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72805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一、高中校园生活现状呼唤语文课外活动浙江省教科院于 2005年 4月对全省 6所优质高中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高中生晚上与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个别学校学生的睡眠严重不足:80%的学生每晚 11点以后入睡,45.6%的高中生认为学习负担“太重”或“比较重” ,46.7%的高中生认为学习生活“太累”或“比较累” 。这表明,由于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学习任务繁重等原因,高中生普遍感觉身体很疲劳。 (2)从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等原因分析,528%的高中生对课程兴趣“一般” ;从教学态度与教学手段等原因分析,有 62.6%的高中学生认为听课效率“一般” ;有

2、 43.1%的高中生对学习状态“不太满意” ;还有 27.3%的高中生对学习状态表示“失望” 。 这些数据显示:现在大多数高中生不只是身体上的“累” ,更是心理上的茫然。从学习内容到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他们都很失望,对这种被动的学习、枯燥的学习、为了高分的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是一种毫无激情的“工作” 。高中生活死气沉沉,学生大多成了学习的“机器” ,学习不能让高中生获得一种意义所在,精神的荒芜也在所难免,校园生活缺失意义。 二、语文课外活动含义及其原则 1.什么是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

3、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它具有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2.语文课外活动的分类 (1)旨在培养高中生理性生活的语文课外活动 理性生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基础上的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技能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理智感的体验与满足。理性生活如果不能达到理智感的实现,就会沦为纯粹的知识灌输,从而丧失生活的意义。从本质上说,理性生活是求真的生活,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生活。求真的生活不仅仅要关注求真的结果,更要关注求真的过程。 (2)旨在培养高中生审美生活的语文课外活动 审美生活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美

4、感体验的立体美。审美生活的实质在于求美,审美生活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音乐美术的熏陶中感受美,并用文字把这种美描述出来;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调查、锻炼、研究,体验生活中的是非、美丑、真假、善恶。他们通过思考,去识别美、鉴赏美,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美,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审美能力就提高了。 (3)旨在培养高中生道德生活的语文课外活动道德生活是建立在意志活动基础上的思想品德内化活动,其最高层次是道德感体验。学校的道德生活,是由知识的思想性和教学的教育性所决定的。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对自然事物、社会和人的理性认识,而且要使学生形成处理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关系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5、和道德行为。(4)旨在培养高中生责任意识和家乡自豪感的语文课外活动嘉善地处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有 6000多年的农耕历史文化,孕育了元代大画家吴镇以及古镇西塘、嘉善田歌等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近年来,嘉善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县和城乡一体化等三大战略,跻身全国百强县第二十七名,逐渐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引进台资为重点的浙江省接轨上海浦东的第一站。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大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语文课外活动的原则(1)应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语文课本本身就有许多局限性:片面性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囊括其中,

6、稳定性不能收纳世界上最新的知识等。但课外活动可以使获取知识的来源更广泛。整个社会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活动、交往、阅读、看电视节目等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校园生活的空间也就拓宽了。(2)应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触类旁通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无所不包,无所不及,与其他学科是互为渗透。无论是语文教科书还是语文课外活动材料,都包含着各类学科知识。要真正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具备各相关的学科知识。(3)应面向所有学生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自己的

7、位置和任务,又能热忱地关心整个集体,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三、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1.由语文课本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的理性生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我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将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比如,根据课本论语 ,成立“宏儒学文化,建精神社区”研究小组;根据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 ,成立“小说欣赏”研究小组。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并引导他们参

8、加校内和班级的兴趣活动,如组织排演课本剧小组、朗诵小组、演讲小组、语法研究小组、修辞研究小组、古文典籍阅读小组、古诗词阅读小组、办报小组等。每个小组都成立活动工作委员会,由组长、秘书长、委员组成,活动前制定详尽而周密的工作计划,整个活动过程要按计划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开展兴趣活动。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贴心人,经常暗中提示指点,给他以“一鸣惊人”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在认知活动基础上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技能,关注求真的过程与结果,获得理智感的体验与满足,从而把知识化为能力 2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审美生活语文课外活动

