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770349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 高研 所 在 单 位 :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拟开题时间: 2012 年 9 月(一) 背景和意义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英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以及高中教学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比例都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目前

2、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型在巧 O 分中占 40 分,成为分值比例最大的一题,另外完形填空也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了语言点的考查。但是,目前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时间、精力投入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高耗低效”等现象比较突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台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

3、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

4、法。传统的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以上的种种要求。面对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打造高效课堂迫在眉睫。英语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自主学由学习者管理自身学习,积极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形成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型课堂可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局面,提高课堂效率。英语阅读课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高考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课教学已成

5、为广大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在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及操作方法。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现代英语教学应该突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革以前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一:阅读教学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个心理语一言过程,是读者智力和知识对文字意义的消化加

6、工过程,阅读环境与读者互相作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态过程。阅读理解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的认知过程:信息输入,信息解码,信息存储,信息提取及信息输出。关键词二: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方法,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依赖教师”转变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的学习为主,通过对信息的自主开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性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从“我要学”向“我能学”的强化。(三)理论依据国内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图式理论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图式是指高级的、复杂的、日积月累的结构,是

7、“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Cookl989) 。Widdowson(1983)认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储存于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构架。人们在接受新信息前,头脑中已经储存了无数的知识,它包括个人以往的经验、事实或已学过的知识等等,它们经过加上,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之中,组合成图式网络,给读者

8、提供一种参考系,使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能够正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迅速地从记忆中调用此图式,不断地对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当图式中的某些组成部分与文章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读者才能理解文章内容,否则就会误解或不完全理解文章信息,出现阅读障碍。图式阅读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启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先决条件。内容图式是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即读知识,即读者对文章体裁的熟悉了解程度。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将会对把握文章内涵、内容和整体脉

9、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语篇分析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语言学家如 NoamChomsky(1965)认为:“句子为最高一层的语启一单位,。而功能语言学家 Halliday 在与夫人 Hasan 合作的Cohesion inEnglish(1976)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一个语台单位” (asemantieunit) 。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是指对比句子更长、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片段所作的语言及交际功能的分析。具体地讲,语篇分析的内涵就是是指将一个具有语用和语义连贯(Pragmaticallxandsemantically)的语篇看作一个意义单位,考虑

10、到语境、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对其内在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使读者从课文的整体篇章结构入手分析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蕴含意义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再过渡到段与句的理解,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语篇以传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意义的完整性要求阅读者高屋建领,立足全局,融入语境,从语篇的结构,体裁及语篇模式等方面指导。所谓语篇分析是指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盲要素在语篇中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语篇中的结构模式和限定这些模式标一记的语言手段。也就是说在分析语篇的同时也分析语篇之间的衔接,看它们是如何联句成篇的,从语篇整体

11、出发来分析解构整个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及中心思想。语篇分析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为宏观结构分析,即立足于语篇整体,从整体入手分析整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最大量地获取语篇所传递的信息,把握语篇中心、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话题的。另一类为微观结构衔接的基本手段及语篇的连贯机制,从而实现对语句和篇章的正确读解。二者的有效结合能使读者在习得词、句等语篇表层语一言特征的同时更好地把握语篇的整体布局及其深层结构和意义。(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应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 Socrates 最早提出了自

12、主学。随后,捷克著名教育家 JoharmAmosComenitls、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 Jean 一 JacqueSRousseau、英国教育家 Spenser 等都提出了自主学,但这些思想主要停留在理论思辩的层面上,他们并没有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自己的思想。20 世纪初,自主学习进入了初步实验阶段,特别是 JohnDewey 和 Bur山 usFrederieskinner 分别为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 世纪 60 年代后,自主学习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其中主要的理论流派有:Dav 记Gardner&LindsayMiller, Holee,Jeffries.Holee

13、(1981)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 3 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外语学习中的自主性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自主学习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应用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都意识到通过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才能达到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激励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Bruner(1973)的“发现学习”旨在培养学习者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

14、是探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带着问题去研究探讨。么”更重要,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人本主义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的潜力。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的道理和文化价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主动性和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断价值,从探究和澄清中获得知识成就感。国内的自主学习研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学者也逐渐加大了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力度。20 世纪70 年代末至

15、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对自主学习作系统的研究。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仅在 1979 年前后,我国就出现了11 项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庞维国,2001;45),如: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黑龙江青长辰在 “自学式”教学基础上提出的“学导式”教学;内蒙古李敬尧在赤峰县倡导并实验的 “导学式”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学生自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1987 年前后,一些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者整理发表自己的理论著作,主要

16、有“青少年智力开发”(刘学浩,1986),“自学辅导心理学”(卢仲衡,1987),“尝试教学法”(邱学华,1988)等。这些著作把相关的实验研究结论以理论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基本体现了我国 20 世纪 80年代自主学习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为后来的自主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呈现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并举的局面,也标志着我国的自学学习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所有学者都肯定了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目前,国内对“学习者自主性”的研究主要是在介绍国外的有关理论知识,只有一些研究者如:王笃勤(2004)、徐锦芬等(2004)开始探讨一些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何晓东(2004)认为,今后关于外语“学习者自主性”(LA)的研究应过渡到以实证研究为主,同时应紧密结合国内英语教学的实际开展研究、讨论。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即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