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21762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学水资源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水资源: 一般将天然水中可供利用的部分称为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冰川水、大气水等。2. 水体: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的总称。3. 农业水文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措施、农业工程方面各种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4. 水分大循环从海洋表面上蒸发的水汽,有一部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上,这些降水除一部分蒸发外,一部分汇流入江河,然后注人海洋,一部分则渗入地下而以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循环称为大循环。小循环海洋的水从海面蒸发上升至空中,水汽以降水的形式降回海洋,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上升至空中,经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陆

2、地。这种局部的水分循环,称为小循环。5. 水量平衡:对于某一地区来说,在任意时段内,来水量等于出水量与该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称为水量平衡。6. 降水是指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的水,亦称为大气降水降水总量是指在一定的时段内天空下降的水量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下垫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7. 降水历时指一次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水时间是对应于某一降水量所经历的时间。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降水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8. 分水线是指地形的最高点的连线,起着分水的作用,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包括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两种。9. 流域是指汇集地面来水和地下来水的区域。集水面积是指分水

3、线所构成的集水区域。 10. 径流是指降水自流域内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植物截留是指雨水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填洼是指雨水被地面洼凹地拦蓄的现象下渗是指降水从地面渗入土壤中的过程。径流损失是指降水消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不产生径流的部分。地面径流量是指降雨量减去降雨损失部分即为地面径流量,或称净雨量。 11. 坡面漫流是指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降水满足下渗和填洼以后,雨水沿坡面流动。 河槽集流是指流域坡面径流的水经过坡面漫流而注入河槽,并沿着河槽向下游流动的过程叫做河槽集流或称做河网汇流。12. 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把一定时间内的流量按时间不同求平均值,可得

4、到某时段的平均流量。13. 径流总量:某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W=QT径流深:将径流总量均匀的分布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Y=W/1000F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的产流量。M=Q/F径流系数: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径流深与同一时期的降水量之比。=Y/p 14. 蒸发:水由液态或固态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根据蒸发面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地面蒸发、土壤蒸发、冰雪蒸发、植物的腾发等等。15. 土壤蒸发是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16. 入渗是指水分自地表进入土壤的过程。17. 灌溉保证率是以灌溉设施供给灌溉用水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18. 频率是指变量某值在样本中出现

5、的机会。重现期就是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19. 作物需水量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作物需水量是作物在整个生长期中叶面蒸腾和棵间的土面蒸发之和。20. 株间蒸发是指作物植株之间土壤或水面蒸发,它是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的物理现象。21. 田间需水规律(或需水模系数)是指需水量在作物全生育期内不同时段的变化和分配规律。22. 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是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23.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使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所制

6、定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灌溉制度包括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等方面.24. 灌溉定额: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25. 有效降雨量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26.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27.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28. 灌溉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系统。分为水源和引水部分 ,输水配水系统 ,田间渠道系统 ,排水泄水系统 29.

7、输水配水系统是从水源把水按计划输送分配到各个田块的各级渠道系统。渠道一般分为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30. 排水泄水系统是排除因降雨过多而形成的积水和多余的灌溉水,以及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灌区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的沟道与容泄区。排水泄水系统是由田间排水沟、排水农沟、斗沟等沟道和容泄区组成的。31. 灌水方法是指灌溉水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湿润土壤,使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灌水技术是指在一定的灌溉方法下,为使供给作物的水分适时适量和均匀一致,所必须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32. 地面灌溉法是灌溉水通过田间渠道系统进入田间,一方面成为连续水层或细小水流沿地表流动,一方面借重力作

8、用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也称为重力灌水法。33. 畦灌: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形成一个薄水层,沿畦田坡度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湿润土壤。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沟,使水在沟中边流动边渗透的一种灌水方法。34. 渠道设计流量渠道净流量与渠道损失流量之和35. 水力最优断面:在过水断面面积,渠底坡度和糙率一定的条件下,使渠道所通过的流量最大断面形式叫做水力最优断面。36. 不冲不淤流速:为保证渠道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冲刷或淤积的现象,以保证渠道的稳定过水能力,在设计时必须使渠道中的流速控制在不冲不淤的允许范围内。这种流速称为不冲不淤流速(或允许流速)。37. 喷灌是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输水,

