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685524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盘游戏的理论渊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__京师博仁.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沙盘游戏与东方文化沙盘游戏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但这仅是就沙盘游戏的规范及作为一种心理疗法的技法而言。如果考察沙盘游戏的原型,即来访者的一种创造性的心象表现形式,则早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就已经萌芽。从非洲撒哈拉的岩画到散落在半坡遗址的器皿与骨刻,从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上天盗火造福人类到中国伏羲等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宇宙模式以及老子的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道家学说,从中国的盘古开辟天地、女娲的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到人类登上月球并展示地球人渴望探索宇宙奥秘的意愿和梦想,无不是人类祖先“神话智慧”与“科学智慧”的整合与创造,它们共同记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发展历程。 东方文化中所主张的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诗

2、情、画意和渗透着的古朴而神秘的“生态直觉”,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的感悟及对人生宇宙实相的精练概括,从儒家的“天人相类” “天人感应”到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庄子提出的“心斋” “坐忘” “天乐” “无为”等,均使人达到真正的自然化,即“天人合一” “无为”之道的精神境界,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的深刻哲理,以及“平常心是道” 的知行合一、理事圆融、清净自性的全然启悟,这些也正是沙盘游戏最根本的治疗理念,也是沙盘游戏永远追求的至高境界。 一、沙盘游戏与东方思想 当西方许多哲学家及心理学家审视20世纪,并感叹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丰

3、裕,也带来了精神贫乏的负面影响时,他们开始在东方思想中寻求拯救人类的力量,他们对东方思想的仰慕与虔诚,是我们东方人都深感自愧不如的。当张日昇教授第一次接触荣格分析心理学时,就曾深深地为一个西方人那么痴迷于东方而震撼,当看到融合东西方思想的沙盘游戏如何给陷入心理危机的人带来生机时,作为东方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了无限的自豪,当然也感到了责任。而当张日昇教授真正去整理东方思想与沙盘游戏的渊源时,又深深为对东方思想的无知和浅学而惭愧。尽管如此,张日昇教授参考诸家学说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将东方思想与沙盘游戏之间的关系概述如下。 (一)禅与沙盘游戏中的自性实现 禅宗又称中国佛学,是印度的达摩祖师东渡

4、来华,将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柏林禅寺明海大和尚(2005)认为,心理咨询师和僧人一样,是救度世人心灵的。而禅很重视所谓自性自度,本来无问题,老师只是解粘去缚。而佛法中的自性,“表示与生俱来的心理本质、生活或生命的心理意义和内涵”申荷永:分析心理学会访,载分析心理学通讯1995年第15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沙盘游戏所要达到的自性的治愈目标是一致的。 达摩曾于少林寺面壁九年,传心法给慧可,世称安心禅法。在禅中,没有道义和信仰的体系,禅是生命的自发性,是意识的转换,转换人体验的方式。有人对其作了如下的界定:禅是目前状态的一种唤醒。禅强调直接体验,反对抽象。综观种种定义,总结起来包括四个方

5、面:一是禅是脱离传统存在于经文之外的“直接传递”;二是“不立文字”;三是“直指人心”;四是探求人自身的本质,并有所悟。达摩大师血脉论中有门人问:“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达摩回答说:“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行。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磐,无有是处。”而这种“心是佛”,即是对“自性实现”状态的体现。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 (638713)曾问第五代祖师弘忍禅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6、,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回答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为佛。”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这里,本心也就是自性。慧能在其“心性论”中也提到,佛心不二,自性即佛;佛性也就成为人心中的一种本性,人心即佛心,心性相同。河合隼雄著有佛教与心理治疗艺术,以禅宗“十牛图”和荣格的玫瑰园图作比较,探讨东方的自性成长历程和西方的心灵炼金术,两者间的相似与共鸣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哲学深度。 沙盘游戏关注的是来访者如何通过“心”的作用选择、组合、构造象征性心象,创造人的内心世界(内界)的真实图景。沙盘游戏创作的过程就是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交流的过程,就是人回归本心、探索

7、生命意义的过程。就心理沙盘体验过程来看,西方有学者用“心灵的默默耕耘”来描述,这恰恰符合禅宗中所推崇的“静坐冥想”的体验。 禅中的自性与沙盘游戏所要达到的治愈目标是一致的。经过多年心理咨询和沙盘游戏的研究与实践,张日昇教授越发觉得一个心理咨询师或沙盘游戏治疗者的人性观、世界观是否自在要胜过其技术的娴熟,心理咨询师或沙盘游戏治疗者由内而外所具的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世事洞明的人生境界才是治疗者最大的治愈资源。因此,无论是学生们心理咨询的专业素养训练还是个人成长空间的提升,都让张日昇教授觉得有必要带大家体验一下坐禅,这样就萌发了带学生们去体验和接近禅的自在境界的念头,也借此内省自身,感悟人生,与自己

8、的心灵作一次亲密的接触与深入的沟通。 2005年11月1日至3日,张日昇教授带领所指导的北京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的37名研究生怀着感恩、分享、结缘的心,前往位于石家庄赵县的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作为禅宗的名刹,建于汉献帝年间,原为观音院,是中国北方历史最悠久的观音菩萨道场。柏林禅寺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在佛教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生活禅是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在柏林寺的三天时间,张日昇教授及学生们在方丈明海大和尚的关照下、明一法师的指导下体验了真实的生活禅,晨钟暮鼓、斋饭、早晚课、打坐,各种清规戒律

