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76437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会被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性的原因?,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阅读课文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有哪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负反馈,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你能找出生态系统中负反馈和正反馈的例子吗?,二.生

2、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自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的来源: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抵抗力稳定性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越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越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

3、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抵抗力很强,抵抗力较弱,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恢复力稳定性的来源: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恢复力稳定性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的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恢复力强,恢复力弱,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的特征:,2.生物种类较

4、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3.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的特征:,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

5、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右图是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的“生物圈号”实验室,1993年1月建成后8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欲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果才过了一年多一点就因里面氧气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撒出。,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系统的稳定性很难做到。,生物圈2号的启示,人类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不满300万岁的人类想对45亿高龄的地球指手划脚当家作主,为时尚早。人类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自作聪明,否则,人们很可能不会再有下一个五千年文明。,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在制作生态缸时,除了参考

6、教材中的方法步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2)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3)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 (4)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2. 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 (2)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

7、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4)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练习 基础题 1.(1);(2);(3)。 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 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 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拓展题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自我调节能力的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