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674147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电子政务工程“十五”规划纲要第一章 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九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电信网络、移动通信、广电网络、公用计算机网等发展较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支柱产业,软件产业化步伐加快;在以“四金”工程为龙头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我省经济信息网、科技信息网、教育科研网、外经贸网、公安信息网、农业经济网、税务网、财政网、金融网、电子商务网、交通网等多个大网络不断扩展、升级;教育科研网、科技信息网、公用信息网和经济信息网四大专业网西安同城互联;通过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数行业或经济管理部门都建有几个以至几十个应用数据

2、库等等,为我省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建设经验。 我省各级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是计算机应用普及率大幅度提高,办公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普遍建立和使用,办公电脑化、网络化正在逐步推进。二是机关办公网络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单位已建成支持办公业务的内部局域网络,一些部门上下联网初具规模,纵向联网新的需求日益增长。三是初步形成了反映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库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电子信息资源。四是各级领导同志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培训和使用,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

3、效率。五是通过政府上网工程,多数地市和部门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网站或主页,开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但从整体上看,我省政务信息化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国范围内,我们与东部省份甚至与西部有的省份相比,在投入资金、网络规模、普及程度、应用深度等方面差距较大。在全省范围内,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单一网络发展较快而信息平台建设缓慢、网络发展建设不能满足需要和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并存;省级机关建成内部办公业务网的单位还不到半数,网络规模过小,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大多数处于初级水平,数据库开发建设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不能更有效地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

4、服务;各级机关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机关办公业务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在系统安全、业务规范、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问题有待于通过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逐步解决。 第二章 规划目标 陕西电子政务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托我省广电传输网,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连接省、地市、县三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逐步向乡镇延伸。注重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开通网上综合业务,实现办公业务的规范化、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指挥调度手段,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为各级领导同志和工作部门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促进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带动我省国民

5、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陕西电子政务系统由各级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简称“内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公众信息资源网(简称“外网”)、全省范围内统一专用的连接各级部门内网的宽带多媒体信息交换和资源平台(简称“专网”)、门类齐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群(简称“一库”)四个部分组成,是一个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网络体系和应用体系。 一、内网,是全省各级机关单位内部相对独立的办公网络,主要任务是规范化处理机关办公业务,在本单位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网上办公无纸化和电子化。同时,作为全省电子政务工程的基础应用网络,在共享电子政务专网通信传输信道、信息资源和应用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发本部门的信息资源,

6、更好地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要规范本单位的因特网上网环境,配置适量的终端,并与内网在物理上隔离。 二、专网,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连接省、地市、县三级机关“内网”的宽带多媒体信息交换和办公业务资源平台,主要用于处理省、地市、县之间以及机关各部门之间跨区域、跨部门的内部(涉密)业务,在全省各级机关范围内实现公文和信息无纸化传递、信息资源共享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功能,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 三、外网,是依托国家和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各级机关的网站(网页),主要为公众服务,增加政务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开展网上政务。 四、办公业务资源数据库,是在全省统一规划下

7、,由各地市、各部门负责,分别建立符合密级要求、门类齐全、内容准确,更新及时的分布式数据库。根据不同需要,在“专网”上通过有机整合,形成支持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各级领导决策的数据库群。 五、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使其成为一个基础设施统一,内网、专网与外网物理上相对隔离,专项业务系统逻辑上独立的网络体系。应注意“三网一库”间的配合、衔接,合理解决包括信息的传递、加密、交换、使用、共享等问题,使“三网”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六、在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和“专网”的过程中,应注重网络平台、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和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

8、一)网络平台:支持多媒体信息传输,能灵活调度网络资源,有较完备的网管功能,有切换到备份系统的能力,有安全防范和审计分析能力。 (二)应用体系:重点建设好全局性的、自上而下的网上应用项目,包括省内各级机关之间公文流转和信息交换;主要办公业务基本实现网络化和无纸化;可开放的各类静态数据库全部实现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和可靠的内部多媒体通信系统;初步建成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建立支持公共政策分析和办公决策系统。 (三)数据库体系:建立分布式的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体系;具有高效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逐步建立适应信息共享标准的各类数据库实体。 (四)安全体系:建立标准统一、分级管理、

