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21899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电开发与绿色未来新华论坛(北京)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置与改善水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报告人:吕忠华摘要: 流域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人类活动加剧了枯水期河道水量的不足,西北江骨干工程特别是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承担流域水资源配置任务,改善水资源量的时程分配,使洪水资源化,增加枯水期西江河道下泄水量,降低枯水期咸潮上溯影响,改善西北江三角洲水环境状况。关键词:水资源配置;大藤峡水利枢纽;水生态环境;咸潮珠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她曾以其优越的地域环境、相对充裕的水资源滋润了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哺育了一亿多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珠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出珠江三角洲的富庶与文明。随着经济社会

2、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社会对水的需求与水资源保障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可以说,珠江的健康生命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近年来的连续干旱、咸潮上溯、水环境持续恶化,使得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澳门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去冬今春咸潮的大规模爆发及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珠江三角洲饮水安全危机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维护珠江的健康,提高其承载能力,继续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流域的层面,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合理配置,在保障流域河道水环境要求的最小流量、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同时,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珠江流域概况珠江流域总面积45.37 km2,包括西江、

3、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西江为珠江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省(自治区),至广东省三水市的思贤滘,全长2075km,集水面积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3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广东3省,干流全长468km,集水面积46710km2。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滘汇入西北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珠江流域涉及的行政区域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在珠江流域。流域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和西南

4、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风暴侵袭。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422,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70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m3。北江、东江的中、下游地区,年平均雨量在2000mm以上。2 水资源量及其特性2.1 水资源量及其地区分布珠江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为3380亿m3。其中西江为2301亿m3,占珠江流域水资源量的68.1%;北江为510亿m3,占15.1%;东江为274亿m3,8.1%;珠江三角洲为295亿m3,占8.7%。各地区分布趋势基本呈内陆多、沿海少,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山丘区多、平原区少。2.

5、2水资源量的时程分配流域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根据1956年2000年45年资料分析,西江控制站梧州站最大年径流量为3089亿m3(199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1070亿m3(1963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2.9倍;北江控制站石角站最大年径流量为731亿m3(1973年),最小年径流量为168亿m3(1963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4.4倍。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且常出现连丰、连枯现象,1987年1992年为连续枯水年组,1993年1998年为为连续丰水年组。流域水资源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5%以上,枯水期径流量不足年径

6、流量的25%。西江控制站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02亿m3 (6670 m3/s),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4亿m3 (2820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1%;北江控制站石角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0亿m3 (1360m3/s),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亿m3 (654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4%。进入西北江三角洲(思贤滘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60亿m3 (8750m3/s),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98亿m3 (3800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2%,最1个月的平均径流量为56亿m3 (2160m3/s),仅占年径流量的2%。3 水生态环境需水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3.1 水生

7、态环境需水量河道水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道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需要保留的水量,包括生态基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环境下泄水量。生态基流是为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流断流、保持水体天然自净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而保留在河道中的最小水(流)量;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正常来水条件下,维持河流水生生物较好的栖息地而需要保留在河道内的最小水量;生态环境下泄水量是对河流水系的干支流、上下游节点以及河口生态环境需水进行协调后,需要下泄或入海的水量。根据珠江流域自然环境和河流特征,西江梧州站、北江石角站所在河道断面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需占年径流量的32%、18%,径流量分别

8、为662.3亿m3、78.8亿m3,相应流量分别为2100m3/s、 250 m3/s。进入西北江三角洲(思贤滘断面)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88.4亿m3, 相应流量为2500m3/s。3.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珠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由于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少、水脏、水咸。一是水少:由于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口、经济、土地等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匹配,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低,以及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薄弱,导致部分中小河流枯水期出现断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由于地势平缓,濒临南海,人口集中,水体污染,当地水资源短缺,珠江三角洲、香港、澳

9、门供水日趋紧张。要保证三角洲及河口区域生态环境需水要求、抑制西北江三角洲咸潮活动使咸潮上溯范围控制在西北江主要取水口以下,西江梧州站下泄的流量需达到2100m3/s、北江石角站 下泄的流量需达到250 m3/s、进入西北江三角洲(思贤滘断面)的流量需达到2500m3/s。近年来,珠江流域偏旱,枯水期干支流来水偏少,由于径流动力的减少,咸潮影响频繁。据统计,1992年12月、1993年1月、1998年12月1999年3月、2002年1月、2003年12月2004年3月、2004年11月2005年1月、2005年11月2006年1月均发生过比较严重的咸潮上溯。期间,西北江来水(思贤滘断面)少于20

