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12238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牵头处室:勘查储量处参与单位: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第一章 重庆市社会经济及其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第一节 我市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重庆市简称渝,是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祖国西南腹地,东与湖北省、湖南省接壤,南接贵州黔北,西与四川省毗邻,北抵大巴山在城口巫溪北侧与陕西省分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9个区、21个县(自治县)。全市总人口3100余万人,2005年末常住人口2798万人。2007年初,市委、市府启动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以加快推动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一圈”指一小时经济圈,

2、是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以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支撑,涵盖涪陵、长寿以西23个区县,是重庆经济的主体,主要建立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一主四副、众星托月”的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直辖市的 “主核”。 “两翼”分别为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渝东北翼是以万州大城市为中心,涵盖周边12个区县;渝东南翼是以黔江大城市为中心,涵盖渝东南地区5个区县,两翼依托长江、乌江等交通干线重点发展资源加工产业。为了推动“一圈两翼”和“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要求,按照市政府152号文件要求,我市将在

3、“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开发利用天然气、铝土矿、锰矿、钡矿、锶矿、硅矿、镁矿、盐矿、煤炭、铁矿和地热等11种优势矿产资源。其中,天然气和地热资源的利用要达到国际水平,铝土矿、锰矿、钡矿和锶矿要形成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盐矿、硅矿和镁矿形成新兴的加工型产业,煤炭和铁矿资源开发主要围绕我市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力争到2010年,围绕11种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形成技术先进、资源利用合理、集约化水平高的加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超过了年均增长9%的预期目标,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69.10

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11060元。“一圈两翼”战略为重庆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即到2012年,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框架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二阶段,即到2020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前5年GDP年均增长12%。后8年GDP年均增长10.5%,总量达到1.2万亿元,人均GDP5.45万元,全市GDP总量到2020年翻二番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地质勘查工作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先行性、基础

5、性作用,为我市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一、对基础性地质调查的需求分析根据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至2020年前,城市结构体系将进行重大调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一小时经济圈交通建设提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对环境的压力急剧增大,对基础地质资料的需求也必将更加迫切。为满足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需用,体现地质工作的先导作用,地质基础工作必须适度超前,在一小时经济圈规划全面实施之际提前开展区域地质、农业地质、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等基础性地质工作。二、对矿

6、产资源勘查的需求资源作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我市对优势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预计今后1020年,我市天然气、煤的资源量能够保证开发需要,但优质煤缺乏。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需求,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红层和岩溶石山地区水资源缺乏。金属矿产供需形势严峻,除锶、锰、铝、汞等少数矿产的资源储量可保证规划期内的现有开采规模外,其它金属矿产勘查程度低,开采量很难满足全市现有金属冶炼加工业的需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可满足需要,但膨润土、磷矿、硫铁矿、优质玻璃陶瓷原料等

7、供应不足。三、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的需求分析我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域内应按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频度进行分级、分区,按急缓需求进行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为防灾减灾服务。市域内在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应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以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开展红层和岩溶石山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及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饮水安全及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研究,建成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生态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成果资料。第二章 矿产资源情况第一节 资源

8、现状重庆市横跨秦岭地槽和扬子地台两大一级地层、构造单元,受地质环境及大地构造运动的控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部以浅丘、中低山为主,周边以低山、中山、高中山为主的地貌格局及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由此造成了“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在地质构造、环境、成矿条件上的巨大差异。其中:一小时经济圈为扬子地台沉积岩区,大部分为稳定型地台沉积盖层分布,晚三叠世前以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以后以巨厚陆相含煤碎屑岩红色建造为主。地貌呈现以浅丘、中低山为主的基本特征。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和岩溶地区地下水贫乏,灌溉水、人畜饮水问题突出是该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

9、的塌陷、地面沉降与地裂带、危岩与崩塌、滑坡、水土流失与泥石流、地下水位超常下降、地表水枯竭、矿渣污染及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水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矿产资源种类少但总量大,是我市主要的矿物原料基地,分布有重庆市三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即渝西大足铜梁锶、煤资源富集区,渝南万盛綦江煤、煤成气、硫及铁矿资源富集区,渝南南川武隆铝、煤、硫、重晶石、炼镁白云岩资源富集区。根据成矿规律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这三大矿产资源富集区还有较大的资源潜力,通过加强上述地区矿产勘、调查,可以扩大矿产的资源储量,培育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资源加工基地,为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渝东北翼,其北部为秦岭地槽浅变

