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3249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安徽 【作者: 发布时间: 2004.07.03 11:34:51】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为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要求,加强对我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地质大调查“十五”规划、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制定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

2、发中保护”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省情、矿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矿业,满足我省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城市群的需求,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适用范围及期限 规划以1999年为基期,2000-2010年为规划期。本规划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我省地处华东腹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6237万。自北而南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横贯全省,地貌复杂多样。 我省邻江济海,承东启西,区位优势

3、明显,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九五”时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30亿元,综合省力跨上一个新台阶;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3%,2000年达到178.7亿元,比1995年增长112.9%;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5元。 (二)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截至1999年底,我省已发现矿产138种(含亚矿种

4、),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9种,矿区598处(不含共伴生)(附图1,附表1、2)。1999年,全省矿产采选业、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产值为526.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4.35%;利税39.82亿元。矿产采选业、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增加值166.02亿元,占全省GDP的5.7%。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4.5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7.21%。 目前,我省95%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均来自矿产资源;30%的工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取自地下水。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四座新兴矿业城市崛起,建成了淮南、淮北、皖北、新集煤电、铜陵有色、马鞍山、合肥钢铁、

5、海螺水泥等八大矿业集团公司,在原料保障、辐射带动、就业安置和财政税收等发挥了显著的效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1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12种。其中煤炭居全国第7位,华东首位;铁、铜矿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水泥灰岩居全国第3位。 2贫矿多、矿石组分比较复杂,采选条件较差。铁矿保有矿石量29.45亿吨,贫矿占95%;磷矿保有矿石量0.72亿吨,全部为三级品。金属矿产中单一矿产少,共伴生矿产多,埋深较大。 3主要矿种产地分布比较集中。煤炭主要分布在两淮地区,

6、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总量99.4%。铁矿主要分布在马鞍山、当涂、铜陵、安庆、庐江和霍邱等地,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97%。铜、金、银等集中在铜陵一带,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5.49%、83%、66%。硫铁矿集中在马鞍山、铜陵及庐江三地,占全省总量96%左右。水泥石灰岩主要分布在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巢湖等沿江地带,矿石量约占全省总量79%。岩盐、二水石膏全部产于定远盆地(附图1)。 4地下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水平较低,分布不均匀。淮北地区地下水埋藏浅,水质好,便于开采,但由于取水层位不尽合理,一些主要城市供水仍然紧张。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矿泉水资源较丰富,分布广,部分产地质量较好(

7、附图5,附表12)。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程度 1调查评价程度 目前,我省专业地质队伍从业人员已达18181人,各种勘查手段配套俱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覆盖全省;1:5万区调完成了6.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4.96%,基本覆盖了重要的成矿区带;1:5万城市区域地质及旅游地质调查,已完成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六安5个城市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等重要景观地区。 地球物理调查已完成全省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和航空磁测;1:10万高精度磁测完成1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2.8%;1:20万1: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面积达

8、6万平方公里;1:5万航空电法测量完成1.6万平方公里。 完成1:20万区域化探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60.4%。 完成1:50万全省环境地质调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评价及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和工程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完成了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开展了我省北部地区20个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2勘查工作程度 我省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高。在598个矿区中,达到勘探程度有246处,占41.1%;详查112处,占18.7%;普查240处,占40.2%。以水泥石灰岩勘查程度最高,勘探矿区占65%,详查占18.3%;煤炭次之,勘探矿区占61.8%、详查占13.5%;铜矿勘探矿区占31.3

9、%、详查占25%;铁矿勘探与详查矿区共占52.9%;铅、锌、金、银勘探矿区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下。相当一部分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山的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附表2)。水文地质勘查程度较高的为一些城市及工矿区的供水,农田供水为普查程度,矿泉水一般为勘查评价(附表12)。 勘查控制深度以煤矿最大。目前,淮北煤田的大中型矿井最低开采标高普遍为-800米,淮南煤田在-800-900米之间;新建的大型、特大型矿井最低开采标高已达-1000米;尚未利用的普查矿区控制深度已达到垂深1200米。铜矿控制深度一般不超过500米,个别大型矿床如冬瓜山南矿段可达1000米。铁矿绝大部分矿区控制深度在400米以内,前常铁矿

