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72775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姓的源流分布及科学姓氏提要一,当今张姓地理分布和人文性格二,张姓的名义、起源和遗传三,张姓的历史、迁移和家谱一,当今张姓分布和地理人文性格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列上稳居第三位,尤其在中原、华北地区和四川中最有影响。当代张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 6.74%,总人口大约在 8960 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张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以黄河以北地区多张姓。张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 型 31.8%,A 型占 28%,B 型占 30.6%,AB 型占 9.5%。从汉初到清末,我国汉族经历了五次大融合。汉晋和南北朝的两次大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大批汉族南迁,内迁入主中原的匈

2、奴、鲜卑、乌桓等北方民族与原华北汉族混居和通婚,最终同化为华北地区新的汉族人群。宋、元、明清又以北方为主发生了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华北居民多次大批南迁,入主华北地区的契丹、女真、奚、渤海、蒙古、满洲等民族再一次大规模与华北居民混居、融合、同化,形成华北地区新的汉族。当代的华北汉族主要成员来自于宋元以后所形成的华北汉族。华北汉族的基本特征:方言基本趋同,族群结构单层,性格豪爽朴实,民间尚武成风。张姓人群是华北汉族杰出的代表。张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以黄河以北地区多张姓。张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 型 31.8%,A 型占 28%,B 型占 30.6%,AB 型占 9.5%。从汉初到清末,我国汉族经

3、历了五次大融合。汉晋和南北朝的两次大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大批汉族南迁,内迁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乌桓等北方民族与原华北汉族混居和通婚,最终同化为华北地区新的汉族人群。宋、元、明清又以北方为主发生了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华北居民多次大批南迁,入主华北地区的契丹、女真、奚、渤海、蒙古、满洲等民族再一次大规模与华北居民混居、融合、同化,形成华北地区新的汉族。当代的华北汉族主要成员来自于宋元以后所形成的华北汉族。华北汉族的基本特征:方言基本趋同,族群结构单层,性格豪爽朴实,民间尚武成风。张姓人群是华北汉族杰出的代表。二,张姓的名义、起源和遗传形成张姓人群高度集中和地理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

4、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一直在寻找和追求的东西:我来自何方,为什么姓张,我的先祖是谁?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情节越发强烈,直到儿孙满堂之时,不管你身在祖国何地,海外何国,总思念在能回到自己出生地或者父辈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这叫“叶落归根”。首先,分析一下张姓的张字。张的本义是“使弓弦” ,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在金文中是一幅弓上已经安置好了箭的形状。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张星属于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其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孤星,亦称“天之弓”。是擅长制造弓箭氏族的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在研究和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都

5、喜欢探寻它的起源,这是一件十分困难但又充满了趣味而且必须去做的事情。同样地,由于中华民族 5000 年的悠久历史,“张”这个姓的起源便显得更加的扑朔迷离。幸而我们伟大的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和客观地梳理出“张”这个姓的来龙去脉。张姓起源据文献记载大约有 61 支派,归纳后有以下三大来源。第一支来源,张姓得姓根据传说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已有 5000 年的历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张姓起源时是这样说的:“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 。挥是黄帝时代姬姓部落中一个氏族的重要首领,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挥氏族以张星为氏族图腾,张星属

6、于中国天文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也称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座内。挥在观察天象中发现其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孤星,也称“天之弓”。由此,挥发明了弓箭和网罗,大大提高了氏族猎捕禽兽的能力,在黄帝部落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挥氏族祀奉张星为氏族的图腾,以孤星的弓箭状图形作为氏族的徽识和氏族名,由氏族名而得姓张。第二支张姓出自姬姓。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其人,字张侯,以字为氏,自此晋始有张氏。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为晋国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

7、张姓后裔奉为先祖。第三支张姓出自外族。张姓作为中国第三大姓,绝不会是单一血统遗传下来的群体。在汉初,张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这些民族包括汉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匈奴、羯、高丽、鲜卑、回纥、契丹、突厥沙陀和蜀地巴人,还有金时女真人、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人等。尤其在东北地区,近代的满洲各族人大批改姓张,使北方地区的张姓人口更快速地增长,这些外族张姓多数很快被同化成为汉族。 说到这里,在当今文化寻根和家谱研究中祖宗的认可全社会认识基本上应是一致的,不会有很大的不同意见,包括每年在各地举办的伏羲、黄帝、炎帝的人文始祖的祭祀活动。但是,还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的前面

