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687059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数学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1.中国数学教育发展历程数学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专门的学问,唐初国子监增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使用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的算经十书为教材。明代算科考试也是以这些教材为准。近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当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民国初年,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讲授簿记。执行时间最久的是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将小学、初中都改为六年,各分初高两级,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高中皆三年。初中数学讲授算数、代数、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讲

2、授平面三角、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平面解析几何,这个学制基本沿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都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课。50年代高中数学一度停授平面解析几何,后又恢复并增授微积分初步以及概率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初步知识。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7年开始向中等专科学校转变。设代数、几何、平面和球面三角、微积分等课程,可以认为,这是向中国学生较系统地传授西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中,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大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191

3、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首创数学门,1919年改称数学系,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数学系。此外,19121915年间,还成立了多所大学,并都成立了数学系,各校建系初期,实施的数学教育差别很大,后来教育部才对必修课作了原则规定。主要授课教师多半是归国留学生所用教材,除少数自编者外,多数是外文本或其中译本。从课程设置看,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水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不小。数学系学生,每校每年级一般都只有少数几个人。1931年清华大学开始培养数学研究生,后继者有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数学的研究工作也比较集中在这几所学校。除了在国内培养数学人才外,还通过一些渠道派遣留学生。 30年代还曾邀请少数外国数学

4、家来华讲学。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时期,不少老一辈数学家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作出了宝贵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了苏联的教育制度,数学教育也经历了巨大变革。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都设立了数学系,全国有了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一度在最后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为若干专门组,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数学的前沿工作。后来专门组撤销,课程更多样化了。2.西方数学教育发展历程古希腊

5、的学校教育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阶段,初级教育将持续到14岁,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算术。在接下来的四年中级教育中,数学学习科目是几何和天文学。这一阶段数学教学重点已经转为训练思维和增长才智,但数学的地位仍然不高,在七艺中排在文法、修辞和逻辑学的后面。古希腊数学将数学与应用分开,摆脱一贯使用的经验说明方法,而把演绎推理作为唯一的数学证明方法,坚持细致、严密的治学风格。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反思学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学校教育如何响应工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的革新,于是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开始酝酿了。1901年,近代数学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之一培利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两方

6、面去改革英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内容上,要从几何原本的束缚中完全解脱出来,要充分重视实验几何学,要重视各种实际测量与近似计算,要充分利用坐标纸,应多教一些立体几何,要更多地利用几何学知识,应尽早地教授微积分概念。1951年,美国以伊利诺斯大学为中心,开始了数学教育改革的实验。虽然各国改革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在改革的一些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改革者都认为,当前的数学课程严重地落后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偏重于记忆和模仿,缺乏对数学的理解,数学课程内容之间缺乏整体联系,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些措施就是要强调数学所持有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导出基本的数学结

7、构,使学生对数学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削减甚至取消欧几里得几何,以增加新的数学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的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都开始降温,进入了调整策略、总结经验教训的稳步改革阶段。进入21世纪,各国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共同面对的现实是:数学本身发生了变化、社会发生了变化、教育发生了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各国的数学教育都获得了长足发展。3.影响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从中西方数学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中西方古代数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原因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数学发展模式与构造模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想以及数学

8、结构形式的差异,所以可见,文化传统是影响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社会现状也是影响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国的数学就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中国古典数学著作的内容就几乎都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具有浓厚的应用数学的色彩。当社会现状发生了变化时,数学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往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数学教育的发展还受政府的影响,它需要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数学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历史上各种社会思潮、哲学流派以及宗教神学的影响。外来文化也是影响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借鉴西方先进的数学文化,从而使我国数学教育得到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