、断”的意思,练习背诵。1学生复习回顾总结本单元学习的预测方法;查阅资料收集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课时板块一回顾交流,总结收获1全班交流:阅读预测好处多。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体验,并结合前面交流的成果,梳理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教师课件出示内容)(1)帮助我们读得更深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2)帮助我们读得更全面,注意到更多的细节。(3)能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4)帮助我们有选择、更高效地阅读。2拓展阅读,加深感受。(1)分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或一篇读过

6、的文章的题目,并把它写在黑板上。(2)请没有看过的同学,根据题目预测一下其中的内容。(3)请推荐的同学公布刚才同学们预测到的是什么,没能预测到的又是什么。(4)请每一位同学找到写在黑板上的自己没有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来读一读。板块二识别生字,聚沙成塔1出示词语:“字典、基础、阁楼、佳节、盲人、唐朝”。2学生自由读词语。3教师指名读词语。4指导学生找出加点字中结构相同的字。(提示:“典、基、盲”是上下结构,“础、佳”是左右结构,“阁、唐”是半包围结构)5学生分组查字典比赛,按要求完成表格。要查的字查部首再查几画音节组词础佳典盲基阁唐板块三积累词句,灵活运用1多音字辨析。(1)教师课件出示词语。

7、假期假扮假装假日几乎几百茶几窗明几净中毒中奖中间猜中处罚处分到处处理(2)师:请同学们朗读每组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再想想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可以与同桌相互交流。(3)指名读每组词,指导读准字音。(4)师:说一说,你从每组的带点字中发现了什么?(提示: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表示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5)师:请同学们说说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再分别用两个读音组词。(教师课件出示内容)“假”在“假期、假日”等词语中表示“放假”,读ji;在“假扮、假装”等词语中表示“不真实”,读ji。“几”在“几百”中表示“数目不定”,读“j”;在“窗明几净、茶几”中表示“小桌子”,在“几乎”中表示“很

8、接近”,都读j。“中”在“中奖、猜中”中表示“正好对上或合上”,在“中毒”中表示“受到”,都读zhn ;在“中间”等词语中读zhn。“处”在“处罚、处分、处理”等词语中有“处理安排”的意思,读ch;在“到处”等词语中表示“地方”,读ch。多音字方法指导:“据义定音”的方法,即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这个字的读音。2积累数字成语。(1)引导学生自读,找出三组成语的规律(提示:第一和第三个字都是数字,而且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并列的)(2)引导学生再读,了解成语的大致意思。(教师课件出示内容)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百依百顺

9、: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顺从。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七嘴八舌:人多口杂,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3)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类似的含有数字的成语,积累语言。(教师课件出示拓展内容)十全十美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五湖四海七零八落五花八门3学标点。(1)组织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后讨论,找出第一条规律:三句话同样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但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在前、在后、在中)。(2)组织学生再读句子,并思考:同

10、样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因为提示语位置的不同,还带来了什么不一样?(教师课件出示内容)结论: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引号的用法也有不同。第一种提示语在引语前,提示语后面一般应该用冒号,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如第一句。第二种提示语在引语后,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提示语后用句号,如第二句。第三种提示语在引语中间,则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前后引号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如第三句。(3)仿句式,写句子。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引号的用法。(教师课件出示内容)情境一:轩轩考试考了100分,回到家,妈妈和轩轩的对话。(提示语在前)情境二:小明迟到了,来到办公室,老师和小明的对话。(提示语在中)情境三:奇奇

11、向小哲借钢笔,两人的对话。(提示语在后)(4)抽查展示,纠错。板块四熟读精思,积累拓展1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出示讲解内容。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创造奇迹。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集体的智慧大。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要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做成事。2指名读,进一步体会语言的节奏。(提示:将“泰”“臭”“匠”“诸葛”“篱笆”“桩”字音读正确,其中“桩”不能读成zun)3分组讨论谚语里蕴藏的道理。(提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中的“利”和“断”的意思分别是“锋利”“砍断”)4全班交流。5比一比,谁能在最短

12、的时间里背诵四句谚语。6师: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民间俗语?(教师课件出示拓展内容)(1)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2)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3)一箭易断,十箭难折。(4)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1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是练习课,在教学中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无论哪个环节,都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读读做做,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加强运用训练。本单元“语文园地”涉及到的生字、多音字、成语、标点符号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使用中较多,运用性较强,而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用方法,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读迁移到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