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22864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最新)(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ICS:ID备案号:AQ 1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2008-11-18发布2009-1-1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目 次II目 录前言 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井工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14 井工矿竣工验收205 露天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336 露天矿竣工验收43附录A:参考文献 49前 言本标准全文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标准和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标准比较,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开拓开采的要求;增加了矿山救援的内容;提高了相应的煤矿安全技术要求;提高了相应的煤矿安全设施要求;删减了矿

2、井概况及安全条件;删减了设计审查标准中有关日常安全管理性的条款。本标准的附录A为参考文献。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参与起草人:成家钰 高富基 于新胜 檀新忠 周德昶 何建平 张步勤 朱泽虎 洪益清郭振文 郭昭华 张彦彬 刘爱兰 窦永山 郑福良 吴荣敏 赵玉辉 黎体发宋元明 刘向东 王万生 王 涛 李大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本标准中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煤矿建设

3、项目。2 术语和定义GB/T15663煤矿科技术语及煤矿安全规程中定义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 井工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3.1 设计必备条件3.1.1 安全设施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3.1.2 已取得省级及以上投资主管部门项目核准(审批)的批复文件。3.1.3 已取得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划定井田范围批复文件或颁发的采矿许可证。3.1.4 已取得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相应级别的井田勘查地质报告。3.1.5 安全预评价报告。3.2 矿井开拓与开采3.2.1 矿井开拓3.2.1.1 井筒3.2.1.1.1 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设专用回风井。3.2.1.

4、1.2 必须按规定留设井筒保护煤柱。3.2.1.1.3 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3.2.1.1.4 每个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采用中央式通风系统的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当井田一翼走向较长时,设计应规定井田边界附近的安全出口。3.2.1.2 井底车场、硐室及主要巷道3.2.1.2.1 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应布置在坚硬稳定的岩层中,不得布置在有突出危险和冲击地压的煤层中。3.2.1.2.2 开拓巷道和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有突出危险和冲击地压的煤层中。3.2.1.2.3 采用倾斜分层或水平分层采煤法时,采区上山应布置在岩石

5、中或不易自燃煤层中。3.2.1.2.4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单一厚煤层或煤层群的矿井,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应布置在岩层内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内;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内,必须砌碹或锚喷。3.2.1.2.5 井下每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3.2.1.2.6 对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和2个水平之间的安全出口,倾角等于或小于45时,必须设置人行道,并根据倾角大小和实际需要设置扶手、台阶或梯道。倾角大于45时,必须设置梯道间或梯子间,斜井梯道间必须分段错开设置,每段斜长不得大于10m;立井梯子间中的梯子角度不得大于80,相邻2个平台的垂直距离

6、不得大于8m。主要绞车道不得兼做人行道。3.2.1.2.7 矿井必须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灾硐室或压风自救系统,空气压缩机必须设置在地面。3.2.1.2.8 井下爆炸材料库应采用硐室式或壁槽式。井下爆炸材料库应包括库房、辅助硐室和通向库房的巷道。3.2.1.2.9 井下爆炸材料库的布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库房距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道、主要硐室以及影响全矿井或大部分采区通风的风门的法线距离:硐室式的不得小于100m,壁槽式的不得小于60m。b)库房距行人巷道的法线距离:硐室式的不得小于35m,壁槽式的不得小于20m。c)库房距地面或上下巷道的法线距离:硐室式的不得小于30m,壁槽式

7、的不得小于15m。d)库房和外部巷道之间,必须用3条互成直角的连通巷道相连。连通巷道的相交处必须延长2m,断面积不得小于4m2,在连通巷道尽头,还必须设置缓冲砂箱隔墙,不得将连通巷道的延长段兼做辅助硐室使用。库房两端的通道与库房连接处必须设置齿形阻波墙。e)每个爆炸材料库房必须有2个出口,一个出口供发放爆炸材料及行人,出口的一端必须装有能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另一出口布置在爆炸材料库回风侧,可铺设轨道运送爆炸材料,该出口与库房连接处必须装有1道抗冲击波密闭门。f)库房地面必须高于外部巷道的地面,库房和通道应设置水沟。3.2.1.2.10 在多水平生产的矿井内,井下爆炸材料库距爆破工作地点超过

