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67515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综合生产计划(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4讲 综合生产计划,第一节 生产计划体系,第二节 备货型(MTS)生产计划,第三节 订货型(MTO)生产计划,2,一、 生产计划层次,第一节 生产计划体系,产品/服务发展方向与规模、生产发展规划、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场所的建造、设备设施选择与布局,生产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与策略(产量、品种、产值、利润,员工、存货、转包合同),日常生产活动安排,3,一、 生产计划层次,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第一节 生产计划体系,4,二、 生产计划体系,1、 企业各种计划之间的关系,5,2、 制造性生产计划体系,6,(1)综合生产计划(生产大纲) 主要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的产出内容、产出量等

2、问题所做的决策性描述。(主要是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综合生产计划以假定产品为计划对象)。,某自行车厂的综合生产计划,(2)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主要是确定每一具体的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包括进行产品出产进度安排等。主生产计划以具体产品为计划对象。,主生产计划(MPS)24型产品出产进度安排,C型产量,D型产量,E型产量,合计产量,(3)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主生产计划确定后,要依靠物料需求计划保证主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所需的全部物料及其它资源的及时供应。,毛 坯,零 件,部 件

3、,原材料,主 生 产 计 划,物料需求计划,(4)作业计划与控制 是关于详细需求的计划和报告,是MRP的具体化,用于指导日常的生产和采购活动。生产控制(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 进行每天工作现场活动的具体进度安排和控制,采购计划涉及到对具体采购项目的计划与控制。,10,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特征,11,三、 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1、品种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它涉及“生产什么”的决策。,2、产量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它涉及“生产多少”的决策,关系到企业能获得多少利润。,3、质量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

4、的水平,常采用统计指标来衡量,如一等品率、合格品率、废品率、返修率等。,4、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值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便不同行业比较。,商品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可供销售的产品的价值。,5、出产期:是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总产值: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总成果的数量。,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它扣除了部门间的重复计算,反映计划期内为社会提供的国民收入。,12,四、 制定生产计划的主要步骤,“确定目标”根据上期计划执行的结果,目标要尽可能具体,如利润指标,市场占用率等 “评估当前条件”弄清楚现状与目标有多大差距 “预测

5、未来的环境与条件”根据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测未来,把握现状如何变化,找出达到目标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确定计划方案”拟定多个可实现目标的可行计划方案,按一定标准,选择一个 “实施计划、评价结果”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若未达到,是否进行修改?,13,五、 滚动式计划,1、滚动计划,把计划期分为若干时间间隔(年、季、月),即滚动间隔期,最近的时间间隔中的计划为实施计划(或执行计划),内容定得比较具体,以后各间隔期内的计划为预计计划,定得逐渐简略。每经过一个间隔期,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对原来的预计计划作出调整与修改,原预计计划中的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为执行计

6、划,同时预计计划向后顺延一个时间段。,2、优点,计划的稳定性和应变性得到保证:执行期稳定,同时,又允许预计计划修改;提高计划的连续性。,14,六、 生产能力,1、生产能力: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1)企业的设施:构成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设备、劳力、厂房、原材料等,但其中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能力比较稳定,所以一般用企业的固定资产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代表生产系统的能力。,(2)一定时期:指的是一定时间内的生产能力。,(3)技术组织条件包括:产品、工艺设备、劳动组织等方面。, 产品:产品的结构、技术条件及产品组合等。, 生产工

7、艺和设备方面:设备的类型和性能、工艺装备、原材料与毛坯的质量等。, 劳动组织方面:工人的技术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所采用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形式。,技术组织条件不同或有变化,生产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也不同,应联系这些条件来分析和确定生产能力。,(4)企业生产能力是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各种生产设备的综合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系统是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在各个生产环节配备一定比例的各种不同设备所构成的。企业生产能力就是这些相互联系的生产环节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结果。,15,六、 生产能力,2、生产能力的表示,(1)流程式生产: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由设备能力和实际运行时间决定的,比如说年产多少吨

8、。,(2)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生产能力。,(3)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表示生产能力。,(4)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假定产品的产量表示的生产能力。,16,六、 生产能力,3、生产能力的分类,设计能力:建厂或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查定能力:原设计能力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现实能力:计划年度内实际可以达到的生产能力,如有些设备大修。,固定能力:固定资产所表示的生产能力,是生产能力的上限,可调整能力:指劳动力数量和每天工作时间和班次所能表示的能力。,17,六、 生产能力,4、代表产品与假定产品,(1)代表产品: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

9、量乘积最大的产品,例题:A、B、C、D四种产品,年产量和各产品的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如下表所示,以C为代表产品,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成代表产品产量。,解:以产品C的定额为准,其他产品与其比较,A:,B:,D:,六、 生产能力,4、代表产品与假定产品,(2)假定产品:按照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例题:A、B、C、D四种产品,年产量和各产品的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如下表所示,以C为代表产品,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成代表产品产量。,六、 生产能力,假定产品总产量为:278213655300,与具体产品得出的年产量之和相等。,编制计划时可以先用假定产品优化,然后再将优化结果转换成