9、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头把水喷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灌溉农作物的一种灌溉方法。滴灌是用较小压力,通过管道一滴一滴地将水滴于作物根区,湿润土壤,供给作物水分。渗灌是将水通过管道渗入土壤,再通过土壤毛管作用供给作物的一种灌溉方法。38. 喷灌强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39. 农田水分过多是指由于降水或洪泛产生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时的淹水状态和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体构型不良或土质过于黏重、土壤透水性差造成的土层滞水的情况。淹害 、渍害 、盐害40. 除涝设计标准一般用发生某一频率的暴雨而不受灾的这一暴雨雨量和降雨历时来表示,亦被称之为设计暴雨。中国大多数地区采用重现期为510年一遇(频率P=

10、2010)的暴雨41. 排涝设计流量指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暴雨时,排水沟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或平均流量。42. 流量过程线:降雨产生径流的流量是随时间变化的,表示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流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的形状取决于降雨特性及降雨区的地形、植被和土壤条件等。43. 排涝模数:排水区单位面积上的排涝流量被称作排涝模数44. 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日常设计流量称为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其数值的大小决定于地区的土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也决定于排水沟密度等因素.45. 排水沟道的边坡系数:沟道的边坡系数是沟道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值。46. 沟道边坡系数主要与沟道的土壤质地和沟深有

11、关。土壤质地越砂,采用的边坡系数越大,反之越小。47. 排水沟道的糙率是指排水沟道表面的水流阻力的影响。表面越粗糙,糙率n值越大。48. 水土保持学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一门科学。49.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是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面土壤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又被称为土壤侵蚀。由于土壤受水和风力两种主要营力的作用,一般又分为水蚀和风蚀。50. 泥石流是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51. 风力侵蚀:在雨量稀少、温度变化大、植被稀疏、风力较强的地区,气流的运动以及瞬间的空气涡流,常将地表土粒甚至砂粒吹起,带到它处,这种现

12、象称为风蚀。 1 我国35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效益是什么?(1)提高防洪能力,控制洪水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安全(2)提高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产创造了条件。(3)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全国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解决了饮水困难和饮水问题。(4)农村小水电蓬勃发展,促进了地方工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田抗旱涝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5)初步治理了水土流失,发展了牧区的水利建设等。2 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3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哪些?(一)灌溉措施即按作物的需要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13、(二)排水措施即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排入承泄区,使农田保持适宜的水分、养料、通气和热状况,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 4.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的措施(一)蓄水措施通过水库、河网及大面积的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二)引水、调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5在选择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源时,必须考虑哪些原则?1不传染疾病 2控制水中有毒物质及其浓度 3适于人体需要的化学成分 4感官性状良好 6 灌溉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灌溉用水水质,应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不破坏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不

14、产生土壤污染及污染地下水质并使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具体要求: (1)灌溉水中的泥沙 粒径大于0.2mm的泥沙含量大于15时即不宜进行灌溉; (2)灌溉水的含盐量 灌溉用水的允许矿化度应小于1.7gL; (3)灌溉水温 应根据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可利用水温来调节当地当时的气候状况,或对水温进行处理。 (4)污水水质 按照全国通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7 地面径流形成过程是什么?在流域内开始降水时,首先消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这一部分为径流损失。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并满足下渗、填洼等以后,雨水开始沿坡面流动,形成坡面漫流。坡面漫流形成无数股不大的、时分时合的细小

15、股流,最后经过进一步汇集,进入河槽,形成径流。8.水面蒸发有两个过程,水分汽化过程与水分扩散过程。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1饱和水汽压差 决定水面蒸发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水面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上空实际水汽压之差,简称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差愈大,蒸发作用愈强。 2温度 蒸发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3风 风速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 4气压 其他因素不变,蒸发量与气压成反比。 5水质,海水的蒸发比淡水要小。浑浊的水比清水蒸发快。 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有器测法、水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经验公式法等。9 什么是土壤蒸发?土壤蒸发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是什么?土壤蒸发是水分自地表散失,土壤由湿变干的过程 :1定常蒸发率阶段:(1)土壤较湿,导水率较大,蒸发率不变,蒸发量数值与自由水面蒸发值很接近;(2)受大气蒸发力控制的影响较大;(3)饱和含水量只能持续很短的一个时段,水量散失速度最快。 2蒸发率下降阶段:(1)蒸发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减少而下降;(2)蒸发量小于自由水面蒸发量,而且随着导水率的降低而减少;(3)蒸发速率受土壤剖面水分传导的控制。(4)持续时间较短,水分散失速度较快。3蒸发率微弱阶段 : (1)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