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34349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第六单元生物的进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生物的进化课标解读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知识网络体系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态系统多样性 形成 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主要依据为化石重难点归纳 重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的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复习策略 此部分要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相关内容(如遗传和变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来巩固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时最好通过比较的方式,找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联系和区别;结合遗传和变异有关基因的内容,更好理解和把握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结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来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物种形成的过程来把握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等。经典例题解析例题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 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AB C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B例题2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 C D解析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是物种的一部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先有地理隔离,然后才有生殖隔离。答案 B例题3 (2004)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

5、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解析 答案 例题4 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解析 考查学生运用已知的生命起源过程的知识,来分析推导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那时的原始大气中有CH4、NH3、H2O、H2以及H2S和HCN等多种气体,但没有氧气存在,是一种还原性大气。在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之前,原始海洋里已经汇集了大量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并利用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又合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和

6、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但结构非常原始和简单,不可能具有光合作用的结构,原始海洋中也不存在化能合成作用的条件,所以其同化方式只能是异养型,以原始海洋中已经存在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其异化方式在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历程中,最初的生命类型是异养厌氧的。后来,当原始生命逐渐进化为原始藻类(如蓝藻)后,原始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释放到大气中,生物类型也进化到光能自养型。再往后,由于大量光能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大气中的O2越来越多,合成的有机物也越来越多,就逐渐出现了需氧异养型的生物类型。解答此题时,只要明确了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就很

7、容易找出D为正确选项。是因为A、B、C三个选项中,第一种生物类型都不是异养厌氧,自然可以排除。所以说此题解答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地球上最初出现的生命形式及其代谢特点没有掌握。答案 D例题5 关于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B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C在新近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有时也可以找到一些高等生物的化石解析 考查古生物学上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在地层里出现的顺序。一定要理解地层形成与化石的关系。地层的形成是有一定顺序的,而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人们根据地壳岩石形成

8、的先后顺序。将地层的地质年代分为五代十二纪。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机能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机能越高等。在某一地层形成时,只有生活在这一时期的生物,才有可能成为该地层里的生物化石。在极古老的地质时期,当时还没有高等生物,只有低等生物生存,所以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而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由于当时出现了高等生物,同时也有低等生物存在,故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不能正确理解地层形成与化石在地层中出现顺序之间的关系,是导致解答此题时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答案 D例题6 某种群

9、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 解析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根据题意,在100个个体中,AA占30个,Aa占60个,aa占10个,即在200个基因中,A基因占:230+60=120个,基因频率为120200=60%,a基因占:20+60=80个,基因频率为80200=40%。答案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0%.基础试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01年广东、河南高考题)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

10、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蛋白质BDNA CRNAD核苷酸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3目前生物分类学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分类系统是A两界分类系统B三界分类系统 C四界分类系统D五界分类系统4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解释正确的是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B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

11、,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下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6生活在草原上的黄鼠,在冬季食料植物干枯时就进入休眠状态,当春季食料植物茂盛时,它又停止休眠,恢复活泼的生活,导致黄鼠的这种生活习性的原因是A适应性B变异性 C自然选择 D用进废退7(2000 广东)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8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

12、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A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B一种适应性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D适应的相对性9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10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C、使不同种群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方向演变 1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

13、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12隐性基因(a)可导致人患一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而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正常。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第一代()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的成人中a的频率,以及()代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频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是A下降、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下降 D上升、上升13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个种,这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在物种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A变异B遗传 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1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的现象是生物的A遗传、变异B适应性、多样性C起源、进化D应激性、变异性15有关进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多种生物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B生存斗争造成多数个体死亡,少数个体生存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