9、无不让我们这些凡人浮躁的心受到震撼和洗涤,使张日昇教授和学生们与柏林禅寺结缘。张日昇教授也有幸应邀给柏林禅寺僧俗大众作了“心、无意识与沙盘游戏”的讲座。佛学与心理学的契合、禅的“观世音与观自在”精神与沙盘游戏治愈目标的如出一辙、佛家的修行及清规戒律与心理咨询“一只脚站在岸上,一只脚站在水里”以及心理咨询严格的规范和场面设定的相和、度化众生,让当事人有所觉悟,靠自己的修行和智慧来离苦得乐,而不是依赖于佛、依赖于菩萨的法理与沙盘游戏中强调来访者具有“自我治愈力”,咨询和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回自我治愈、自我成长的力量也是相融相通的。张日昇教授有幸将沙盘游戏介绍给柏林禅寺,在僧俗大众的心中产生了

10、强烈的共感,张日昇教授也借由一颗感恩之心为柏林禅寺创建沙盘游戏治疗室,赠送沙具,并愿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心理支持,将其用于柏林禅寺法师的修行、佛学院的教学、学员咨询的辅助手段以及众多来到寺院寻求帮助者的心灵治愈。 柏林禅寺的参学禅修,使张日昇教授及学生们深感禅学能成为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向导、自性实现的道场,现已将其纳入咨询心理学课程个人成长的见习计划。也祈愿我们的小小沙箱能海纳佛之心性,因为这一粒沙一世界而结下无止尽的缘分,犹如佛法普度众生的愿景。 (二)道家思想与沙盘游戏中的回归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张日昇教授认为其与沙盘游戏的联系主要有两点:“无为”思想、“水哲学”思想。 “无为”是

11、老子哲学的精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基础。老子曾借用“车轮”“陶器”“门窗”三个比喻,表达“有” 和“无”的关系,深入地阐述“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大意为: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糅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其作用。其主要是说“无”的重要性。这也正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无形

12、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 老子还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也就是说,自然为道,道亦自然。唯有心的贯通,始能体悟道的存在。当然,“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尊重事物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而行事。 庄子外物中庄子和惠子有一则精妙的对话。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大意为,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话无用。”庄子说:“只有知道无用,才可以说有

13、用啊。就如同大地并不是不广大,而对每个人有用的地方只要能立足就够了,但如果把脚边的土都挖掉直到黄泉,这块有用的土地还有用吗?”惠子说:“无用。”庄子说:“那你就明白无用之用的道理了吧。” 记得张日昇教授在作沙盘游戏个案报告的时候,有人不解地问:“你这不是什么也没做,什么都没说吗?”张日昇教授当时的回答是:“我是什么也没做,但不意味着没做什么,我是什么都没说,但不意味着没说什么。”看似在狡辩,其实,做与不做,说与不说,难道不是相对的吗? 这让张日昇教授想起在心理咨询的时候,许多人总是希望咨询者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本质,能说点什么“有用”的东西,使来访者的问题能马上解决。但咨询者面对

14、的也是千奇百怪的困难和问题,也确实难以提供给来访者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是,咨询者如果能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共感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倾听来访者的谈话,不给压力,不提要求,看似“什么也没做,什么都没说”的“无用”的心理咨询或沙盘游戏,就可能使来访者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恢复既已失去的自信心,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促使问题的解决。 如同仅仅“听”来访者的谈话不能起到咨询效果一样,仅仅“看”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也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这里强调的是能“听”明白来访者的谈话,能“看”明白来访者的沙盘游戏至关重要。而要“听” 明白、“看”明白,则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有技术是不够的,还有很

15、多东西需要不断去经历,不断去积累,只有那样才能达到 “无为而有为”的境界。老子和庄子的“无用之用”“无为而有为”的真谛,不仅使我们在沙盘游戏或心理咨询中,更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也深得其惠。 沙盘游戏中提倡“静默的见证者”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治疗者尊重来访者的自然发展规律,相信每一位来访者都有着巨大的自我治愈力。因此,在沙盘游戏制作过程中,治疗者只是“静默的见证者”,不判断,不解释,以一种“无为”的、“欣赏”的姿态,静静地通过“看” 明白来访者的沙盘游戏,聆听来访者的心声,使来访者踏上回归的旅程。回归就是使来访者回到早期的童年经历,特别是母子一体性的关系中,通过重建既已受

16、损的母子一体性,从而修复原型母亲心象的损害和创伤经历,达到治疗的目的。 沙盘游戏治疗家们(Weinrib,1983;Ammann,1991;Ryce-Menuhin,1992)认为,沙盘游戏所引发的回归(regression)是治愈过程的关键。由于延迟解释和非指导性,沙盘游戏促使了创造性回归的发生。只有治疗者完全地接纳、保护和尊重来访者,在整个重建的过程中陪伴着他,回归才能够成功,最终达到治愈。 老子的“水哲学”思想更能体现这一点。老子喜爱水、空、虚、朴等形象,突出体现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对沙盘游戏治疗者开展治疗有着有益的启示,沙盘游戏中的治疗者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像“水”,包容一切,“润物细无声”般地滋养来访者的心灵,这样的态度为来访者“回归”到婴儿期提供了安全的环境。老子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在老子看来,婴儿的特点就是能够结聚精气,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