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664209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2003年2007年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需求(一)基本情况“九五”以来,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推动了全省信息化建设。到2002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136万皮长公里,因特网用户口达254万户;11个设区市政府和80以上的省直部门建设了机关局域网;500多个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省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连

2、通了140个省直部门、11个设区市和80的县(区、市),省委内部办公系统与县级以上党委办公系统网络实现了互联;省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河北”已投入试运行;近20个省直部门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全省业务系统纵向网络;大部分设区市政府网与市直部门及县(区、市)政府网络实现了互联。金财、金税、金关、地理信息、远程教育、农业信息、政法信息管理等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各部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高,面向公众的网络应用系统不断扩展。邯郸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存在问题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适应经济、社

3、会发展的需求,与国家推行电子政务的要求和先进省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如下: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协调机制。资金使用分散,财政投资不能充分发挥效能。2、电子政务建设各部门各自为政。系统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应用平台,线路利用率低,运行费用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几乎空白,网络资源浪费严重。3、电子政务建设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明显滞后。重视网络和硬件设施建设,轻视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硬件购置上投资很大,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已建

4、的应用系统覆盖范围小、水平低、实用性差,网上信息资源少且缺乏时效性。4、法规和标准滞后。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法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重大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审批、监理验收、绩效评估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5、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存在安全隐患。6、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培训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需求分析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监管、服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将更加繁重,加快发展电子政务为政府体制创新和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当前我国面临着重要的经济转型期

5、和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于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作为传统产业大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口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镇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政

6、务建设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河北”的重要环节,要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相适应;要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目的,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优化政府管理业务流程,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办事效率,扩大政府对社会的信息开放,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政府形象;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河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二、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

7、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根本目的,整合现有资源,以应用为主导,探索一条起点高、投资少、内容充实、效果明显的电子政务建设新路子,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遵循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由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经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实施计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2、整合资源、突出应用。优化机构和人员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网

8、络和设施,对在用和在建的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整合,推进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3、多方投资、拉动产业。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初期的政府财政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拉动本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4、防管结合、保障安全。按照“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方针,坚持防范与管理结合,管理与技术并重,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三、总体目标和总体框架总体目标:构建全省统一的功能完善、体系健全

9、、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和技术支撑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显著提高;优化业务流程,办公自动化加重点业务系统、重要公务信息库建设与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业务协同,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规范电子政务管理,完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形成全省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良性机制。到2007年底,基本形成满足公共服务、决策支持、行政监督需求的全省电子政务体系,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总体框架: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是以统一的入口和出口建设公务信息共用的网上交互平台

10、,通过安全认证等技术作保证,在各部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多部门网上联合办公、数据交互;支持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运行控制,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能力;实现网上各类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主要包括: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建设满足各部门之间、省市县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数据资源的开发、交换、共享系统;建设电子政务内部办公自动化需要的支持系统;建设面向企业、公众和社会服务的重点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和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见框架图)。四、主要任务根据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本着抓

11、基础、抓重点、抓应用、整合存量、统筹增量的原则,除各设。区市、省直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建设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项目)外,由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着重实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重大基础项目和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与国家相对应的重点业务系统(“金”字工程)和基础信息库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应用系统的纵向资源,带动各地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全省信息化进程。全省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构建1个平台,突出建好12个应用系统(简称“112工程”)。(一)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按照“内网最小化、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原则及国家有关保密技术标准和要求,充分利用电信、广电和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

12、,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构建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按照实际业务需求确定网络连接形式、带宽和运行支撑系统。1、公务内网充分利用省委系统现有的内网,整合相关资源,建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区系统共用的全省公务内网。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原则上不再建设纵向内网,已建成的内网要逐步整合到统一的公务内网平台上。需要接入国家内网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实施。公务内网与公务外网、国际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全省公务内网用于内部文件、通知、数据及各部门内部办公业务等涉密信息的交换传输,支持督查督办等业务。2、公务外网充分利用省政府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全省公务外网。各设区市公务外网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各地现状

13、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建设。省市县三级各部门局域网,按照地理位置相近、业务联系相关的原则整合后,以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接入同级公务外网。公务外网与国际互联网实行逻辑隔离。全省公务外网主要承担全省公务信息交换和业务互动,支持各部门的公共服务和业务办公。3、信息交换系统以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体系,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与各部门信息数据库互联、异构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虚拟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公务数据中心,为相关部门、相关系统提供信息交换。按照国家要求建立信息安全和信用保障体系。(二)建设12个重点应用系统1、办公及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完善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

14、实现文件收发、文档管理、公文办理、统计查询、电子邮件、信息采编和发布等功能,并进行政务督查和建议提案督查的登记、信息反馈、查询、统计工作,实现督办查办流程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门户网站,丰富网上信息,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对社会,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对外业务办理系统,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多功能网上审批服务系统,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模式,实现各部门之间按业务流程实施网上并联审批,积极开展一站式办公服务。该系统包括统一审批平台、信息交换、网上审批业务流转、统一门户网站、文档验证服务、用户授权管理等,对企业、社会和个

15、人提供审批业务流程查询、表格下载、在线填报、多次交互、在线受理等服务功能,重点开展行政审批、网上报税、企业注册与年检、业务咨询、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对外服务业务,并为公众提供广泛的法律、法规咨询、查询服务。2、财税和审计监管系统以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依托,建设省级公共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省财政与省直各部门、人民银行国库省级分库、承担支付代理和非税收入代理的商业银行的联网建设,逐步实现财政资金的网上申请、网上支付和电子报表编报等各项业务,实现全省国库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促进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对全省预算资金规模、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与预算编审、国

16、库集中支付、工资发放等系统相衔接,实现预算指标管理和财政拨款的自动化处理。建设和完善税务征收管理系统,实现开放性的网上报税,纳税人通过互联网可随时中报纳税,完成申报纳税数据的传递,为企业、社会和公众提供方便的中报纳税手段。建立“预算跟踪十联网核查”审计模式,对财政、税务、地方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实行有效的审计监督。3、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险、劳动力市场、低保业务系统,建设标准统一的社会保障业务数据和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支持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核心业务应用的社会保障系统,建立规范的业务经办系境、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有效的基金监管系统和科学的宏观决策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缴纳、记录、核算、支付、监管、个人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