10、东矿段、罗河等少数矿区控制深度稍大,最深可达700900米。金、银、铅、锌等金属矿产与硫铁矿、磷矿、明矾石、萤石等非金属矿产控制深度一般在400米以内。 (三)开发利用情况 1999年,全省已利用矿产77种(含亚种)。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1.94亿吨,石油8.3万吨。全省各类矿山7388个,按企业规模统计,大中型矿山96个,占矿山总数的1.3%,产量6084.2万吨,占总产量31.4%;小型矿山7292个,产量13340.4万吨,占总产量68.6%。全省各类矿山采选总产值134.7亿元,从业人员达53万余人。 1、能源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炭、石油、石煤、地下热水四种。1999年矿石产量4697万

11、吨,产值65亿元,矿山数527个,从业人数22.4万人。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矿产,各类矿山485个,其中大中型矿山27个,从业人数22.29万人,占全省矿业从业人员总数41.86%;原煤产量4678万吨,产值64.2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矿石产量和产值的24.1%和46.6%。其中淮北、皖北、淮南、新集四大煤炭矿业集团产原煤4044万吨,占原煤总产量的86.4%。现有洗煤厂12个,洗煤能力2250万吨/年。1999年原煤入洗量1216万吨,占原煤总量的26%,产精煤867万吨。出口原煤17.5万吨,精煤59.5万吨,出省原煤1737万吨,精煤228.7万吨。 能源矿产综合利用和加工程度不高。煤炭开

12、采回采率59.4%(重点矿山),煤炭入选量约为洗煤能力的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矸石开发力度较低;石煤用量很少,其中伴生钒尚未利用。 2、金属矿产已开发利用11种,1999年矿石产量1233.5万吨,产值17亿元,矿山367个,从业人数44850人。铁、铜是我省支柱性矿业之一,1999年铁矿石产量843.5万吨(铁精砂389万吨),产值8.37亿元。其中,马钢矿山产量占85.3%。1999年产钢425万吨,生铁495万吨,其产品用于省内和部分外销,出口钢材11万吨,生铁17万吨。1999年,铜矿石产量344万吨(铜精砂4.2万吨),产值5.99亿元,其中,铜陵有色集团矿山产量占80.5%。

13、1999年生产铜22.55万吨,铜材3.78万吨,产品主要自用和部分外销,出口铜6.6万吨,铜材0.17万吨(附表34)。 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比较高,大中型及国有矿山采选回收率分别为:铁74.1%、铜78.3%、铅74.2%、锌81.0%、钼69.5%、金63.3%。 金属矿山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不同规模矿山差别很大。1999年,有共伴生矿产的大、中型国有矿山28个,应综合回收利用14种矿产,实际有23个矿山对其中11种共伴生矿产进行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其产值占主矿种的3040%。集体矿山、私营企业基本未开展综合利用工作。 3、非金属矿产已利用的有61种,1999年矿石产量1.35亿吨,从业

14、人数26.3万人,矿山数6344个,原矿及加工制品业产值52.6亿元。产值超亿元的矿产有5种:水泥灰岩矿石产量1909万吨,产值25.3亿元;硫铁矿产量129.4万吨,产值2.92亿元;建筑石料用石灰岩产量4428.1万吨,产值2.42亿元;建筑用砂产量1307.9万吨,产值1.1亿元;砖瓦粘土产量4149.7万吨,产值14.85亿元。 非金属矿产利用方式简单,多数是以生产原矿为主,少数矿种进行选矿和粗加工,唯方解石和石英岩开始向精深加工发展,并已初具规模。1999年方解石产量24万吨,石英岩产量112万吨。 4、地下水、矿泉水:1999年地下水用水总量约20亿立方米,仅占地下水可采资源的12

15、.7%。用水量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区的城市、农村生活和部分农田灌溉;其次是江淮分水岭地区部分农民生活用水。现有水源地88处,其中城市供水38处,工矿供水50处。开采量大于1万立方米/日的水源地有26处,大于10万立方米/日有4处。天然矿泉水137处,现有开采企业32家,年产矿泉水2.63万吨,以含锶天然矿泉水为主,生产规模偏小,开发利用程度低。 (四)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矿山开采规模小、数量多,装备陈旧,技术落后,作坊式管理,资源低效利用,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1999年,小型矿山占全省矿山总数98.7%,平均开采规模不足2万吨/年,年产值仅占全省矿业总产值37.72%,年平均亏损0.29万元/个。重要矿产开采规模与冶炼能力不相适应,铜、铁、铅、石油等原矿自给率分别为20%、50%、40%和3%。矿业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滞后,骨干矿山企业资本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活。对外依存度大的铁、铜、铅等矿产品都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外省、国际市场上购得,抗风险能力很弱。出口以原矿及粗加工产品为主,一些非金属矿产低出高进和竞相压价,造成资源和经济严重损失。 2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高边坡露天采场滑坡、崩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