8、2.5km或井下无爆炸材料库的矿井内可设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a)发放硐室必须设在有独立风流的专用巷道内,距使用的巷道法线距离不小于25m;b)炸药和电雷管必须分开贮存,并用不小于240mm厚的砖墙或混凝土墙隔开;c)发放硐室应有单独的发放间,发放硐室出口处必须设有1道自动关闭的抗冲击波活门。3.2.1.3 主要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并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运输巷和主要风巷的净高,自轨面起不得低于2m。架线电机车运输巷的净高必须满足,在行人的巷道内、车场内以及人行道与运输巷交叉处,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不小于2m;在不行人的

9、巷道内不小于1.9m。在井底车场内,从井底至乘车场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不小于2.2m。电机车架空线与巷道顶或棚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2m;悬吊绝缘子距电机车架空线的距离,每侧不得超过0.25m。b)采区(包括盘区)内的上山、下山和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2m,开采薄煤层采区内的不得低于1.8m。c)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3.2.1.4 主要运输巷两侧(包括管、线、电缆)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巷道一侧从道渣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

10、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巷道内安设输送机时,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5m;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巷道内移动变电站或平板车上综采设备的最突出部分,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3m。b)改扩建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一侧设置躲避硐,2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c)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渣面起1.6m高度内,必须留有宽度在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3.2.1.5 在双

11、轨运输巷中,2列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对开时不得小于0.2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m。3.2.1.6 平峒、石门、大巷及上下山等主要井巷应按规定留设保护煤柱。3.2.2 矿井开采3.2.2.1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时,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3.2.2.2 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3.2.2.3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急倾斜煤层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在主石门和采区运输石门上方,必须留有煤柱。禁止采掘留在主石门上方的煤柱。3.

12、2.2.4 突出矿井的采区巷道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a)主要巷道应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b)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应避开地质构造带。c)在同一突出煤层的同一区段的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2个工作面相向回采或掘进。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应避开本煤层或临近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范围。3.2.2.5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a)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倾角大于25时,必须有防止煤(矸)伤人的措施。b)当采高超过3m或煤壁片帮严重时,液压支架必须有护帮板。c)工作面两端必须使用端头支架或增设其他形式的支护。3.2.2.6 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

13、定: a)矿井第一次采用放顶煤开采,或在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根据顶板、煤层、瓦斯、自然发火、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冲击地压等地质特征和灾害危险性,编制开采设计,经专家论证或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评价后,将其(附专家论证报告或评价报告)报请集团公司或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b)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特点,必须对防瓦斯、防火、防尘、防水、采放煤工艺、顶板支护、初采和工作面收尾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c)通过预裂爆破对坚硬顶板或者坚硬顶煤进行弱化处理的作业,应在工作面未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在工作面内采用炸药爆破

14、方法处理顶煤、顶板及卡在放煤口的大块煤(矸)。d)高瓦斯矿井的容易自然煤层,应当采取以预抽方式为主的综合抽放瓦斯措施和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本煤层瓦斯含量不大于6m3/t或工作面最高风速不大于4.0m/s。e)工作面严禁采用木支柱、金属摩擦支柱支护方式。f)对于倾角大于30的煤层(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放顶煤除外)、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严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放顶煤开采。3.2.2.7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a)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m。b)采放比大于13。c)采区和工作面回采率达不到矿井设计规范规定。d)煤层有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e)坚硬顶板、坚硬顶煤不易冒落,且采取措施后冒放性仍然较差,顶板垮落充填采空区的高度不大于采放煤高度。f)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放后有可能与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强含水层导通。3.2.3 顶板管理3.2.3.1 开采有冲击地压煤层时,应遵守以下规定:a)开采严重冲击地压煤层时,不得在采空区留有煤柱。b)开采煤层群时,应选择无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