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72321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解读财务报表,杨潇,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利润表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分析,案例导入,亿万富豪现形记 为什么要对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资产负债表定义及其作用 1资产负债表定义: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以及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2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反映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结构 反映企业负债总额及其结构状况 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 提供财务报表分析所需的资料,第一节资产负债表,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二)资产负债表格式(自学) (

2、三)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目的 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原因 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 修正数据避免信息失真,第一节资产负债表,(四)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资产负债表综合分析,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一)主要资产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1.货币资金,第一节资产负债表,第一节资产负债表,3)分析要点: 分析企业日常货币资金规模与行业特定是否适当; 分析企业在货币资金收支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情况; 分析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情况; 分析货币资金的构成。,第一节资产负债表,2.交易性金融资产 1)内容:股票、债券、基金等。 2)分析要点:

3、 分析其持有目的及其金额; 分析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关注金融市场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联系。,第一节资产负债表,3.应收账款 1)特点:是商业信用的产物,与企业的销售规模及信用政策密切相关,也是造假者虚增资产、虚构利润的重要手段。,第一节资产负债表,2)分析要点: 分析应收账款的规模及其变动; 分析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 分析企业有无使用调节应收账款的手段。,第一节资产负债表,4.存货 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工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 1)特点:品种多、数量大、流动性强、易损耗。,第一节资产负债表,2)分析重点: 分析存货规模及其质

4、量; 分析存货的品种和结构; 分析存货计价是否合理。,第一节资产负债表,5.固定资产 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第一节资产负债表,分析要点 分析固定资产的规模; 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 分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固定资产的影响。,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二)主要负债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1.短期借款 1)特点: 时间短、利息低、较灵活,但若数量大,企业将面临着集中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 2)分析要点: 短期借款与流动资产是否相适应; 筹资政策对短期借款数量的影响。,第一节资产负债表,2.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 分析要点: 分析企业的销售规模与应付账款

5、、应付票据的持有量是否相适应; 分析提供商业信用企业的信用政策与应付账款的规模是否相适应; 分析存货采购规模与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规模是否相适应。,第一节资产负债表,3.应付职工薪酬 1)职工薪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及职业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 2)分析要点: 关键在于确认其是否是企业的真正负债,企业是否通过此账户调节利润。,第一节资产负债表,4.应交税费 1)特点:品种多、暂时性、约束性。 2)分析要点 税费金额计算的准确性 税费实际支付的及时性,

6、第一节资产负债表,5.长期借款 分析要点: 长期借款的增减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长期借款的数量与用其构建资产的规模的适应程度; 长期借款费用的处理的合理性与合规性问题。,第一节资产负债表,6.应付债券 分析要点: 募集资金的使用效果 还本付息的资金保证,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三)所有者权益的阅读与分析 1.要关注资本结构; 2.分析所有者权益内部股东持股状况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 3.分析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是否一致; 4.分析资本公积的合理性。,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结构概述 保守型资产结构 适中型资产结构 激进型资产结构,第一节资产负债

7、表,2.资产结构比率分析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第一节资产负债表,(2)长期资产比率分析 (3)总资产增长率分析,第一节资产负债表,(4)不良资产比率分析 (5)资产损失比率分析,第一节资产负债表,(二)权益结构分析 权益结构又称资本结构 分析要点: 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间的关系 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股东:收益、风险。 债权人:债权保障程度 经营者:资产运用效率,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第二节利润表,一、利润表概述 (一)利润表定义及其作用 1、定义 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收益与费用相配比形成的净收益,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第

8、二节利润表,2.作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以及除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所取得的各种利得和损失。 为投资者等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资料。 便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判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第二节利润表,(二)利润表格式(略) (三)利润表分析的目的 1.正确评价企业各方面的运营情况; 2.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 3.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第二节利润表,(四)利润表分析的内容 对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分析 对利润结构情况分析,第二节利润表,二、利润表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一)营