9、适应应用需要、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章 建设任务 一、陕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电子政务工程总体目标,2001-2005年的主要建设任务是: (一)积极推进各级机关“内网”建设。结合各级领导同志和机关办公业务的需求,推进传统办公手段向计算机管理网络化、系统化和高效化方向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县以上机关的办公业务基本实现网络化和电子化。 (二)加快“专网”建设。县以上机关和部门2002年在专网全面实现网络高速互联,实现信息传输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逐步开通省级机关与各地市、县对应机关(行业、系统)的虚拟专网业务。 (三)大力抓好电子政务应用建设。 1、信息共享

10、。在省级“专网”核心网站和省级各部门和地市网站(或网页)上,组建分布式办公资源库,在省委和省政府园区网上建立数据中心,形成信息共享体系。地市级工作部门一般不建网站,可在地市专网网站上设置自己的网页。 2、办公应用系统。在“内网”和“专网”上建立包括公文处理、政务信息、督查督办、专项业务管理和电子邮件、公文传递、网上会议等功能的办公支持系统。由于受带宽资源的限制,可考虑只在省级专网平台和地市专网平台上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省级各部门和地市各部门内网平台上暂不考虑视频会议系统。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另作安排。 3、共建项目。由有关部门合建或全省共建的,诸如陕西西部大开发动态管理系统、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经

11、济社会发展动态管理系统等大型应用项目。 4、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外网”网站或网页。建立完整的信息报送和采集制度。逐步开展网上政务,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二、具体应用系统 (一)办公业务系统 办公业务系统是由电子邮件系统、公文处理系统、网上会议组成。 1、电子邮件系统是为各级领导同志和机关工作人员开通的安全保密的邮件系统。能对邮件按紧急程度分类并增加自动呼叫功能。该电子邮件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只限于“专网”用户,不与INTERNET和其他外部网络相连接。 2、公文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等功能。对公文的接收、送阅、批办、转办等进行全流程管理。日常工作中的汇报、请示、批示、通知

12、、专题调研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提供文件查询、修改的权限管理,智能化检索,分类、归档等功能。 3、网上会议主要是针对一个中心议题,相关人员在网上充分交换意见,最后形成结论。 (二)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由共享信息系统、专项信息应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构成。 1、共享信息系统构成。 共享信息服务系统主要通过专网省级网站来实现。以数据库和动态信息为基础,向专网用户提供服务。 (1)数据库。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数据库,国情省情地理信息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监测预测数据库,财政金融数据库,建设项目数据库(包括储备项目和在建项目)、外资数据库、党政干部信息数据库、文献

13、数据库等。 (2)要情及动态信息。包括当日要闻、国内外动态、社会动态、部门动态、行业动态、地区动态。 2、专项信息应用系统。 专项信息应用系统包括下列国家统一规划的由全省共建和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 (1)政府值班室应急指挥系统; (2)西部大开发动态管理系统; (3)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系统; (4)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动态管理系统; (5)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信息系统; (6)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7)外资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 在“专网”和“内网”上运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满足各级领导同志、工作部门、研究机构需要的各类决策支持系统和公共政策分析系统。 (三)视

14、频应用系统 1、视频资料系统 视频资料系统主要功能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要求在网络终端上点播所需求的视频资料。包括要闻录像、历史文献、重大活动录相、内部资料、国外经济、政治、风俗民情资料片、送审片等。 2、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信息采集系统 该系统在省广电厅、公安厅、防汛抗旱指挥部、地震局等部门设置信息采集点,主要提供重大新闻及其背景情况、某些影响较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情况,包括气象卫星云图、雨情、汛情、旱情、主要水库和河流情况等动态信息。在灾害或突发事件出现时将采集到的监控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加载到网上。网管中心进一步处理后,提供给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其访问权限受严

15、格控制。 3、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针对主要应用需求在IP网络之上提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主要由会议室系统、MCU(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器)级联和桌面会议终端等构成。它具有实时的双向多点传输的视频应用功能,为省、地市和县区的主要领导同志提供跨地域的、直接全面的沟通交流。 4、可视电话和网络电话系统 配合视频会议系统,为各级主要领导同志配备桌面会议终端和可视电话。另外有计划地开通一批IP电话,供各级机关的有关部门使用。从而形成一套全新的专用电话通信系统。 (四)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设省级综合管理部门的信息采集点。 根据各个大型应用系统对信息数据的需求,选择省级有关综合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计算机及传输设备,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以文字、表格及静态图形为主,提供本部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省发展动态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等。 2、完善扩充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