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75175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小标题式结构(定5)(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专项训练讲座,语文组:李宁奎,小标题式结构,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如此安排结构,仿佛给文章穿上了一件神奇的新衣,使文章大为增色,这就是小标题结构的妙处。,一、 拟小标题的方法,1.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 其方式有: (1)将材料浓缩于一天之中。如表现师生情的小标题“晨练”、“午睡”、“夜自习”,通过清晨、中午、晚上三个特定时间来表现师生间的关爱。 (2)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感受四季,感悟芳香一文,小作者用“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冬之盼”作为小标题。文思

2、清晰,由题入文,给人以清新、幽雅之感。再如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倾听乡村的小标题“蛙声”、“牛铃”、“打谷”、“雪地”等。,(3)用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对新老师印象的小标题:“九月一日,报名”、“九月二日,排座位”、“九月三日,第一堂语文课”,通过三件事表现对新老师的看法;再如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4)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

3、料。如写交朋友话题的小标题:“相识”、“相知”、“分别”就属此类。,2.空间串联法,即按不同的空间安排材料。材料可按由主到次、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等方式排列。 如意大利作家但丁有“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在空间的转换中组织材料。 循此,有考生写话题作文“压力”,用了“教室”、“寝室”、“办公室”三个小标题,反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沉重的精神压力。习作新世纪畅想将小标题定为“生态园”、“海底世界”、“月球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3.层层递进法,即作者叙述事情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安排材料。 如习作青春雾雨的小标题“感悟人生”、“学会放弃”、“追求理想”就有很强的层递性。,4.镜

4、头组接法,就是把材料用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的方法。 如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有“自传体”三部曲: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无鸟的夏天。三个篇名,如电影分镜头,画面感很强。 循此,有一位同学写秋,用了三个小标题:蔚蓝的天空、高飞的小鸟、金黄的树叶。抓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描绘出绚烂多彩的秋之美景。中考作文我的欢乐,小标题是“静思之乐”、“鏖战之乐”,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展示出“欢乐”的丰富内涵。,5.情感串联法,茅盾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表现大革命失败后主人公苦闷彷徨的心情。 循此,陕西一考生以读唐宋诗词选我真痴迷为文题,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分别描述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苏

5、轼)、“怒发冲冠,凭栏处”(岳飞)、“寻寻觅觅”(李清照)、“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等四首诗词后的情感起伏,揭示自己痴迷唐宋诗词的内在动因。,6.物象串联法,巴金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通过物象的组合点明线索强化主旨。 循此,湖北一学生写作文在寻求的日子里,分拟小标题:“萌芽、新叶、花蕾、青果”,撷取物象,运用比喻,描绘出自己“寻求”的种种画面,体现出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7.妙用人物语言串联法,如心与心其实很近妙用“老师,我想到你家洗个澡”、“老师,给我一块钱”、“老师,你不走,我们都不走。”为小标题,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 又如妈妈去了“小汤山”以“来,把这外套穿上”、“

6、我想妈妈,但我不打电话”、“我是一个男子汉”为小标题,刻画了一个在离开妈妈的日子里迅速长大的小男孩的形象。,二、 几种创新的小标题形式,1.借用古诗文作小标题。 一是引用同一首诗词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如反映环保的优秀作文也许,全文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作为该文的四个小标题,给人浑然一体的感受。 这种小标题创新形式难度比较大,一般不容易把握,除非对要借用的那首诗词有相当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是引用不同古诗文中的语句作为小标题。如徐州市的一篇优秀作文走一走,看一看,文中分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

7、有一言须记取”作为文章的小标题。 这种小标题创新形式相对简单一些,学生可以作为学习和借鉴的重点。,2.借鉴三部曲篇名拟小标题,作家杨沫有“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篇名运用比喻手法,文采飞扬。 循此,有一个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作文分设三个小标题:“童年是一首诗”、“青年是一场梦”、“老年夕阳红”,新鲜别致的比喻格小标题,使得该文脱颖而出,卓尔不群。,3.用对称的句式作小标题,如2004年福建泉州市的一篇作文和父母交朋友,文中的四个小标题是“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默之冬”。 又如让生命的火光照亮生活一文,小标题“与李白对饮”、“与龚自珍共舞”、“与普希金同行