10、具体产品。,解:假定产品台时定额,A:,B:,C:,D:,六、 生产能力,5、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负荷)的平衡,(1)内容, 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进行比较;, 按比较的结果采取措施;, 计算能力利用指标。,六、 生产能力, 用台时数(对于多品种生产,往往用台式数),j设备生产任务nitij(1+ri),ri为产品补废台时损失数,tij为第i件产品在第j设备上的台时定额,(3)说明:用以上方法计算出的能力,是对全年生产任务的平衡,我们知道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某段时间内负荷可能超过能力,因此任务量达到能力的90就算平衡了。,(2)比较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两种方法, 用产品数(设备可以生产的),设

11、备生产能力设备有效工作小时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全年工作日数每天工作小时数 (1设备停修率)单位产品台式定额,如果对每台设备计算其生产能力,则取最小的产品数作为企业的生产能力。,22,六、 生产能力,(4)能力平衡时可以采取的措施,长期因素:扩建厂房,购买大型设备,技术改造(需资金)(一年以上)。 中期因素:采用新工具,添加通用设备,或对设备进小规模改造或革新,利用库存来调节。 短期因素:加班加点,增加工人,降低废品率,改善设备维修制度,完善工资奖励的制度。,23,第二节 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备货型生产计划的核心是品种和产量,一、品种与产量的确定,1、品种的确定,大量大批不需确定,多品

12、种批量生产需要确定。,(1)象限法,2、产量的确定,(1)线性规划方法,(2)盈亏平衡图法,(2)收入利润确定法,A. 象限法:是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的方法,该法是按“销售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两大因素对产品进行评价,确定对不同产品所应采取的策略,最后确定最佳产品组合方案。,市场引力,企业实力,对待各类产 品的策略?,对待各类产品的策略: 问题:一部分要放弃、出售,另一部分可能会转成“STAR”。 现金牛:从他身上挤出尽可能多的奶,把新投资限制在最必要的水平上,利用它产生的大量现金投到STAR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瘦狗:出售、清理得到现金, 投入“问题”。 明星:尽量保持和扩展。,

13、26,1、品种的确定,收入利润确定法是将生产的多种产品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序,并将其绘在收入利润图上。举例如下:,1,2,3,4,5,6,7,8,1,2,3,4,5,6,7,8,A,B,C,D,E,F,G,H,收入大小顺序,利润大小顺序,(2)收入利润确定法,27,处于左下角的产品销售收入高,利润大,应当生产; 处于右上角的产品销售收入低,利润小,要加以考虑; 老产品应该考虑下马,尤其是该产品处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衰退期,应采取果断停产措施; 新产品处于导入期,产品刚登场,宣传广告做得不够,顾客还未认识, 应加大宣传,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力图扩大销售获取利润; 处于对角线上方的产品销售收入在先,利润

14、排序在后的产品,应该考虑是成本太高还是销售价格低,如果该产品属于社会特别需要的产品,也应当坚持生产,考虑社会效益; 处在对角线下方的产品 销售收入在后而利润排序在前的 产品,应想方设法提高销售量。,例:某企业上一年度生产A、B、C、D、E、F 6种产品,其销售资料如下:,利润,销售收入,10,20,30,40,50,60,F,C,A,B,D,E,10%利润基线,销售利润率图,如何进行产品品种决策?,29,线性规划方法在一组资源约束下(生产能力、原材料、动力等)各种产品的产量,使利润最大,产量的确定,30,求利润最大的产品结构决策,解:,线性规划法,适用于:运输、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计划安排和资

15、源合理利用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 当决策仅有两个变量时,可用图解求解 当决策有三个变量时,可用单纯形法求解等 例 某工厂经市场调研,决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单台利润分别为60元和30元,两种产品共用一种钢材、一台设备,其资源及获利情况如下:,31,解: 设变量:设甲生产x1台,乙生产x2台,可得最大利润,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将不等式变为等式并在x1x2坐标图中作出直线, 最优点在凸边形的顶点,代入(1)式可得maxP, 确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32,0,50,50,100,100,150,150,200,250,300,350,200,250,300,

16、350,400,x1,x2,A(0,150),B(100,100),C(125,25),D(125,0),33,确定了产品品种与产量之后,再安排产品的出产时间,就得到了产品出产计划, 处理非均匀需求有三种纯策略为改变库存水平、生产率和改变工人数量。,二、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1、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1)改变库存水平就是通过库存来调节生产,而维持生产率和工人数量不变。,优点:(1)不必按最高生产负荷配备生产能力,节约固定资产投资,(2)可以防止缺货(库存),缺点:(1)产生库存维持费用,(2)破坏了生产的准时性;,(3)纯劳务性生产不能采用。,34,二、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1、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2)改变生产率,使生产率与需求率匹配。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是准时生产制(Just -in-time)所采用的策略,它可以消除库存。,(3)改变工人的数量,在需求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