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89258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重点: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帕兰德、胡佛和廖什工业区位论)、行为主义分析方法,一、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一)理论前提 1、背景与目的 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泰尔(17571828)的合理农业论占主导地位。提出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第一节、农业区位论,2、理论前提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80公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

2、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3、形成机制,R pQ-CQ-KtQ (P-C-Kt)Q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4: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决定。 2第二圈林业圈。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和饲

3、料作物的轮作为主要特色。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 6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5、应用研究,5、意义农业意义、经济学意义 (1)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

4、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 (2)两个原理:第一是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即只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第二是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经济学意义: (1)、杜能农业区位论对经济区位研究而言,其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义。 (2)、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不仅仅用此原理可说明农业土地利用,对于其它

5、土地利用仍然有效,是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6理论的局限性,1产生背景与目的 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发展较快,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 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试图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原因。,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2、理论概要 (1)基本概念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经济活动发生在特定地点而不发生在其他地点的优势。分为一般因子与特殊因子 一般因子:生产成本原料燃料费、运费、劳动力。 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相关的因子,(气候、水质、地质)

6、 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称为集聚因子。如:中国中关村,美国硅谷;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而分散布局的因子称为分散因子。,(2)、理论假设与步骤 理论假设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三个步骤,(3)理论重点 1)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件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a)工业原料的性质与重量(纯原料、损重原料): 遍在原料和局部原料 原料指数与区位重量:,(b)最小运费原理,区位三角形与多边形,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综合等费用线。

7、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c)劳动力成本指向 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差距。 劳动力指数:动力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劳动力指数:动力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也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分散因子): 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二是由多种企业

8、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种集聚利益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 集聚又可分为纯粹集聚和偶然集聚两种类型: 分散因子的作用是集聚结果所产生的,是集聚的反作用。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加工系数等于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该系数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3、研究应用 (1)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A、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

9、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制品业等。接近原料产地布局。 B、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如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即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C、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精制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和医疗器械制造工业等。从理论上讲,区位是自由型。,3、研究应用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应用: 劳动力指数和劳动系数大的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力成本指向性产业。 纺织业及其它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区位基本是由大城市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发展,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但远离消费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会造成与最小运费点和工业聚集地的空间偏离,带来运费增加和不能享

10、受集聚利益的费用增加。因此,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系数高或者对集聚(规模经济)利益要求不高,靠单纯劳动可进行生产的行业。,3、研究应用 (3)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属于“偶然集聚”,即由“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带来在原料供给地或消费地的集聚,也有的属于“纯粹集聚”,即为了得到同种行业的集聚利益,而在已形成的区位空间内集聚(如消费地等)。,4、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韦伯区位论特色: 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

11、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5、理论与现实 第一,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并且成比例地增加,而现实中的运费制度则是区段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 第二,韦伯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也是非现实的。产品价格,随着远离工厂的运费增加而上升,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企业收入必将受到影响。对企业家来讲,不仅关注最小成本的节约,更多的是追求最大利润。 第三,工厂经营分为有生计性经营和企业性经营。生计性经营一般为小规模作坊式经营,而企业性

12、经营则相对大规模的工厂式经营。,5、理论与现实 第四,工厂区位是由工厂经营者所选定的,而这种决定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第五,技术进步 第六,交通发达,使得在产品价格中的运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第七,其它诸如地域政策因素,政府在一些地区鼓励工业发展而在另一些地区则限制工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工业区位的选择。,第三节、其他工业区位论,一、帕兰德(Tord Palander)区位理论不完全竞争 (1)假设: 一、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生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 二、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 (2)生产区布局所有费用总和最小的区

13、位。 等距离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 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 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3)市场研究 在某地的价格如果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用几何学来说,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漏斗的下端部就是生产地。在所有的竞争地其地方价格都呈漏斗状。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这样等竞争线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一)、运输费用理论 1、运费结构

14、 运输距离、方向、运输量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均影响到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场站作业费用、线路。(场站作业费用:装卸、仓库、码头、管理经营机构和保养等;线路费用:线路维修、管理、运输工具磨损、动力消耗、保险和工人工资等) 运输距离越长,每千米分摊的场站作业费用就越少。其意义是经济活动选择要尽量在各大中转场站布局,减少货物的中转次数。,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运输方式不同运费率不同。 场站作业费用低,线路运输费用高:短距离运输; 场站作业费用高,线路运输费用低:长途运输较有利 胡佛结论:公路适合于短途货物运输,水运有利于远距离的货物运输,铁路适宜于中长途货物运输(56608公里) 。 3、运输费用

15、理论意义 (1)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的变化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 二是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输率不同的原理,给出了降低运费的手段。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二)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假设条件:在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具有完全的可移动性研究运费和生产费对区位的影响。 送达价格:采掘费和运费的和 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采掘费一定,运输价格就是变量。采掘工业的特点是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也伴随着生产的增加而上升。 运费倾斜线: 边界线:市场终点的送达价格的连接线。,

16、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地域: 由于规模经济产生报酬递增或远距离运输费用递减,独立生产者数量减少,市场地域增加。 生产费减少,即使消费地不断地远离生产地,边界线会呈下降的趋势。 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由于规模经济带来了生产费的降低; 生产过度集聚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费将再次上升。 最佳市场规模:边界线与运费倾斜线相切的点作为地域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分界点。从生产费的角度而言,该点是市场的最佳规模。,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 一、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1:需求圆锥体:需求总量 2:六边形:,垄断竞争情况下,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第四节、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