8、需要面对:姓氏的说法可靠吗?姓氏寻根有科学依据吗?我们的回答是:靠谱,姓氏寻根是有科学依据的。人人都知道,中国人的姓氏的传递方式一般是子承父姓,以父传子的方式世代相传的,这种传递方式至少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无独有偶,人类本身遗传中也有一种东西也是这样遗传的:生男还是生女是决定于男人,而不是女人。这个男性遗传的东西我们称为 Y 染色体,说白了就是在成人男子精液中的 Y 精子。我们每一人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这种说法没错。但是,对全社会的一半人来说是全对的,那是女人;而对男人就不完全对了,决定男人的这一极其重要的性别遗传物质 100%来自父亲,没有丝毫来自母亲,而且是世代不

9、变的。从理论上说,用现代生物技术 DNA 检测是可以做到的。很神奇吧?这是事实,是科学。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强调,科学家提出这一理论依据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中国人姓氏中含有人类生命科学中的某一规律性的信息,姓氏是“遗传”的。每一种中国人的姓氏应含有自身的历史,而且已经随着历史的进程带到了今天,而且将继续这一历史,只有到中国人不需要姓氏的哪一天,姓氏历史就将永久结束。今天全体华人姓氏文化应是全体中国人血缘历史的真谛。中国人姓氏是中国的一种国情资源。三,张姓的历史、迁移和家谱既然相传 5000 年前出现了张姓,世代相传至今。除了挥公老祖宗之外,还有其他血缘先人自愿放弃本来的姓氏加入到挥公老祖宗的张姓

10、中,张姓的起源至少有 61 支派,是一群多元群体。中国的大姓几乎都是多元的大群体,这也是中国人姓氏文化的重要的一个特征,多元性和包容性。所以,要了解张姓的历史,就要去寻找张姓 5000 年的历史历程,这些历程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张姓人群的迁移历史。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北清河一带。之后张姓一直默默无闻,氏族的迁徙路线也不明,可能那时已悄悄地迁入了山西。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

11、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就进入了“天府之国”四川,张姓族人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鲜,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这场战争中纷纷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张姓迅速蔓延到齐鲁燕代,由关中闯入四川,西进甘肃纵深,奉旨出使西域,贯通丝绸通道,安定宁夏、守边卫疆。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其发展之迅猛是其

12、他姓氏所不可比拟的,事实上是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天堑长江,首次进入江南。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张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有雄厚张氏基础的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族人通过渤海湾首次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 490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6.3%,排在王、李之后,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

13、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 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又集中了 54.5%。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张姓人口聚集中心。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 560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6%,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一跃成为张姓第一大省。南方张姓主要是在这 600 年中发展的。从中可以看到,张姓的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张姓人口主要向湖广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部晋鲁冀豫陕二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 8960 万,为全国第三大

14、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4%。宋朝至今 1000 年,张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 2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湖北、辽宁、广东、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南十省,又集中了张姓人口 43%。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 10.9%,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当今只要你到了东南地区、港澳台、东南亚华人居住的地方,你一定会看到这一张姓最明亮的标记:郡望和堂号。张姓的郡望多达 26 个,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

15、中山、魏郡、蜀郡、武威、犍为、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张姓的堂号有 222 个,主要有清河、百忍、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乐、敬谊、源流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清河和百忍堂。“百忍”堂号典出唐朝的张公艺,山东寿张(今属东平)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堂,在当时的世风中影响很大。唐高宗封祭泰山时到山东,特意上张公艺家,问其治家之本末。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呈献在高宗面前,高宗很是惊喜和佩服,奖嘉张公艺一百匹绸缎。只要看到这些郡望和堂号,你一定到了张姓人家了。凡是有这些标记的张姓聚集的村落,这里边一定藏在这家张姓的重要东西,也是全族张姓的“圣书”,这就是张姓家谱。家谱的意义

16、和重要性大家非常清楚,家谱既是这姓历史的家族自修的局部历史,也是为张姓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史料。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张姓族谱目录 2654 部。但是,目前这些家谱只记录了一部分人群的家史。而大部分张姓人,尤其在国内,大约 60 年以上没有续谱了,北方地区很多地区根本就没有家谱。这是一个问题,需要思考。今后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和人口移动半径的扩大,还会加剧续谱修谱的困难,大多数中国人将会脱离与自家原有族谱的联系。再过 100 年,很多中国人就会与当年的美国人一样了没有了自己家族的历史。每当美国人想起自己家族的历史时而没有文献(像中国家谱),他们感到彷徨和无奈,因为他们的先祖是在200 多年前从西欧,从非洲来到美州的,几乎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家谱和历史文献,就这么简单地与自己的母亲国断了联系,永远续不上了。我们有 5000 多年的姓氏和家谱文化史,这些才是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的文明和历史的血缘纽带!我们能忘了自己的祖宗吗?不会!能不记自己的家族史吗?不会!全体华人的姓氏史即家族史才是中华民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