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664203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某某某103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知识问答(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知识问答1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目标和任务1二、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9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16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9五、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22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4七、鼓励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26八、健全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28九、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31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35十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37十二、建立健全医药卫生信息系统41十三、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体系43一、深化医药卫

2、生体制改革的形势、目标和任务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有效控制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一贯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同时,我国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药物治疗;对儿童普遍实行免疫规划,免费疫苗接种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 二是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同时,我国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7.0万家增加到29.8万家,其中医院19852家,乡镇卫生院39876家;病床床位由204万张增加到370万张;卫生人员由310万人增加到590万人。此外,有村卫生室61.4万个,乡村医生88.2万人。同时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

4、在重大疾病控制和疑难杂症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服务体系,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四是不断完善医药生产、流通、监管体系。1978年2006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药品品种、数量和质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医药商业企业约12万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药服务。全国共有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近2700个,技术机构约1000个,监管人员6.4万人;建立了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农民用药更加

5、安全、方便、便宜。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 五是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目前的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94.7/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下降63.9%;婴幼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降低到2008年的14.9,下降57.1%。这些健康指标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 当前群众看病就医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和挑战? 尽管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约7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公共卫

6、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严重不足,约11%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加之服务能力低下,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和城市之间差距不断加大,群众不能方便可及的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目前,还有2亿多城乡居民没有被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现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力度不强,受益水平比较低,不能有效地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各项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居民疾病风险没有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保护。三是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弱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以医养防”,出现了重经济收益、轻社会效益的“趋利”问题,扭曲了服务行为,加重了患者负担。四是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

7、规范,价格虚高。目前,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流通环节过多、经营费用高,低价药品生产难以为继,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严重误导群众,药品安全存在严重风险和隐患。“一药多名”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开单提成、虚高药价、不合理用药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五是中医药发展滞后,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优势逐步淡化。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等现象。中医药人才短缺,人才培养机制不适应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

8、药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城镇经、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11.6%,因而面临着新的更加复杂的健康问题。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升高,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是18.8%,而70年代末仅为7%。根据卫生部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全国2008年慢性病总病例数为2.6亿,比2003年增加了06亿。同时显现出发病年龄提前,农村增幅大于城市的趋势。慢病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成为我

9、国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防治难度加大,医药药用不断攀升。另一方面,目前SARS、禽流感等至少10余种新发传染病已在我国出现,同时还存在其他新发传染病传入的可能。部分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等;而结核病、性病、血吸虫病等曾被控制的传染病也死灰复燃,出现流行扩散趋势。形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疾病负担,我国疾病防治任务严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重大挑战。另外,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着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缺陷,还不足以应对卫生问题的挑战。 3. 为什么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医药卫生

10、事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曾经历若干比较大的改革过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比如,针对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看病难、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鼓励多渠道筹资、多种形式办医,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医疗机构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明显调动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我国医疗服务规模、条件、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大幅度增加,有效缓解了由于卫生资源短缺造成的“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再比如,针对职工医疗保险基本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包揽的弊端,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逐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形成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但是,医药卫生体制深层次的一些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并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快速上涨,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范围小,保障水平较低,居民个人负担过重,出现了新形势下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模式也跨上了新的台阶,健康需求快速增加,“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防止伤病残”,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

12、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群众的疾病负担,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二是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环境变化等,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三是解决医药卫生领域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在深刻总结以往卫生改革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发展

13、等重大问题2,就是要明确目标,创新制度,解决深层次的、制约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完成“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病有所医”的重大历史任务。 4.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如何形成的? 2006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6个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工作小组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实际调研,专题研究有关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委托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独立平行研究,还在

14、网上公开征集建议方案。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8年2月29日和9月10日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对意见进行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方案的制定。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团学习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温家宝总理于2008年4月中旬主持召开了两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医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农民工等各界代表的意见,提出医改要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李克强副总理亲自深入基层

15、调研,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意见的修改完善,提出了近期五项重点改革的方向和工作要求。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08年9月医改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社会意见,并于10月14日11月14日,全文向社会公布,问计于民,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随后,工作小组对各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本着尽可能吸收的原则对意见进行修改,共修改190余处。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围绕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对近期重点改革的目标和主要措施,进行了深化研究和测算,形成了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再次进行审议,2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行了审议,党中央、国务

16、院原则通过了意见和实施方案。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了医改工作。 综上所述,意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经过工作小组历时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后形成的,是汇集各方智慧的结晶。 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哪些创新? 这次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医药卫生新需求和医药卫生发展的新趋势以及面临的新挑战,着力进行探索创新。总体看,有以下五个方面重大创新: 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改革的目的十分鲜明,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