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669895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自动配料生产线自动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本文通过PLC在自动生产线上的使用,来介绍PLC的一些基本指令及功能。现在的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趋向自动化发展。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其工厂的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就越低,相反其生产效率越高。本文讲述的是通过PLC顺序动作设计一条自动配料的生产线的设计,通过相关设计可以使自动配料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相对的提高。关键词:自动配料生产线,PLC,自动化目 录第一章 绪 论41.1 可编程控制配料系统应用的背景及目的41.2 可编程控制配料系统的特点及应用41.3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和应用51.4 新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技术现状8第二章 可编程控制配料系统设计和工作原理112.1 PLC硬件组成11

2、2.2 系统简介132.3 系统控制要求152.4 系统工作原理162.5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及控制系统的地址分配162.6主电路设计172.7控制电路的设计182. 8 A/D 转换电路设计19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213.1 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与概念213.2程序功能图的设计233.3系统的梯形图233.4系统的语句表27总 结31参考文献32致 谢33附 图34第一章 绪 论1.1 可编程控制配料系统应用的背景及目的PLC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的简称,是一种在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

3、制器仅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基本功能,主要用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因此,通常将其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到PLC中,使PLC不仅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还增加了算术运算、通信联网等功能。但是,为了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PC相混淆,常常还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配料工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配料精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国内配料厂前期投入使用的微机配料系统大部分是国外引进的。随着我国电脑工业的发展,微机配料系统已逐步国产化,我国许多科研、

4、生产单位都投入到开发生产的行列。配料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配料精度低,机电控制部分的可靠性差,缺少数据库管理生产以及对生产过程的实时动态监视。配料精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电子秤系统的动态性范围小,而可靠性差主要是中间继电器和微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低所致。针对实际问题,我们采用西门子S7-200/226型可编程程序控制器来代替中间继电器和过程控制的微型机,设计开发了配料控制系统,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视,使用微机系统机与PLC通令,在彩色屏幕上显示出动态生产和数据。经实际运行,该系统技术性能优良,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直观方便,对配料控制取得成功。根据配料工艺控制要求与特点,我们采用

5、了德国西门子公司S7-200型PLC。西门子PLC有小型化、高速度、高性能等特点,是S7-200系列中最高档次的超小型程序装置。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指令丰富,可以接各种输出、输入扩充设备,有丰富的特殊扩展设备,其中的模拟输入设备和通信设备是系统所必需的,能够方便地联网通信。1.2 可编程控制配料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生产配料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度自动化的需要。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成所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为各个配料生产领域所生产的可编程控制器配料系统。它集成自动控制

6、技术、计量技术、新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管理和分散控制;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可编程控制器配料系统的特点:(1)脱机手动工作;(2)联机自动就地工作;(3)上机控制的单周期运行方式;(4)由上位机通过串口向下位机送入设定配方参数实现自动控制;(5)自动启动、自动停机控制方式。可编程控制器配料系统应用领域:该系统可运用于对多种散装物料按预定的配比进行自动连续的流量控制的场合,例如石油、化工、冶金、纺织、制药、烟草、机械加工、建材、市政建设等行业的散

7、状物料配料的工艺控制。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不断更新,为使该系统适应未来发展,使该装置更加完善,目前有针对性的研究主要朝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发展,充分利用软件的功能,将现有的硬件部分用软件所替代,选用更好更新的传输介质,改变固有的传输速率,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和可靠性。1.3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和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计算机、通信、联网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而开发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生产领域,成为提高传统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重要设备和强大支柱。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努

8、力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该是广大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1.3.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历程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于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都很简单,只有逻辑、定时、计数等功能;硬件方面用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集成电路还没有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CPU 以分立元件组成;存储器为磁心存储器,存储容量有限;用户指令一般只有二三十条,还没有成型的编程语言;机型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最多只能替代200300个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在体积方面,与现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相比,可以说是庞然大物。进入70年代,随着中小规

