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72756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业务学习(2013上-2014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方县中兴学校校本培训讲座材料王敏勤教授谈高效课堂的四个问题主讲:王宏钦时间:2013 年 9 月 16 日课时:2 课时地点:中兴学校会议室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许多老师心中没有数,要等专家或领导的点评才行。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是否高。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头脑一定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不能走到哪算哪,目标一定要明确。上海格致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 ,我很赞同。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全国

2、统一的,是最低标准,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达到这个标准,这是教学质量的底线。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新的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校的课程标准,甚至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确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课。如北京 22 中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等老一辈的特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课堂不热闹,但都非常扎实,教学成绩很高。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

3、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 。他们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后却布置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负担。一定要明确:预习也是负担,也是作业,凡是课后占用学生时间而与课本教学直接相关的活动都是负担。我们曾经搞过几个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对一个学校的学生讲同样的内容,有老师提前一天与学生演练了四个课时,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 2 个课时,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与学生见面 10 分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我们看到的课效果差

4、不多。这就是效率问题。如同百米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在零点起跑线上。可当发令枪响的时候有的运动员已经提前跑到了 60 米处,已谈不上什么效率。 中方县中兴学校校本培训讲座材料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要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些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 10 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 35 分钟。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在改革的初期硬性限制老师的讲授时间有助于改革的进程。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能硬性规定时间。基本

5、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是能自己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会的大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讲。现在许多老师上课就讲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难道学生连一个概念也看不懂吗?老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了吗?从理论上讲,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讲,先让学生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讲。这样一堂课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并不多,关键是看老师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

6、(达标问题)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一个老师在下课后能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好课。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价值观也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 中方县中兴学校校本培训讲座材料王敏勤教授谈和谐教学的五个环节主讲:王宏钦时间:2013 年 9 月 27 日课时:2 课时地点:中兴学校会议室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多年的和谐教学实验,

7、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和谐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下边简要说明各个环节如何操作。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 ,而是呈现单元的知识树,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编者的一段话,一般是在标题下单独成页) ,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要清楚:随便从报纸和杂志上选一篇文章和讲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是不一样的

8、,课本中的文章融进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然后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每个自学指导都是一个小循环,包括学生的自学,同学之间的互查互助,教师的检查点拨。为了提高自学与合作的效率,我们在课堂的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 ,每个小组 2

9、 人,每个大组 4-6 人。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是二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如果一开始就是 6-8 个人的讨论,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这是极不公平的。而两个人的小组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二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小组中方县中兴学校校本培训讲座材料不能解决的大组再讨论。大组讨论的是问题而不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我不主张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表演。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

10、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组长要检查,老师也要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学生自学后各组大组长要向全班汇报,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各组组长在汇报时要说明本组还有谁不会,问题是什么,现在解决没有。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

11、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和谐教学两个建构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

12、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每堂课在结束前进行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

13、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 中方县中兴学校校本培训讲座材料对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学段和学科可以灵活变通,但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 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因材施教的有效组织形式主讲:陈海燕时间:2013 年 10 月 9 日课时:2 课时地点:中兴学校会议室“因材施教”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原则,历经千年而不衰,正说明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个别化教学(如过去的“私塾”和现在的“家教” )的情况下,这一原则容易实施,但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面对全班四五十个学生,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

14、个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组织形式就是分层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一、分层教学的做法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或上下两层) ,在教学目标、施教方法、达标测试等方面做到分别要求,力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一种成功感。分层教学又分为单班分层和连班分层。所谓单班分层是行政班不变,在班内把学生分为几层。所谓连班分层是几个平行班在行政班不变的情况下,在某几门学科教学时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编班,走班上课。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科的综合成绩,每六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组分为A、B、 C 三层,即 A 层(5、6 号) ,B 层(3、4 号

15、) ,C 层(1、2 号) ,学生课桌面对而坐,即:5、6 号学生居中对坐,两边分别是 1 号和 4 号相对,2 号和 3 号相对。这样,在一个小组内,优、中、差相互搭配,互查互助,实现共赢。在具体做法上包括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一)目标分层根据课程标准 ,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一般包括三层目标:1. 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部分,属于低层目标。2. 一般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地运用与理解的部分,属于中层目标,B 层和 C 层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中方县中兴学校校本培训讲座材料3. 发展目标: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

16、分析和综合运用,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属于高层目标,C 层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如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的学习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B 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C 层学生能理解掌握性质推理过程,具备从特殊向一般抽象的概括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应该是该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二)施教分层施教分层的具体策略是:对 A 层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扶着走、多鼓励 ”的策略;对 B 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多反馈”的策略;对 C 层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策略。简单说就是:A 层学生扶着走,B 层学生小步走, C 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对 A层学生筑好台阶,补好旧知识的缺陷。例如,八年级数学“分解因式”有一道题:把多项式 16(a-b)2-9(a-b)2 分解因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