10、00m3/s,尤以1993年、1999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春最为突出,最枯流量仅为14001600 m3/s。二是水脏:改革开放以来,珠江流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珠江流域总人口9935万人,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只有.68万km2,人口达到1858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7336亿元,其中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达10093亿元,占珠江流域国内生产总值的58%。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物质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品尝着由于初放型经济发展给自己带来副产品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已超出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河流水体污染加剧,许多地区已无放心水可用,威胁

11、人民生命健康。在33520km的评价河长中,有18%的河长河流水质劣于类,主要位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珠江三角洲、南北盘江二级区接近一半的评价河长水质劣于类。三是水咸:上世纪8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受咸潮危害最突出的是农业。80年代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业用地大幅减少,受咸潮影响的主要对象已转为工业用水及城市生活用水。如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间,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居民有相当长时间用的是“带咸”的自来水。2003年10月以来,咸潮影响比以往更为严重。以磨刀门水道为原水的各水厂供水含氯度经常高达800 mg/L(国家饮用水标准250 mg/L)。最近两

12、个连续枯水期咸潮影响范围扩大到广州、东莞、中山的大部分地区,甚至佛山的南海区也受到影响,区域影响人口近1500万人,并已严重影响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海市的市民生活和社会安定。2005、2006年初,国家防总两次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程,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经国务院批准,为保证澳门、珠海的供水安全,2006年2007年春珠江实施枯水期的骨干水库调度,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正在向中央提出的确保澳门供水安全的目标前进。 4 流域水资源时空配置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河道比降小,河网密布,水流分散,流速缓慢。主要靠上游径流压抑咸潮、冲洗污水,枯水期上游径流锐减,污水随潮水回荡,咸潮随咸潮

13、入侵,易产生污染加重、供水困难的局面;严重时水环境恶化,供水咸度超标,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珠江骨干水库具有调节洪水、增加枯水流量、减轻污染、提高供水安全保证。流域水资源时空配置就是通过蓄水工程将汛期的洪水资源贮存起来调配至枯水期使用,增加枯水期的水资源量,改变水资源量的时程分配;通过调水工程调整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使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相匹配。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不均、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不相匹配、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进行流域水资源时空配置提出了要求。4.1 西、北江上游已建和在建骨干水库水资源配置作用西江上游已建、在建的天生

14、桥、龙滩、百色等水库调节库容大、调节性能好,分别是红水河、郁江的龙头水库,具有调蓄径流增加枯期流量的作用,各水库布局见图2。根据分析计算,百色、龙滩、天生桥等水库结合发电调度,可以增加西江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枯水期的流量,将思贤滘断面最枯月平均流量达到2500m3/s的保证率天然情况下的13.6%提高到70.5%左右,将最枯月平均流量从1390m3/s提高到1790m3/s,将最枯10天平均流量从1120m3/s提高到1670m3/s(见表1)。虽然这些水库已经显著增加了枯水期流量,但对于枯水年份西北江的流量仍不能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和三角洲压咸的要求。4.2 大藤峡水利枢纽在流域水资源配

15、置作用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珠江干流西江中游黔江河段,控制流域面积197800km2,占西江流域面积的54%,是珠江干流上最下游一级具有调节性能的枢纽工程,具有控制条件好、距离需水区近、调度容易的特点。大藤峡水利枢纽具有15亿m3调节库容,与在建的西江长洲水电站联合运用,由大藤峡作为水源水库、长洲电站控制西江流量,可使大藤峡发挥枯水期径流补偿调节作用。表1 现有骨干工程配置作用统计表工程情况频 率(%)最枯月平均流量(m3/s)连续最小10d平均流量(m3/s)马口三水2500m3/s保证率(%)天然901540122013.695142011709813901120配置后902060194070.595189018609817901670(1)增加调节库容,提高枯水保证率,压抑咸潮,改善三角洲水环境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具有15亿m3调节库容,多年平均补水量为2.7亿m3,80%的枯水年份补水量为6.2亿m3,90%以上的枯水年份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