9、业收入的阅读与分析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分析要点: 1.分析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 2.分析营业收入的现金流入; 3.分析其他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配比。,第二节利润表,(二)成本费用的阅读与分析 1.营业成本分析 分析要点: 1.了解影响企业营业成本水平高低的因素,确定可控因素,采取措施降低营业成本; 2.分析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配比关系,结合行业水平分析企业毛利率是否合理。,第二节利润表,2.营业税金及附加分析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分析时,注意该项目与营业收入相配比,如果不配比则可

10、能有偷税漏税的可能。,第二节利润表,3.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分析要点: (1)分析期间费用与营业收入配比关系; (2)分析企业确定的销售费用的高低; (3)分析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变动。,第二节利润表,(三)营业利润的阅读与分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第二节利润表,1.资产减值损失分析 分析要点: (1)注意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有无随意变更的情况 。 (2)除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减值准备允许转回外,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11、,第二节利润表,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析 分析要点: 注意由于股价上升导致企业金融资产升值的情形,这部分收益是未实现的,因此不能计入投资收益,而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本公积。,第二节利润表,3.投资收益分析 投资收益主要来源: 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所确认的投资收益; 现金股利和利息收入;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交易性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所实现的损益。,第二节利润表,分析要点: (1)分析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收益是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2)分析投资收益在总利润中的比重。,第二节利润表,(四)利润总额的阅读与分析 利

12、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分析 分析要点: (1)注意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区别。 (2)分析营业外收入的形成原因。,第二节利润表,2.营业外支出分析 分析要点: 注意营业外支出与费用的区别。,第二节利润表,(五)净利润的阅读与分析 1.所得税费用分析 分析要点: (1)将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税费用的合理性。 (2)关注纳税调整项目。,第二节利润表,2.净利润分析 分析要点: 只要利润总额较大,净利润也会较高。在分析时要注意盈利的质量高低,即盈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第二节利润表,三、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对利润表的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对利润构成进行分析。

13、 通过结构分析能了解企业盈利的趋势、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第二节利润表,利用利润总额或利润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其分析方法: 营业利润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于50%,说明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主营业务之外,经营结构不够合理,预警信号产生。 还需注意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反映企业利润的稳定性。,第三节现金流量表,一、现金流量表分析概述 (一)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及格式(略)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第三节现金流量表,(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有助于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

14、 2.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3.有助于分析、评价企业过去的现金流量合理性,预测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 4.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会计造假,第三节现金流量表,(三)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 1.了解企业现金变动的动态情况和变动原因 2.了解企业的获利能力,尤其是获得现金的能力 3.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了解企业可动用的现金流量,判断企业的盈利质量。,第三节现金流量表,(四)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 1.现金流量表项目分析 2.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结构分析,第三节现金流量表,二、现金流量表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减

15、变动的原因: (1)对外销售产生的现金流量 (2)企业经营性债权债务管理产生的现金流量,第三节现金流量表,(1)主营业务的现金比率分析 指标1,销货现金销货收入 指标=1,销货现金=销货收入 指标1,销货现金销货收入,第三节现金流量表,(2)主营业务收入与经营性债权债务 如果企业营业现金流量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收入收现能力的提高,则现金流量质量较好; 如果营业活动现金流量主要来自于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则应该警惕。,第三节现金流量表,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的投资活动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奠定基础,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 (2

16、)为企业对外扩张和其他发展性目的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 (3)利用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求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应与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一致,企业的一种短期理财安排,第三节现金流量表,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一般是由于企业挖掘利润增长点、扩大投资行为的结果。 当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时,一般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投资回收活动的规模大于投资支出的规模,或者是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方面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处理手中的长期资产来变现。因此,必须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三节现金流量表,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有的需要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来补偿。 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购建支出,将由未来使用有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补偿。 因此,即使在一定时期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我们也不能对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简单作出否定的评价,而是要结合产品市场潜力、产品定位、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作出判定。,注意,第三节现金流量表,3.筹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