8、”将文章分成三个片断,它们既完美体现了主旨,又让读者领悟出与古人神游的无穷乐趣,文章大气而有章法 再如永恒的乐园一文,小作者分别描绘了古人的三处乐园,即“诸葛草庐”、“陶潜东篱”、“东坡赤壁”。全文构思新奇,主旨深刻,艺术感染力强,令人心驰神往。 这种小标题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再加上诗意的语言,出彩之处一目了然。,4.用数学公式作小标题,在前两年的考试中,出现了以证明题的形式来进行创新的优秀作文。现在又有人用数学公式的形式来拟小标题。 如一篇以我最感动的事为题的作文,文中分别以“生日爸爸=失落”、“爸爸我=代沟”、“爸爸+礼物=爱”、“爸爸+我=感动”为小标题,反映了父女之间“代沟”的产生及化

9、解的过程。,5. 运用并列词语作小标题,如以我最感激的一个人为题的一篇作文,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郁闷伤感”、“暴躁冷静”、“悔悟收获”。,三、拟小标题注意事项:,1、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 题目是整篇文章的眼睛,那么小标题就是各个片段的眼睛,让读者一看之下,就能粗知文章。 如剪贴幸福由“友谊无价”、“师生情深”、“母爱无言”三部分组成,每个小标题有较强的概括性。 2、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 字要少,义要明。如打造蓝天中的小标题“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3、小标题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他们之间或前后呼应,或前后勾联,或并举。如秋风秋雨牵我心中的“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读者一看,

10、就知道是引用鲁迅的三部文集作小标题,同时又扣了话题“名人的魅力”。 4、小标题之间,最好格式一致,语句工整,形成 排比,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如十字路口中的小标题“英雄的十字路口”、“王者的十字路口”、“美女的十字路口”;敬畏泥土中的小标题“功高盖世的泥土”、“坚强伟岸的泥土”、“用途广泛的泥土”。,四、特别注意事项,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只有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角度的几则材料来表达时,才能采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要精当。 虽然一篇文章需用几则材料,但这几则材料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主题,不能随便选几则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选用。所选取材料同样要求典型新颖,

11、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独特的视角及立意。,2.材料数量要恰当。 中学生作文一般都限定了字数,小标题作文一般以24个小标题、小材料为宜。太少没有必要用小标题;太多,则会使文章要么泛泛而谈,空洞僵化,要么容量太大,字数不合要求。 3.详略要得当。 因为字数的限制,小标题作文所用的几则材料就不能平均用力。读者熟悉的生活略写,内容较新鲜的或最感人的要详写。 无论详略,都应注意细节描写,切忌堆砌材料泛泛而谈。,小试牛刀,从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故乡的符号、幸福中任选一题,写一个开头,中间部分拟小标题。,事例一:,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 开头:生活在生命的磁场里高速运动着。走过无数个季节的轮回,年轻的我们学到了

12、很多东西,四季在自然的舞台上演奏着自己的生命进行曲。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在其中感受着生活的洗礼。 百花争艳春;绿草如茵夏; 果实累累秋;银装素裹冬。 结尾:驻足生活的舞台,体验春夏秋冬,感悟生活的激情与澎湃。,事例二:,故乡的符号 开头:我曾听人这样说,倘若在外地碰到同乡,便会油然产生亲切之感,而且辨认“乡亲”也是极其容易的,因为同乡之间都带着故乡的符号: 乡音; 乡风; 乡情 结尾:家乡的符号:乡音、乡风、乡情,没有肤色的讲究,不受时空的限制,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为什么?因为炎黄子孙的根在神州大地。,3、“幸福”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拟中间 部分小标题。 文题:剪贴幸福 小标题: 友谊无价 师生情深 母爱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