9、需要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组成“语文信息”小组。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研究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与地理、化学、物理等科目联系起来,组成“环境考察”小组,考察嘉善的水资源污染、噪音、白色垃圾等,实地采访部分市民,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等。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组成“书法”小组、 “音乐鉴赏”小组,展示文学与声音画面的融合之美、立体之美。与政治、历史科目结合起来,组成“民生”小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评论社会现象。这样,让语文课海纳百川,成为“杂

10、家”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实践活动基础上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美感体验的立体美这一最高境界。3与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起来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道德生活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理性认识,而且要使学生形成处理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关系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比如,我和班主任一起,根据特定的内容,组织关于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研究如何开展主题班会、如何选择内容来开展主题班会,如何召开主题班会等。学生组织小组进行研究活动,可以通过班级开展,操作性强。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组织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

11、。比如,与政教处联合,开展“清明寄情,爱我祖国”和“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的革命烈士诗歌朗诵会等。道德生活在本质上是求善的活动,尽管道德生活离不开认识,学校道德生活的核心在于为学生建构道德信念,培养学生向善的道德意识,形成道德判断能力,产生道德感体验。4与地方文化、家乡特色相联系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家乡自豪感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嘉善的各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特色农业。比如,姚庄黄桃、蘑菇,惠民蜜梨,杨庙雪菜,洪溪葡萄,丁栅养殖,汾湖蟹等等。本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宗旨,我着力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依托家乡丰富的乡土资源分主题开

12、发大语文课程。比如,组织西塘的学生研究西塘黄酒和西塘古镇的旅游,大云的学生研究大云的鲜切花,汾湖的学生研究汾湖蟹,杨庙的学生研究雪菜。课外学生走访农户,实地考察,撰写研究小论文,最后进行班级交流。这样,让学生了解家乡,感受生活,增强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四、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1 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课外活动强调学习与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新课程需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应用。语文课外活动用实例和实际情境向学生表明: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诱发他们从生

13、活经验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动机,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精神。2.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进程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由此可见,突破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课本里的封闭沉闷的做法,把社会生活引到语文教学中来,建立一种全方位、多渠道、广视角的语文教学系统,是新课改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基础,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3.可以使高中校园生活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由

14、“机器”变成朝气蓬勃的人语文课外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阵地,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展示的舞台,活动体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语文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创建和谐宽松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语文课外活动重建高中校园生活的意义,使高中校园不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的精神乐园,让处于花季雨季的高中生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放飞理想,快乐地享受高中阶段的学校生活,并能从高中阶段的学校生活中获得或建构起自己人生的意义,

15、培养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语文课外活动课调查与实践针对这种现象,我对东莞市不同类型的十六所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发现:我市不少学 校的语文教学仍处在封闭的、被动的境地,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驱使下,造就着不少萎缩型继承型 而缺乏创造力的人才;不少语文课堂成了窒息生灵的“书屋” 。56%的语文教师从来未进行过语文课外活动,甚至有人不知道除文体活动、班团队活动外还有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过这类活动的也仅仅列举了组织文学社团、 演讲比赛。对 566名不同层次男女学生进行阅卷调查中,选语文教与学为最没吸引人的占85.3%,说进行过语文 课外活动(含文学书画演讲征文)才占 11.2%。在

16、语文课外活动与其它活动中进行选择时,31.1%选理化实验和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选语文课外活动的仅 8.6%。60.3%的学生选择逛大街、玩游戏机、看三维画或卡通书,还 有的选择去散书摊和放像室。座谈中,我感到这 60.3%的学生代表,他们是从自己选择的活动中得到了一些知识 ,但丰富的想象力被扭曲了,纯洁的心灵被玷污了。不少人满口的流氓语言,处处显出玩世不恭,常沉迷于古 怪离奇的武打言情幻境中,对正面教育颇为反感,对语文及其活动嗤之以鼻。参加了几次语文课外活动,发现 大都是课堂教学的翻版,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个别教师机械地搬了不少各种教参的堆堆结论,以其 昏昏,使人昭昭,活动后问学生感受如何,大都茫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作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认识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 性;要让语文课外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性、自悟性、趣味性和生活化;要设计一系列活动, 这活动既能反映大纲要求,又与课内教学有一定的自然的联系,特别要突出语文知识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