9、模集成电路的工业化生产,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除逻辑运算外,增加了数值运算、计算机接口、模拟量控制等;软件开发有自诊断程序,程序存储开始使用EPROM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系列,结构上开始有模块式和整体式的区分,整机功能从专用向通用过渡。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单片微处理器、半导体存储器进入工业化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普遍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始向多处理器发展,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处理速度大为增强,并具有通信和远程 I/O 能力,增加了多种特殊功能,如浮点运算、三角函数、查表、列表等,自诊断和容错技术也迅速发展。80年代后

10、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以及专用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CPU已发展为由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构成,处理速度得到很大提高,高速计数、中断、PID、运动控制等功能引入了可编程序控制器。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可编程序控制器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逻辑控制装置,模拟量仪表控制装置和以小型机为核心的DDC(直接数字控制)控制装置。由于联网能力增强,既可和上位计算机联网,也可以下挂 FLEX I/O 或远程 I/O ,从而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已无困难。梯型图语言和语句表语言完全成熟,基本上标准化,SFC(顺序功能

11、图)语言逐步普及,专用的编程器已被个人计算机和相应编程软件所替代,人机界面装置日趋完善,已能进行对整个工厂的监控、管理,并发展了冗余技术,大大加强了可靠性。 进入21世纪,可编程序控制器仍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并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如为用户配置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目前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向两个方向扩展:一是综合化控制系统,它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概念,将工厂生产过程控制与信息管理系统密切结合起来,甚至向上为MES和ERP系统准备了技术基础,这种发展趋势会使得举步为艰的ERP系统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会带来工业控制的一场变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息化

12、工厂;二是微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异军突起,体积如手掌大小,功能可覆盖单体设备及整个车间的控制功能,并具备联网功能,这种微型化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使得控制系统可将触角延伸到工厂的各个角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了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大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制造商纷纷加入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他们利用许多技术标准建立了符合他们经济利益的技术保护壁垒。1.3.2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与国际上的发展有所不同,国际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是从研制、开发、生产到应用,而我国则是从成套设备引进、可编程序控制器引进应用、消化

13、移植、合资生产到广泛应用。大致可划分为下述三个阶段:(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初级认识阶段(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初期)国际上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首先引起了国内工程技术界的极大兴趣,所以我国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认识始于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初期的成套设备引进中,当时的上海宝钢一期工程中有多项工程引进了十几种机型约 200 多台可编程序控制器。这些可编程序控制器用于原料码头到高炉、轧钢、钢管等整个钢铁冶炼以及加工生产线上,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逻辑系统,并部分取代了模拟量控制和小型DDC系统。继宝钢一期工程后,国内许多厂家陆续引进的设备和生产线大都配备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其应用范围包括电站

14、、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港口和码头等各领域。正是在成套设备引进过程中,我们打开了眼界,了解认识了可编程序控制器,这也促进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发展。(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引进应用和消化移植阶段(80 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成套设备引进的同时,国外原装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始涌入国内市场。许多部门和单位相继引进可编程序控制器并自己设计组成控制系统,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建材、轻工、煤炭、水处理、食品、制药、造纸、橡胶和精细化工等工业领域。随着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一些部门和单位本着技贸结合、消化移植的方针,一方面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研究,一方面

15、也在引进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生产线,建立生产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合资企业,积极开发自己的产品。同时,国内也开始研制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当时在上海、北京、西安、广州、长春等地有约 20 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都在研制和生产可编程序控制器,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后续研究力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能投入实际应用和形成工业化生产。(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广泛发展阶段(90 年代初期到现在)进入90年代,我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进入了广泛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政府重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时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领导下,于 1991 年成立了可编程序控制器行业协会。可编程序控制器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事业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沟通了情况,为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标准化工作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于 1993 年成立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我国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b. 应用更加广泛这一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工业过程的各个角落,已成为企业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宝钢的二期三期工程中使用了国外多个厂家三十几种机型计六百多台套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广西玉柴机器有限公司的柴油机生产线中使用了近二百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