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683655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句子专项训练-PPT教学教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子专项训练,缩句,1、抓住主干来缩简:“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删去部分: (1)“的”、“地”前修饰删 (2)“得”后补充说明删 (3)数量词删 (4)“在中(里、下)”表示方位删。 3、保留: (1)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2)动词后的“着、了”要保留,如“学会了、懂了、照着”,【注意事项】 一、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1、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A:灯照耀着建筑。 B、灯照耀建筑。 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D: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动词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A:老人们钓

2、鱼。B: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钓鱼。 D:夏天,老人们爱钓鱼。,A,C,灯,照耀着,建筑,老人们,爱,钓鱼,练习: 3、鲸不是鱼类。 4、树开满了花。 5、老师讲了故事。 6、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友谊。 7、我们歌唱。,双重否定句,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词: “不得不”“ 不能不” “不可能不”“ 不会不” “ 不是不” 等。 例一:陈述句:他要来。 双重否定句:“他不是不来”。 例二:陈述句: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双重否定句: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例三: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双重否定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

3、的代价,不会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10)我们不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 难道我们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吗? 我们怎么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呢? (11)三亚落日,形奇色艳,谁都说它美。 三亚落日,形奇色艳,难道有谁会说它不美? 三亚落日,形奇色艳,怎么会有谁说它不美呢? (12)见到叶圣陶这么有名的大作家,我很激动。 见到叶圣陶这么有名的大作家,难道我不激动吗? 见到叶圣陶这么有名的大作家,我怎么能不激动呢?,反问句,(7)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改成陈述句:_ (8)没有太阳,世界上还会有动物和植物吗? 改成陈述句:_ (9)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不就是养花的乐趣吗? 改

4、成陈述句:_,三、反问句变转述句: 1、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 改成转述句: 2、妈妈说:“难道我不给你钱,你能买这些玩具吗?” 转为肯定句:妈妈说:“我不给你钱,你不能买这些玩具。” 改成转述句:妈妈说,她不给我钱,我不能买这些玩具。,冒号前的都不变。标点符号变,人称变 1、 我(们) 例一:小明对我说:“我要努力学习。” 小明对我说,他要努力学习。,转述句的改法,他 /她(们),2、你/你们的改法 A、冒号前没有人名或冒号前是我/我们: 你/你们 例二:小明说:“你们要努力学习。” 例三:小明对我们说:“你们要努力学习。” 小明说,我们要努力学习。 B、冒号前有人名:你/你们 例四:爸

5、爸对苗苗说:“把伞送给你。” 爸爸对苗苗说,把伞送给她。 例五:爸爸对苗苗说:“你乖,我就把伞送给你。” 爸爸对苗苗说,苗苗乖,他就把伞送给她。,我(们),他/她(们),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例六:“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练习: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做饭。” 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做饭 。 3、齐威王对田忌说:“你难道还不服气吗?” 陈述句: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得不服气。” 转

6、述句:齐威王对田忌说,他不得不服气。,常用的方法是:一读,二找,三改,四确定。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病句,病句:同学们都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A、同学们都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信心。 B、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同学们都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C,1、病句成因 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

7、改为“果断”。 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

8、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 ,一派丰收的景象。” 此外比喻比拟不当,只代不明,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B、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D、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E、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 ,一派丰收的景象。 F、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消息。,成分残缺,用词不当,前后矛盾,词语搭配不当,不符合逻辑,F,修辞手法,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 (1)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9、 (2)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语气。 (3)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设问。自问自答 (5)反问。特点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 (6)双关。在特定的场合,故意让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例: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关联词知识点:,并列关系: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不光还,不但还 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可是、然而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

10、哪怕也、要是就、假如就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与其不如,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 1、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2、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3、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4、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5、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 6、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7、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8、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9、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10、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11、( ) 11、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1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题中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周总理逝世了。 周总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2、他爱读书。 他注意做读书笔记。 3、他从来不说谎话。 大家很信任他。 4、小明上课听讲很认真。 小明的学习成绩优良。 5、我们愿意自己多辛苦。 我们不能给别人增加麻烦。 6、我们下一番苦功。 我们能练出一笔好字。,修改病句训练题: 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

12、。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2)“是”和“动作”的前面:(3)“什么”的前面;(4)“怎么样”的前面;(5)“怎么样”的后面。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第一,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第二,想一想,可以加进哪些枝叶;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13、扩句,反问句与陈述句,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 陈述句改反问句要注意三点:1、词语的变化。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难道不”或“怎能不”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意思。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 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 反问句改陈述句与之相反:1、词语的变化。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不” ;

14、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2、标点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3、语气的变化,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陈述句与感叹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感叹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它闭息凝视,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它闭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样句式变了,意思却未变。,肯定句与否定句 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表达方式为“否定+否定=肯定”。将肯定句式改成否定句式,除了将原句中表示肯定的词语(如“能”“会”“可以”等)改成表示否定的词语,(如“不能”“不会”“不可以”等)外,还要在原句式的适当位置再添上一个表示否定的词。如:“这件事你应该去做。”改成“这件事你不该不去做。”句式变了,意思却未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