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674568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专题报告-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第一章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0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30二、产业结构演化趋势31三、产业发展阶段分析31四、主导产业分析32第二章 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34第三章 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35一、枣庄应根据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自身特色和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产业35二、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37三、协调城市政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37四、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途径38第四章 产业发展定位39一、产业选择39二、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42第五章 产业规划布局43一、加快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使其成为全市生产

2、力布局的核心区域44二、加大对枣薛经济带、沿运带的培植力度,形成两条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带44三、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具有枣庄经济特色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基地45第六章 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45一、产业集群概念、实例与枣庄市集群发展现状45二、枣庄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8三、对策建议:发展创新性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了世界经济浪潮,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深入,枣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的迫切要求。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如何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是城市规划必须面

3、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该专题研究,以期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提高枣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第一章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枣庄是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重点的组群型工矿城市,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盛产的优质煤驰名中外,水泥、石膏产量居全省之首,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实现GDP757.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8.5亿元、483.6亿元、205.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9.0:63.8:27.2。人均GDP20936元。财政总收入76.0亿元,

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0亿元。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6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5.1。农业总产值127.8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为65.0:2.6:27.2:2.4。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迅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利用世界银行和各地政府贷款进行的黄淮海平原开发、山区综合开发和滨湖沿运开发的大规模展开,枣庄的农业发展已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成效明显。“工业强市”取得新突破,2006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83.6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7.9。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体,同时拥有纺织、橡胶、

5、冶金、化工、机械、卷烟、造纸、陶瓷、食品、制药、酿造等门类较为齐全,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综合配套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布局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壮大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商业、服务业日益繁荣,新兴产业迅速壮大。200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2.6,发展迅速。对外经贸、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民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328万美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9.3。2006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74亿美元,其中出口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

6、到4.8。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二、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枣庄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较快,已从1980年的35.3下降到2006年的9.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平稳增长,达到年均18,快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在2000年前较快增长,但“十五”期间的比重确在下降,表明枣庄市今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新兴第三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传统第三产业仍占较大比重。三、产业发展阶段分析枣庄市现状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89.7,已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以原料为主的煤

7、炭、建材、能源、煤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我们选择“产业结构演进法”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依据一般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枣庄市将逐步向高加工化阶段、技术密集型阶段和后工业化社会转化。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工业化时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主要特征1.工业化前期轻工业化阶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题。依靠农业资源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2.工业化初期重工业化阶段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产值;二是由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3.工业化中期高加工化阶段工业生产向资本密集、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工业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

8、度下降的趋势。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4.工业化后期技术密集阶段实现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化,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产值比重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低于10,商贸业发展出现网络化、区域化趋势5.后工业化时期信息产业为主阶段新经济产业部门为主,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产业转移与变革的动力,三次产业的边界模糊四、主导产业分析我们利用2003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情况,分析确定其主导产业。表 2003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千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人)总计1360280930001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92292510091

9、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9083200非金属矿采选业41996311144农副食品加工业7458789115食品制造业2127634953饮料制造业1634396044烟草制品业4133011251纺织业5996742368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58476648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870296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1048861589家具制造业18541291造纸及纸制品业5502679376印刷业和记录媒价的复制2359238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3651948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48743649炼焦204874364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7

10、754116091 氮肥制造2297758623医药制造业909901800化学纤维制造业8650444橡胶制品业774673040塑料制品化19882747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6379646133 水泥制造1406959358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748698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1440338金属制造业695071855通用设备制造业3265587660专用设备制造业246972646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557420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28883312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0217105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854537工艺品及其

11、他制造业99604379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442201766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14885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7081740归纳下来,按行业大类进行整理,可得到下表。从表中看出,煤炭采选业产值占近1/3,从业人员超过1/3,建材、农副食品加工、能源、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产值占近1/2,而从业人员仅占1/3强,表明传统产业就业岗位不足。资源型、重化工业依然占据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增加值比例()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人)比例()总 计13602809100.0 300018100.0 矿产采选业4351971

12、32.0 11226137.4 建材业196379614.4 4613315.4 农副食品加工业153538111.3 213637.1 市政业146705710.8 102633.4 化工业12583499.3 297339.9 设备制造业10926628.0 246688.2 纺织业8242236.1 3129610.4 造纸业8175106.0 192416.4 金属制造业1684331.2 31801.1 木材加工业1234270.9 18800.6 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经济总量小,资源加工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长期以来,枣庄市在很大程度

13、上是依靠增量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产业居于主体地位,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是主要产业特征。这种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结构不合理,且资源消耗快、污染严重。目前,轻重工业比重为26.5:73.5,其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仅煤炭、石膏、水泥、电力等四大能源原材料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就占全市工业(限额以上)的45%。多数煤炭、水泥企业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水泥行业,80%以上的产品是由机立窑生产的普通标号水泥,能耗高、污染重,市场空间狭窄。从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形势极为严峻。由于多年来过于偏重煤炭、石膏资源的开采,忽略了对其它建材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致使煤炭、石膏资源过度消耗。目

14、前,枣庄市东部统配煤矿都已注销了生产能力,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有的煤矿已经延伸至周边市县。作为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老煤炭工业基地,煤炭资源现已面临枯竭的局面。同样,据有关部门测算,枣庄市石膏矿的平均回采率仅为30%左右,资源浪费严重。另外,重开采、轻加工的问题尤为突出。作为全国最大的石膏矿业基地之一,2002年产量达到750万吨,但全市缺少有规模上档次的石膏制品加工企业。另外,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岗位不足,技术、管理创新乏力。资源型、重化工业依然占据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枣庄市积极回避“矿竭城衰”老路,但“路径依赖”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克服的,煤炭、电力行业作为主导产业,不属朝阳产业行列,其精深化、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产业结构调整仍是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第二章 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针对枣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快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主导产业战略向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转变。 第一,从行业看,资源型产业是我国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部门之一,因而反映到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