10、质岩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仅有青白口系奥陶系地层出露,均以复理石碎屑岩沉积为主,具有轻微区域变质特征,同时分布有变余火山碎屑沉积岩及中基性侵入岩体;南部为扬子地台沉积岩区,褶皱构造发育,大部分为稳定型地台沉积盖层分布。该区位于中国地貌单元第二台阶转换带,其独特地貌特征,造成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三峡库区水位升高后,沿江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库岸稳定性及地下水环境质量将受到影响,重大工程建设面临基础稳定性问题;该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分布面广。分布有五个大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即:渝东北翼的城口钡矿资源富集区,城口锰矿资源富集区,长江沿岸天然气、煤、地热水、盐、硅质原料等非金属资源富

11、集区,巫山铁、煤、硫、硅质原料资源富集区。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可培育库区产生经济,同时可为一小时经济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矿物原料需求提供补充。渝东南翼,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寒武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地貌呈现以中低山、高中山为主的山地地貌特征。岩溶地区地下水贫乏,灌溉水、人畜饮水问题相对突出;该区是重庆市重要的内生矿产及锰等优势金属矿产富集区,即渝东南汞、锰、铅锌等多金属资源富集区。区域成矿条件较好,找矿潜力大,但找矿理论、方法和手段有待突破,基础性矿产资源调查程度亟待提高,以增强我市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近半个世纪以来,重庆市的地

12、质勘查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勘单位及科研院所等先后在我市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形成了以1:20100万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为主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以及以煤、铝、锰、锶、钡等优势矿产为主的矿产勘查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现有成果1、基础地质调查全市已完成120万、150万、1100万基础地质调查;与国际接轨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了开县、万县两幅图,市域国土面积2.37万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8%;15万区域地质调查36.5幅(其中一小时经济圈15幅,北东翼14幅,南东翼7.5幅,见“一圈两翼”1:5万基础地质工作

13、程度对比图),面积1.63万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7%;15万区域矿产调查5.5幅,面积0.25万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0%;重庆市沿江经济带、都市经济圈生态地球化学调查1.9万平方公里;125万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9区县13173平方公里;110万乌江流域重庆段水工环综合调查约13000平方公里;15万重庆市经济区水工环综合调查4630平方公里; 15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7500平方公里;110万水文地质调查与区划17822平方公里;渝西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1165平方公里;城口钡矿成矿带以及渝东南地区铅锌矿资源调查与评价;华蓥山南段、永荣、松藻、南桐等煤矿区矿山地质

14、环境调查。在总结研究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包括本市在内的四川省地质志以及重庆市150万地质系列图及说明书、重庆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年)以及水工环调查与区划等综合研究成果。2、矿产资源勘查全市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55种,开发利用的矿产3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主要有天然气、煤炭、铁、锰、铅、锌、铝(铝土矿)、镁(白云岩)、汞、锶(天青石)、硫铁矿、水泥配料用泥岩、铁矾土、毒重石(钡矿)、盐矿、石膏、陶瓷用砂岩、砖瓦用砂岩、铸型用砂岩、砖瓦用粘土、滑石、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砂岩、地热水、矿泉水等。全市已查明矿产地41

15、5处。按矿床规模划分:大型矿床29处,占7%;中型矿床100处,占24%;小型矿床及矿点286处,占69%。按勘查程度划分:勘探116处,占28%;详查93处,占22%;普查180处,占43%;其余尚处于预查阶段。总体而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偏低,可利用的基础储量不足30%,煤、锰、石灰岩等少数矿种勘查程度较高,一些主要矿产的资源保障程度不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的地质工作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水工环、区域物化探、遥感、地质科学研究等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不高,重要矿产、优势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低。 1、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1)目前我市基础地质调

16、查程度较低,在全国四个直辖中处于最低水平。如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1:5万基础地质调查,北京、上海市已全部完成,天津市完成了国土面积的60%,三市均在向更高精度的基础地质调查方向发展,而我市仅完成了全市国土面积的18.7%(见直辖市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对比图);区域物探、化探均为中、小比例尺调查,遥感地质调查不系统、信息量少,农业地质工作起步较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精度基本停留在上世纪120万区域调查的基础上,15万区域调查、重要基础工程地质灾害调查、红层及岩溶石山缺水地区地下水调查均未全面展开;地热资源调查主要停留在主城及周边地区,面上的调查评价尚未全面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和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发展。(2)、基础地质工作严重滞后于“一小时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